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1464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班级: 姓名:一、基础知识1、判断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字音字形,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 )A磬(pn)石不可估量(ling)彭殇(shng)义愤填膺(yng)B舍(sh)于其址繁芜(w)丛杂有碑仆(p)道王回深父(f)C愀然(qio)舳舻(zh)卓(zu)有成效无物以相(xing)之D取舍万殊(sh)豁(hu)然开朗诽谤(bng)履(n)行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_的岁月。(2)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3)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

2、有依据的。”A.度过 沟通 偏袒 B.渡过 沟通 偏袒C.度过 连通 偏向 D.渡过 连通 偏向3、下列加黑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散文越是清澈,就越完美,就越扣人心弦。、通过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这些原先各不相干的故事就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他常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也都熟悉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成为影响国际制造业格局的重要力量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崭新形象。B中国首座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该馆收藏了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

3、、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种文物。C积极健康的文化能否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否对公众产生有益影响,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开展文化创新。D社保的全国一统,必将促进中国式“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也会为普通百姓安度晚年提供基本的保障。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时期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B.苏轼,自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C.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小说故都的秋。D.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12分

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其船背稍夷,则

5、题名其上B险以远,则至者少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自其不变而观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何可胜道也哉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于人为可讥月出于东山之上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侣鱼虾而友麋鹿C其孰能讥之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D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8 对“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了自己研究思考的深入,所以什么都思考过B虽然自己思考很深入,但也有不足之处C因为他们思考得很深入,但却不够广泛D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10-13题(12分)。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

7、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8、项是( )A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B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审:审问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疾:迅速D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每之田中,号泣 其所之既倦B高祖为之降阶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C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D寻以忧愤遘疾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 )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吾知其不敢战明矣知事不济,遂从之 A B. C. D.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

9、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D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三、默写:(20分)1. 或取诸怀抱,_;或因寄所托,_ _。此地有崇山峻岭, ,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 , ,亦足以畅叙幽情。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狗吠深巷中, 。 ,虚室有余闲。 , 。7.举酒属客, , 。少焉, , 。8.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9.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41

10、6小题。(14分)故都的秋(节选)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11、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14读文章,要善于抓“文眼”。“文眼”一般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上面选文的“文眼”是什么?(5分) 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作批注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请你自选一个角度,从文中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作批注赏析。(6分) 16作者笔下的“故都”指的就是北平,下面对于不宜将标题“故都的秋”改为“北平的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都”的“故”容易使人想起故国、故土、故乡,暗含一种深切的眷恋之情。B.“故都”更容易使人联想起北平作为古都所积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C.“故都”二字蕴含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悲凉。D.“故都”二字暗寓着已占领东北三省的日寇即将入侵华北,占领北平。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719题(27分)。坐对一山青(有删改)朱星鹤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当初决心搬来这里住,就因为看中了窗外那一带青山,山不高,却起伏绵亘,把绿意铺陈一地。一住一千多个日子,朝夕相对。虽说岁月嬗变,斗换星移,多少快乐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