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60976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7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电局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电局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供电局对生产过程中导致的职业健康和环境危害产生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2、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 92-200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GBZT 189.8-2007)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 408-9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规定3 术语和定义3.1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条件(行为)。3.2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s):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企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

3、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3.3 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可能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4 评估内容与方法4.1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附录A)。4.2 危害辨识4.2.1 用普查方式对区域、工种涉及的环境与职业健康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别填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普查表”(附录B)和“环境危害因素普查表”(附录C)。4.2.2 危害类别和危害因素可参考“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附录D)

4、进行填写。4.2.3 区域潜在危害因素辨别:通过普查不同区域的潜在危害因素,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则在相应“区域”与“危害因素”相交栏用“”标出。(供电局基本区域可参考附录G“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区域参考表”)。4.2.4 工种潜在危害因素的辨别:对于按区域未辨别出的涉及工种作业的危害因素,按照工种进行辨别。通过普查各工种在工作中涉及的危害因素,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在相应“工种”与“危害因素”相交栏用“”标出。(供电局基本工种可参考附录H“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种参考表”)。4.2.5 危害来源和特性:“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普查表” (附录B)危害来源和特性指产生危害的设备设施、地点位置、受影响人员等;

5、 “环境危害因素普查表”(附录C)危害来源和特性指产生危害的设备设施、地点位置和影响范围等;4.3 危害核定:由本单位环境与职业健康主管部门组织核定普查结果,核定危害是否存在。4.4 危害定性4.4.1 对核定的普查结果参考“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中评估方法开展评估。4.4.1.1 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际形势趋势进行定量的检测或定性评估的方法来判断危害因素对职业健康或环境的影响。4.4.1.2 人机工效风险评估,按照采取调查表形式开展该项工作。4.4.1.3 社会心理危害因素风险评估,采取心理因素调查问卷、心理健康辅导等形式开展该项工作。4.4.2 若存在以下情况

6、的危害因素应进行风险等级分析:4.4.2.1 危害因素的检测数值或评估严重程度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或国际趋势;4.4.2.2 受该危害因素影响的周围居民和职工意见较多;4.4.2.3 本单位由于该危害因素以前发生相关事故/事件。4.5 风险等级分析4.5.1 风险等级分析运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分析表(见附录I)进行评估,综合考虑暴露、频率、后果三方面因素,得出风险值,进而划分风险等级。4.5.2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分析表由“部门/单位”、“区域”、“工种”、 “危害因素”、“危害类别”、“危害描述”、“风险细分种类”、 “现有控制措施”、“风险等级分析”、“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控制措

7、施的有效性(纠正程度)”、“控制措施的成本因素”、“控制措施判断结果”、“建议措施的采纳”等栏组成。4.5.2.1 部门/单位:危害因素存在的部门/单位名称。4.5.2.2 区域:危害因素存在的区域名称,4.5.2.3 工种:危害因素影响的工种名称。4.5.2.4 危害因素:各区域内的生产活动可能影响环境及人员健康的因素。4.5.2.5 风险范畴:包含职业健康与环境两大范畴,选择风险所属范畴进行填写。4.5.2.6 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等5大类。选择危害所属的种类进行填写。4.5.2.7 危害描述:描述危害的相关信息,如产生危害的设备、地点、

8、存在的检测值、发生的频次、影响人员、暴露时间、后果或对环境的影响等。4.5.2.8 风险细分种类:将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按下表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职业病、职业性疾病和公共卫生5类。风险范畴风险细分种类说明环境环境污染电力生产活动所引起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电磁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风险。生态破坏电力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植被破坏等风险。职业健康职业病在生产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疾病的风险(具体参见职业病目录)。职业性疾病冻伤、电磁辐射和人机功效不良等所致疾病的风险。公共卫生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风险。4.5.2.9 现有的控制措施

9、:填写现有的工程技术、规章制度、规程规定、安全标识、人员教育培训、个人防护、应急措施、应急预案等控制措施。4.5.2.10 风险等级分析风险等级分析需从三个因素考虑,即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频次,形成完整的事故序列、产生后果的可能性。风险评估公式:风险值 =后果(S)暴露(E )可能性(P)(1)后果:由于危害造成事故的最可能的结果。序号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值1健康 可能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 可能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100环境 可能造成大范围环境破坏; 可能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 可能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2健康 可能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

10、重职业病; 可能造成3-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50环境 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破坏。 可能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要撤离; 可能政府要求整顿。3健康 可能造成1-2例难治愈的职业病或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 可能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25环境 可能影响到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4健康 可能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 可能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15环境 可能对周边居民及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投诉。5健康 可能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可能造成3-9例有影响健康的事件。5环境 可能轻度影响到周边居民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6健康 可

11、能造成1-2例有健康影响的事件。1环境 可能对现场景观有轻度影响。(2)暴露:是危害引发最可能后果的事故序列中第一个意外事件发生的频率。序号引发事故序列的第一个意外事件发生的频率分值安全、环境、社会责任职业健康a持续(每天许多次)暴露期大于2倍的职业接触极限值10b经常(大概每天一次)暴露期介于1-2倍职业接触极限值之间6c有时(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暴露期在职业接触极限值内3d偶尔(从每月一次到每年一次)暴露期在正常允许水平和职业接触极限值之间2e很少(据说曾经发生过)暴露期在正常允许水平内1f特别少(没有发生过,但有发生的可能性)暴露期低于正常允许水平0.5(3)可能性:即一旦意外事件发生

12、,随时间形成完整事故顺序并导致结果的可能性。序号事故序列发生的可能性分值环境职业健康1如果危害事件发生,即产生最可能和预期的结果(100%)频繁:平均每6个月发生一次102十分可能(50%)持续:平均每1年发生一次63可能(25%)经常: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34很少的可能性,据说曾经发生过偶然:3-9年发生一次15相当少但确有可能,多年没有发生过很难:10-20年发生一次0.56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尽管暴露了许多年,但从来没有发生过罕见:几乎从未发生过0.1(4)风险等级,根据计算得出的风险值,可以按下面关系式确认其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风险等级可分为“特高”、“高”、“中”、“低”、“可接受

13、”。特高的风险:400风险值,考虑放弃、停止;高风险: 200风险值400,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中风险: 70风险值200,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低风险: 20风险值70,需要进行关注;可接受的风险:风险值20,容忍。4.5.2.11 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评估结果中风险值大于70的,应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建议,控制措施建议可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两方面提出,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4.5.2.12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估计提议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的程度,按照下表进行选择相应等级。序号纠正程度等级1肯定消除危害,100%12风险至少降低75%,但不是完全23风险降低50%至75%34风险降

14、低25%至50%45对风险的影响小(低于25%)64.5.2.13 措施成本因素:根据所提出的建议措施,估计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并对应下表选择相应等级。序号成本因素等级1超过 500万元102100万元-500万元6350万元-100万元4410万元-50万元355万元-10万元261万元-5万元171万元以下0.54.5.2.14 措施判断结果:计算出具体的判断数值,计算公式如下:(1)判断(J)10,预期的控制措施的费用支出合理。(2)判断(J)10,预期的控制措施的费用支出不合理。4.5.2.15 建议的措施是否采纳:在“是”或“否”栏根据判断结果以及现场的可操作性、适宜性、资源情况等综合进行判别后确定。4.6 评估周期:4.6.1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每年应回顾一次。4.6.2 区域、工种、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应立即进行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内、外部相关方提出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估要求时,也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估。5 附录附录A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流程附录B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普查表附录C 环境危害因素普查表附录D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附录E 照明国家标准附录F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