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61219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说课稿-漫画清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话清高一、教材分析 :漫话清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清,水也;高,山也。清高者,其为人必清白如水,孤高如山。金开诚先生在他的漫话清高一文中,旁征博引,融通古今,以“漫话”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清高”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教学重点是领会整理对清高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难点是认识清高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2、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本文特点,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3、品味文化随笔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整理的主要观点。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整理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清高”是褒义

3、还是贬义?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学者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二整理介绍 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会员。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三理清思路

4、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1段:释清高。第2段: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许由。第3段:清高与富贵无缘。第4段: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第5段: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第6段: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第7段: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第8段:“清高”的现代意义。 3概括本文的思路 清高的含义:清白正直、高风亮节、孤独、孤僻、孤高。 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与富贵或显贵无缘、必须有才。 古代评价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清高的现代意义:仍需保留一点清高。 四、课文内容探究: 问题思考:讨论研究:(媒体展示) 1、整理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明确】所谓“清高”,辞海解释为“不慕荣

5、利,洁身自好”,应该是含有褒扬之义的,整理认为“清”即是“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也是有褒赞之义的。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凡跟“清”字搭上关系的,往往有称誉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为清才,志行高洁者称为清士,儒雅文章则说清文,廉洁奉公者颂为清官,纯洁之友情则誉为清交,如今清字与“高”沾上了,想来该是顶量级的称誉了吧,然整理说“高”非是“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总要带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谓高矣,又是多么的孤独啊,看来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价的,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是一种与幸福生活的距离,是一种与现实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价就是“孤独”。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落到那些遗世寂居的文人隐士头上。2、整理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许由是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士,他因有德有才,而被定为唐尧位置的第一人选,而当天下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逃之夭夭,而世人却对其行为大加褒赞,长久以来传为美谈。有德有才者弃天下苍生于不顾,视郑重托付为污染,实在让人想不通,你能想得通吗?因为清高在古代是受人赞扬的,而这种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在整理的眼里陶渊明无疑是个古代清高的样板,是个非常突出纯正的清高之士。回想一

7、下我们学到过的陶渊明的诗文,或许我们能够有个更清晰的感受。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以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字里行间饱含对自由的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摆脱官场樊笼的欣喜。菊花傲霜开放、凌寒不凋;花容艳美、韵致高雅,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深受世人喜爱,也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由许与陶,可见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当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且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富)和社会地位(贵)的人通常会被评价为“清高”,

8、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与机会,却不屑为人君;陶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而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因此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是颇为混乱的了。3、林和靖、倪云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明确】要获得清高之名,必须要有才。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赏析百花都凋残了,只有梅花开得茂盛美好;小园的风光都被梅花独占了。梅花疏淡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水里,清幽的香气在黄昏朦胧月色里飘散着。白色的鸟儿被梅花吸引住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一眼;粉蝶如果有知觉,也该会消魂。幸喜我能以诗和梅花亲近,唨不到那些花天

9、酒地的权贵来凑趣了。 4、李白与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明确】假清高的李白一生都在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例子说明清高的评定标准是严格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有不世之才华,又鄙视功名利禄,应该说很是符合“清高”之名,但有人认为他有时用世之心过切,又很是自负,缺少恬退之心,而且得志时洋洋,失意时傲慢,故难得“清高”之名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评定的标准是模糊的;孟浩然是唐时与王维其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或雄劲有力,或清新秀美,或见是个有才之人,而且偶有用世之心,但一生未仕,还纵情诗酒之中,竟至于有官不做,隐居后也有恬淡之志,却也未立于清高之榜,可见清高的标准也是很这模糊

10、的。由清高的评定标准可见,“清高”不是一个非要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上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5、整理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清高”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延续下来。没能致富的人自视清高,至少可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发财致富甚至既富且贵的人如果讲一点清高,被认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所以“清高”这个概念至今仍有生命力。) D、讨论延伸: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

11、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 结合课文对清高的理解以及末段文字,了解现实,谈谈你对清高这一现象的理解。(1)“清高”在古代的积极性和消极性(2)“清高”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 (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要肯定)5.总结:整理用文章来开导社会,通过漫话的方式,告诉我们“清高”是一种世俗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的行为与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会趋向于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因而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与社会地位。它只代表一种不从众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是自我意识和性格的一种自然体现,它拒绝平庸,蔑视媚俗,鄙弃愚腐,因此总要伤人,因此总被人敬而远

12、之,更是失宠于权势与财富。但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现象,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辨证的去看待。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以道德滑坡和人格、尊严的丧失为代价。恰恰相反,社会越进步,市场经济越完善,道德水平应当越高,人格和尊严越应被人所重视。在各种机遇、选择、挑战接踵而至的时候,能正确地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保持清高的品质,那就十分可贵了。6.作业布置:以清高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板书设计:清高的含义:清白正直、高风亮节、孤独、孤僻、孤高。 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与富贵或显贵无缘、必须有才。 古代评价清

13、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清高的现代意义:仍需保留一点清高。 五、说课方案的自我评价 主要优点:对课文的地位和教学的重点焦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和到位。教法主要是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手段也比较恰当,较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学法指导,无论是了解生字、生词及词义,了解整理这些基础知识,还是自读感知,深入理解课文和讨论,始终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做法,使学生始终能围绕课文重点和焦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体验情感和培养能力。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而简洁。教学导入有趣,教学展开能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和焦点,问题设计不贪多求全,敢于大胆取舍。突出重点

14、,解决焦点也较明显。在教学设计中注意贯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教法与学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教学设计中最出彩的地方是“你眼中的清高”这个讨论,也是课堂教学带来高潮之处。教学总结干脆有力。 还需要完善的地方:假如是安排一节钟上完这么多内容就显得紧了一点,有些内容还得删掉,比如课文的思路部分,对课文的研读部分还得简洁些,简练些,争取20分钟完成。生字、生词及词义,整理的了解等可以点一下就行了,重点是放在对(1)“清高”在古代的积极性和消极性(2)“清高“在当代还有没有必要?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上,因为,课堂教学能否出彩,能否带来高潮,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也在这里。另外,在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上大胆创新还不够,这都有待今后完善。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