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6129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探索作者: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03期学生在进行银饰制作表1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王作清单(収生物组为例)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初一观察农作物 观察大谊. 玉米等农作物生艮过程做好记录*培养耐心, 细敷的观察力,感悟种 子的AS.初二运用稱萄等制柞果酒*并逬行品弟和同件评仔JT解发酵的知识,培 养动手能力增强合 作:克识、以及劳动后 的获得啟初三制作而仅:如:包子、慢 头亀学习酵母的成分和作 用 r解而食制作的 过程,休会食品制作 的快乐、高r学会种植绿色植物.井进 押培莽3观察绿色植物的 组成部分,学会对绿叶中 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的方 法拿握植物培养、对色索 挺取分离的方

2、达”培养 学生规瘠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鬲二制作生态缸,并观察生态 缸中生物生长的吋间+进 行对照研究。宇掘*态雄制作伽识. 学会对照观察,提岛细 致观察的能力,进行口 主探究学AL高三进行泡慕、果酒、腐乳制 作,进行评价+总结优化 方案。岸会用固定的小球 藻净化水源方法;拿握政 瑰梢汕.橘皮精油和胡萝 卜奈的提战和分离掌握工物学运用实践的 方法,学会能够正确评 价自已与他人,学会吋 同伴介作和柑处“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 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 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

3、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 和良好劳动品质。”我校劳动教育遵循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学科 教学工作,拓宽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劳动育人的功效。、阐发融入理念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它不仅是一项知识、一类技能、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教育。由于在传统学科课程的课堂上,一些知识和技能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与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发 生关系,因此,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就成了学校开展必修劳动课程外的又一选择。学校要阐发融入理念。“阐述”的是课程的融入,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开辟了学校劳动课 程的外延,同时将劳动

4、教育引入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层次。我们既要承认学科差异,又需要教 师打破学科边界,开展学科课程与劳动课程的相互渗透。我们“发挥”的是新时代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滋养、协同育人的 综合效应。以融入的理念开展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也是落实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手段。学校在融入理念的指导下,主张学科教师不能将学科课程与劳动课程全然割裂,倡导全 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无处不在,一起发挥综合育人的功学校提出“全员育人,融合共生,为终身奠基”的鲜明主张。我校通过建立学科课程融入的 机制,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间的有效融合。一

5、是建立过程机制,注重在学科日常教学中真 实发生的劳动教育问题,为此探讨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阶段、步骤、载体和方式,从而为 学校劳动课程融入提供整体规划依据。二是建立评价机制,思考如何整体评价学科课程与劳动 教育融入的效果。学校并不是孤立地评价学科教学,而是将劳动教育效果与学科知识的联系 度、德育目标的追求度、知识水平的提升度等结合起来,进行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综合评 价。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为保障学科课程融入劳动课程效果,学校各部门主动思考两者融入的 工作责任,承担为融入顺利进行的服务任务,包括人员、资金、场地、社会资源等,力求不分 类别、不分专业,做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整体课程提供保障。阐

6、发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理念,主要解决教师对学科中的劳动教育活动不重视、行动不 统一、认识不鲜明等问题,为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提供思想前提。二、强化融入管理在学校精细化和人文化的管理理念下,劳动教育必修课重在向体系化、课程化和品牌化方 向发展,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活动重在向精品化、专题化和生活化方向推进。对劳动教育融 入学科课程进行设计和内容安排,学校做到了三个纳入。一)纳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总体规划学校总体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开设了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因学科知识的 不同、学生年段有区别,学科课程中劳动教育内容列入选修,而重心則放在学校校本课程和特 色课程。学校基础课程为必修课程,依托

7、教材劳动与技术,固定时间,普及知识,人人参 与。学科教学中的校本课程,通过设计目标,分段实施。初中侧重生活劳动体验,高中侧重劳 动技术和职业生涯体验。根据教学目标导向,设计了养殖、种植、维修、剪纸、银饰制作、衣 物洗涤、园艺保洁、职业体验等内容。学科教学中的特色课程,经过精心设计,合力推进。学校根据学科课程中的劳动知识与技 能的特点,对那些特色鲜明、操作易行、学生兴趣浓厚的学科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经验提炼,形 成学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并在一定的教育场景中进行教育表达。学科教学中的特色课程是基 于学生参与面,能植入传统文化,起到推广性的劳动课程。目前学科中的特色课程有生物“拾 吧”菜园种植、美术银饰

