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说课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6133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国大典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国大典说课设计开国大典是人教大纲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分15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将全文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主要写了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段(第5至10自然段),主要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课文的重点段,分三层。第一层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层写升国旗、鸣礼炮。第三层写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全国人民热烈拥护人民政府、毛主席的情

2、景。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主要写阅兵式的情况。既写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又写出了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的喜悦、兴奋的心情。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上的放礼花和群众队伍通过主席台的情景。第五段(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北京城。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地心情。在大会开始前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

3、重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课文安排在第十一册第二组,本组教学的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是要“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而开国大典对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是一个很好的范文,在本组的读写例话中,就以它为例,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运用。本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2、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开国大典距今50多年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当时的情景是陌

4、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而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教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供情境,既有开国大典的视频,又有图片和文字资料。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加以突破。具体教学环节如下: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播放开国大典电影的视频片断。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那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课件出示):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

5、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画线的字注音)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课件出示):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

6、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汇集:会合,聚集。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3、自由读课文。4、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课件出示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3、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

7、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大典结束。板书:大典前、典礼开始、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 快速浏览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

8、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1)快速默读这一段,用“”画出典礼进行的各项程序。(2)指名学生读出各程序,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在各项仪程进行中,会场情况怎样?并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3)抓住反复出现的词语,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所划的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中,“欢呼”一词反复出现几次?并以“每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的问题为导,品读:A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全场30万人一起欢呼起来。B 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在刚才

9、所划的句子中,除了“欢呼”外,还有哪些词语反复运用了?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进行品读,并体会作者为什么反复用这些词语。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30万人一起脱帽,一起抬头瞻仰鲜红的国旗。30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比较体会几处写掌声的不同写法(课件出示):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本段通过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大典盛况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党、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欢呼”、“掌声”、“一齐”等词语不断得到体现、加强。抓住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分析,有助于突破难点,同时也交给了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阅读方法。3、学习第三部分。

10、(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播放视频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片断及不同时期阅兵的图片)。(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而_;为_而_ ;为_而_。(4)学生齐读、指读、边读边鼓掌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整体感知,深化理解。第三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利用上段的学习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再加上音像的刺激,感受并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的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五、作业。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大典前: 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阅兵式: 检阅部队 进场受阅群众欢呼群众游行:天上 地上大

11、典结束:光明充满北京城本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这样的特点: 1、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学生亲近文本,理解课文时,默读、细读、品读等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练习、默读划句

12、等教学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3、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在学习阅兵式这一部分时,给学生提供了阅兵式的视频及各个时期阅兵的图片,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前的时代背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有些内容,没有进行选择,显得重点不突出;有些内容直接下载下来,不会改动,这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加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