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0700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2023年全省教研工作联席会暨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摘 要 生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则是落实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直在不断改进中摸索向前。课改不应该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首先从思想上就要开始转变,教师转变了学生也要转变,师生的教学行为要符合课改精神。然而在实践初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典型的实例要作重点处理,以“闻一以知十”作为目标逐渐靠近。考试作为单一评价手段在课改理念中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学的综合评价方式,而如何把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则是更为难以实施的一大课题。初步实践证

2、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是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并且需要不断去巩固。对不同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都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措施。以多样化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利准绳。 关键词 生物学 课程改革 态度 探究性学习评价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适应新时期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

3、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笔者自毕业后开始使用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贯彻执行新课标要求的精神,从实际情况着手,以学生能最大程度喜爱生物学和获得更多生物学知识为目标。 一、端正态度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为非中考科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够端正等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没有中考压力这一因素,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 七年级生物学的第一

4、堂课,首先和学生交流对生物学的认识,在简单介绍生物学之后,我会给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两大观点:第一,不以考试为目的!逐渐缩减学生对生物学是所谓“副科”的偏见意识,引导他们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去学会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第二,非常欣赏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学。在七年级学生大多 1 数还处于积极发言良好状态的基础上,鼓励所有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发言,并强调在宝贵的课堂时间中给予同学们发言,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两大观点的提出,在减小学生压力的同时,拉进与学生的亲近距离,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渴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5、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但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现了一系列困惑和疑虑。 要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学会如何探究,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从第一课就开始介绍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在学习这些方法时就逐渐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章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

6、中,首次介绍了探究这一研究方法,彻底掌握好这一方法,将有利于后面的教学活动。对探究这个重点难点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要达到让学生学会探究,掌握探究的步骤,还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是感到探究是一种有趣的、有意义的,并且自己可以操作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逐步体会实验的乐趣,及贯彻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等一系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我作了如下一些处理,通过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的分析,逐步引入探究步骤,在学习设计方案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思考方案,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适时介绍对照实验的设计,然后引

7、入P17“进一步探究”内容,再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案的设计,最后继续完善探究实验的步骤。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探究的步骤,尤其是在设计方案环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此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紧接着“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就是学生大胆实践的好机会,根据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方案和实施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继而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最后再作总结和评价。 三、以评价促教学 虽然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好几年,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根深蒂固地留在大家心中,长期以来已在学生、老师、家长、社会

8、中形成了较为牢固的认识,短时期内难以抹灭,此认识上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限制课程改革的进行,为了践行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方式朝着开放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渐引导学生真正认识素质教育,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 2 身学习能力。 评价方法力求简明、易行,建立起符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质量的提高的评价体系,是真正饯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初步探索中,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即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二者各

9、占学期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即为每学期结束的期末考试,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实验20%、探究20%、平时表现10%。 此评价方法正在实施过程中,初步看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开始关注每一堂课的表现和学习,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的启发去思考,紧跟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实施初期效果较为显著。 实施生物学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再思考,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去组织去引导,如何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创造地运用教材,如何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生物学、自觉去学习生物学、切身感受到它的应用价值,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都将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中要思索的问题,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思考、完善的循环中去摸索,还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ISBN7-303-05887-7/G.4277S.2023年 生物课改实践初探 生物课改实践体会 浅谈生物课改 初中生物课改 生物课改心得体会 生物课改阶段性总结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贠艳科浅谈高中生物课改实践 初中生物课改经验之我见 国培学习中体会新生物课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