8、、剪纸制作和语文诗歌创作。学生在学科教学的群体中学习,在练中 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科课程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二)纳入学校劳动教育总体工作制度关于劳动教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根 据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实际需要,确定岗位职责并完善联系制度,为融入式的劳动教育提 供制度保障。我校制定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实施意见以及各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 具体办法等。主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窄化”问题,片面理解学科中 的劳动教育,忽视学科劳动知识的丰富内涵,将学科教学演变为狭隘的知识课,形成“单打独 斗”的局面。二是学

9、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点缀”问题,缺乏对学科课程目标的研究,忽视学科 课程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功能,让专业性强的劳动、有意义的劳动活动成为学科“装饰”。三是学 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分离”问题,没有思考两者的融合共生关系,形成学科课程和劳动教育 “两张皮”,影响了学科课程中劳动目标的实现。(三)纳入学校全面教学总体工作保障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保障工作直接关系融入工作能否顺利地推进,也关系着融入效果 的达成。学校将此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总体保障体系。首先是组织保障,建立领导小组、工作 小组以及实施小组。二是业务保障,每学年进行一次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工作研讨,回顾工 作过程,反思工作活动,表彰工作人员。

10、三是项目保障,学校采用项目制管理方式,从立项到 计划,从实施到考核,从总结到表彰均纳入项目制考核体系。四是课时和经费保障,学校每周 安排一课时,教务处对教案设计及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学科教师的劳动教育课时纳入总教学课 时,并结合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评教获奖情况进行绩效奖励。三、落实融入工作学科教师群体庞大,学科知识蕴含丰富,教研组完全可以提炼出学科课程中的劳动“因子” 来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同时也能借劳动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知识的难点,劳动教育融入 学科课程是高品质学校的必要选择。学校统筹安排学科课程“融入式”的劳动教育,做好研究工作,借助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 工作清单方式推进,实现学科课程与

11、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一)研究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内涵和原则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施范围最广、知识普及性最强的教育工作。劳动教 育融入学科课程,就是要做到两者之间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教育表达。主张让学科中的 劳动教育“因子”与章节教学目标紧扣,有效实现学科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校遵循了以下原则:知识性:劳动知识来源于教材,能切实帮助个体增强劳动认识和劳动技能。生活性:学科中的劳动教育一定是与生活发生联系,可以依靠生活的经验和学科的相关知 识来实现的。操作性:学科中的劳动教育是运用学科课程知识进行操作的实践教育,从中体现的专业实

12、 践精神是对现实中的劳动教育的一种突破。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的共同努力,收获劳动教育的成 果。(二)研制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工作清单在统一思想、凝聚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汇集教研组骨干力量,根据学科知识要求、学生年 段特点,结合学校区域实际情况,编制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工作清单,供备课组教师在实 施学科教学的场景中运用。(见表1)(三)推进工作清单任务的课程落实和教育效果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清单纳入学科课程必修课内容,实现了学科课程知识的延伸与拓 展。工作清单利用的情况直接关系着学科教学质量效果和劳动教育的收效。学校抓好三个路 径,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清单的落

13、地。一是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赛课。将学科教学比赛融入劳动教育课,纳入学校总体评 课、赛课范围。此课每年举行一次,以比赛促进学科教师对劳动教育工作的认识,做到劳动教 育全员育人。此课区别于其他的劳动教育课或德育班会课,主要聚焦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知 识,侧重挖掘劳动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的运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生成。二是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活动。学校提供材料、展示场地和活动平台,聚焦于学科 中的专题知识,开辟劳动教育专场,让全体师生参与评价。运动会的时候,操场旁的一侧路 上,剪纸活动如火如荼,劳动作品琳琅满目。社团活动的时候,酿制成功的果酒,供来来往往 的师生品尝。三是开展劳动教

14、育融入学科课程监测。在建立学科融入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撰写劳动教育学术报告等基础上,聚焦学科中的劳动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学校每年进行一次 学科教学质量监测,整体掌握班级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效果,反馈到教师和学生个人。此成 绩与个体评选劳动之星、先进班级等结合,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任务落到实处。从“融入”起步、走向“融合”的学科劳动教育,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提升 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连续十三年被成都市教育局表彰。学生普遍掌握了学科中的劳动 知识和技能,并能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广泛运用,90%以上的学生成了家里劳动能手,一大 批学生获得劳动之星称号。學科课程“融入”劳动教育,推动了学校品牌建设。学校成为金牛区劳动教育基点校,被评 为劳动教育二星级学校。劳动素养也间接提升了文明素养,学校成为金牛区学校中唯一一所省 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我们相信,伴随着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地,对劳动教育 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的明晰,劳动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将迎来新的契机,新时代的劳 动教育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谢江林,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级教师】责任编辑丨邓培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