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15720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泾华学校课时教案 任课教师:杜绒 学科:历史 任课班级:高 三 授课时间 2019 年 11 月 日 课时:课题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群众传播媒体的开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教学难点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及其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教学方法分析法 讲解法 探究法教学过程学生自学

2、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 完成根底知识回扣教师精讲环节社会生活变迁的三大阶段1.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叶,突出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3.1978年,改革开放后,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衣:近代“断发易服 ,改穿西装;现代服装五彩缤纷 ,款式多样。食:近代引进西餐;现代政府启动“菜篮子工程 ,各地餐饮业飞还开展。住:由平房转变为楼房 ,2019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大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风俗:解放妇女:戊戌变法时期 ,就开始主张废止妇女缠足 ,改革

3、传统的婚姻制度;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老爷“大人。历法节日:近代改用阳历 ,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交通工具的开展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局 ,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铁路运输:19世纪80年代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到“九五期末 ,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公路运输:20世纪初 ,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航空运输: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

4、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 ,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通讯工具的进步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 ,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 ,到甲午战争前夕 ,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无线电报:20世纪初 ,上海崇明装置了无线电台 ,并设无线电报局 ,后来 ,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 局。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2019年末 ,固定 和移动 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机:20世纪90年代起 ,机关企业开始用 机发送信件、图文。互联网:近年来 ,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群众传媒的变

5、迁报刊业:19世纪中前期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此后出现中国人自办报纸。不同时期都有起重要作用的报纸 ,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的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影视业: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成功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的拍摄成功 ,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1958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第四媒介:报纸、播送、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第四媒介指的是互联网 ,它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身。1994年 ,我国正式参加互联网。探讨:中国

6、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1.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近代服饰的变化同中国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3.近代中西服装的并存,表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剧烈对抗和融合。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早,也较为深入。(2)通商口岸地区经济比拟繁荣,思想比拟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探讨:交通通信工具的开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

7、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的开展。不可防止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

8、,绳锯木断的成效。(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

9、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

10、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 ,且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开展。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

11、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合作探究环节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涌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根本原因(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动发生变

12、化。(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工商业开展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开展近代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根底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思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干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开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练习稳固环节活化思维主题一: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时作业23板书设计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 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 1、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二、 知识精讲 四、随堂检测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 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课后反思本节课大量的学习任务主要由学生课前自学完成 ,课堂上主要进行归纳和探究性问题的教学 ,课堂容量大 ,任务重。课后需要配合大量的习题进行稳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