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0919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 路博环保燃煤锅炉途径通常可分 为三种: 燃烧前,如机械浮选法、强磁分离法等; 燃烧中,如炉内喷钙以及采用CFBC等; 燃烧后脱硫,即脱硫(FGD),这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方法。路博环保而脱硫(FGD)按反应产物的物质形态(液态、固态)可 分为湿式、半干式和干式三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占 85左右, 其中石灰石 石膏法约占 367,其它湿法脱硫技术约占 483;喷雾干燥脱硫技术约占 84;吸收剂脱硫法约占 34 炉内喷射吸收剂及尾部增湿活化脱硫法约占 19;其它烟气脱 硫形式有电子束脱硫、海水脱硫、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等。由于 对的日益重视和大气污染

2、物排放量的更加严格控制,我国新建大 型火电厂和现役电厂主力机组必须安装相应的烟气脱硫装置以 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就我国的烟气脱硫技术而言,西南电力设计院早在 80 年代 就完成了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并在四川白马电 厂建立了处理烟气量为 *Nm3h 的旋转喷雾干燥法脱硫工 业试验装置, 1991 年正式移交生产运行。“八五”期间电力部门在 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华能珞璜电厂 2 台 360MW 机组石灰 石一石膏法湿式烟气脱硫、山东黄岛电厂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 硫、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高速水平流简易石灰石一石膏法湿式烟 气脱硫、南京下关电厂2台125MW机组的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 化

3、脱硫、成都热电厂电子束烟气脱硫、深圳西部电厂300MW机 组海水脱硫等不同工艺的中外合作示范项目或商业化试点脱硫 项目。国家经贸委在“九五”国家重点技术开发指南中确定了燃煤 电厂脱硫主要技术开发内容有: 石灰/石灰石洗涤法脱硫技术; 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 炉内喷钙及尾部增湿活化脱硫技术; 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这给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指明了方向。其中湿式 石灰/石灰石洗涤法脱硫技术已经由国家电力引进国外技术消 化吸收并形成国产化; 路博环保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我国通过 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已基本掌握设计、制造100MW机组烟气脱硫 技术的实力。 纵观当今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目前世界上大机

4、组脱硫以湿法脱硫占主导地位,选用湿法脱硫装置的机组容量占 总数的 85,但湿法脱硫一次性投资昂贵,设备运行费用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形势越来越严重,为适应这 些国家脱硫市场的需要,许多国家都在致力开发高效干法、半干 法脱硫技术。喷雾干燥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一种脱硫技术,80 年 代开始成功地用于燃用低、中硫煤的锅炉,目前在脱硫市场中列 第二位,由于该技术可以灵活应用于烟气脱硫技术中,已经在世 界各地有了广泛应用。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以石灰为脱硫吸收剂 石灰经消化并加水制成消石灰乳,消石灰乳由泵打入位于吸收塔 内的雾化装置。在吸收塔内,被雾化成细小液滴的吸收剂与烟气

5、 混合接触,与烟气中的S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SO3,烟气中 的 SO2 被脱除。与此同时,吸收剂带入的水分迅速被蒸发而干 燥,烟气温度随之降低。脱硫反应产物及未被利用的吸收剂以干 燥的颗粒物形态随烟气带出吸收塔,进入被收集下来。在湿态的 吸收剂喷入吸收塔之后,一方面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 化学反应;另一方面烟气又将热量传递给吸收剂使之不断干燥, 完成脱硫反应后的废渣以干态形式从吸收塔的锥体出口排出,因 而称为半干法烟气脱硫。脱硫后的烟气经除生后排放。为了提高 脱硫吸收剂的利用率,一般将部分脱硫灰加入制浆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该工艺有两种不同的雾化形式可供选择,一种为旋转喷雾轮 雾化,另一种为气液两相流雾化。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系 统可靠性高等特点,脱硫率可达到 80%以上,但吸收剂利用率较 低(5065%)。该工艺在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有一定应用。在美 国,应用的最大单机容量为 52 万千瓦,机组燃煤含硫量为 1.5%。 在欧洲主要应用在小型电厂或垃圾焚烧装置。脱硫灰渣可用作制 砖、筑路,但多为抛弃至灰场或回填废旧矿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