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0613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目 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施工部署24、施工准备35、控制区布置方案4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67、质量保证措施88、安全保证措施119、文明施工措施1210附件:施工计划横道图13各工区人员、设备投入14沥青路面灌缝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1.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1.2黑龙江省收费公路养护管理指导手册;1.3机械化灌缝作业指南;2、工程概况牡丹江处 沥青路面灌缝计划236833延长米,主要为G10公路绥牡段,沿线共涉及绥芬河养护工区、兴源养护工区、磨刀石养护工区、小莫养护工区。沥青路面灌缝采用改性

2、乳化沥青灌注。3、施工部署3.1工程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3.2工期目标 4月5日开工, 5月15日完工。3.3组织机构(1)成立 中、小修工程领导机构:组 长:刘 玲副组长:高 旭 成 员:李荣林、王勤松、周树滨、宁英琦、张兴文、张岩、刘福生、张宝山(2)各工区成立小修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领导小组3.4施工安排沥青路面灌缝工程量为236833延米,工程计划工期为 40 天。沥青路面灌缝以工区为单位,工区主任为质量、安全具体负责人,工区自行组织开展灌缝工作,各工区间平行作业,保证按期完工。3.5工期计划具体见牡丹江处灌缝施工计划横道图各工区根据总工期的要求,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根据工程进展

3、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时调度、调整施工作业计划,避免窝工,最大可能的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的效能和提高生产效率。3.6人员及设备配备具体见人员及设备配备计划各工区制定详细的劳动力、机械设备配备计划,确保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配备充分,保证各工序按计划及时完工,保证在发生临时变更和气候异常等影响施工时,要有充分后备的人员和设备力量及时补充。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工区主任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邀请设备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开工前各工区自行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4.2现场准备各工区划分好施工段落,合理布置养护维修控制区,准备充分的锥形交通路标、安全带、路栏、施工隔离墩和防撞桶

4、(墙)等4.3材料、机具准备沥青材料为保质保量,采取统购办法,在开工前统一运输至各工区。同时准备足够的石屑、沥青冷补料等。开工前对所有灌缝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5、控制区布置方案灌缝施工采用半封闭交通的方式进行施工。 5.1施工现场布置 作业区按车道路段划分,在不改变交通流方向的前提下,封闭单向同车道中的一个施工单元(1.5km),当施工路段长度超过 1.5km 时,分两个施工单元进行施工。布控时将控制区分六个部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下游过渡区、缓冲区、 作业区、终止区。警告区:警告区长度控制在 1600m。警告区内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等。过渡区:上游

5、过渡区长度为 105m,下游过渡区长度应大于 50m。缓冲区:缓冲区长度为 200m。将反光锥逐渐过渡到分道位置。 作业区:作业区的长度以 1.5km 为一个施工单元半幅封闭施工,半幅路中设置锥行标,锥形标的间距 3m。 终止区:终止区的长度不小于 50m。在终止区的末端应设置恢复 正常交通标志。在封闭路段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设立专职指挥人员,手举红旗协调 交通。5.2具体保通方案5.2.1方案一(行车道施工,超车道通行) 行车道施工时,其规范交通标志的设置为:(1)距施工路段 1600 米处路肩上设置“前方施工,减速慢行”提示牌。 (2)距施工路段 1000 米处路肩上设置“前方施工 1KM”警

6、告标志、 “限速 80 公里”禁令标志;(3)距施工路段 300 米处路肩上设置“前方施工 300M”警告标志、“限速 60 公里”禁令标志、“道路变窄”警告标志; (4)距施工路段 100 米处路肩上设置 “限速 40 公里”“禁止超车”禁令 、标志; (5)施工区域起点路肩设置“道路施工”“右道封闭”“向左导向”警告、标志。同时从硬路肩向行车道与超车道分道线渐变摆放锥形标 200 米引导车辆进入超车道并沿分道线摆放锥形标封闭施工区域。锥形标摆放间距 3 米。 在每个施工起点导行端口设安全员一名负责摆动红色警示旗指引车辆行驶同时每个工作面安排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巡视、调整交通疏导设施。 (6)

7、施工区域终点设置解除限速标志 5.2.2方案二(超车道施工,行车道通行)当超车道施工时,其规范交通标志的设置为:(1)距施工路段 1600 米处中间隔离带设置“前方施工,减速慢行” 提示牌。(2)距施工路段 1000 米处中间隔离带设置“前方施工 1KM”警告标志、“限速 80 公里”禁令标志;(3)距施工路段 300 米处中间隔离带设置“前方施工 300M”警告标志、“限速 60 公里”禁令标志、“道路变窄”警告标志;(4)距施工路段 100 米处中间隔离带设置“限速40公里”“禁止超车”、 禁令标志;(5)施工区域起点中间隔离带设置 “道路施工”、“左道封闭”、 “向右导向”警告标志。同时

8、从中间隔离带向超车道与行车道分道线渐变摆放锥形标 200 米引导车辆进入行车道并沿分道线摆放锥形标封闭施工区域。同时施工起点导行端口设安全员一名摆红旗指引车辆行驶及工程车进入工作面时的爆闪灯,同时每个工作面安排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巡视、调整交通疏导设施,锥形标摆放间距 4 米。(6)施工区域终点设置解除限速标志。 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6.1施工采取灌缝施工六步法:第一步:封闭交通,摆放安全标志。具体办法严格按照控制区布置方案进行。第二步:热油。将袋装沥青放入化油罐车,加热至180摄氏度左右,同时对灌封机导热油加热至240摄氏度左右,喷油枪软管加热40分钟左右。第三步:倒油。将化油灌内的沥青

9、灌入灌封机,灌封机导热油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40摄氏度左右,用灌封机上的操作盘开关控制导热油的温度。随着天气温度变化能够随时调整,天气温度高能够将导热油的温度调低一些,反之调高。然后开启油泵,将沥青打入喷油枪。第四步:灌缝。用高压风力灭火机对裂缝进行清理,清除裂缝内杂质及尘土。将喷油枪的枪口对准裂缝,顺着裂缝倒行灌注。第五步:封缝。对于底面温度过高的路段,沥青温度降温较慢,能够用机制砂或石屑进行封缝,如果温度不是过高能够不进行封缝。第六步:开放交通。视沥青凝固情况(不沾鞋底),随时开放交通。逆着车行方向收回安全标志。6.2注意事项:6.2.1施工前对施工作业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所有路上管理和

10、工作人员都要着醒目的作业服。6.2.2质量监督到位。处养护科经常到个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监督,而且每个灌封机要安排一名工区人员跟踪监督,确保一次灌注成够用,减少补灌次数。6.2.3持枪人员要随时观察沥青温度情况,及时提醒操作台操作人员调整温度。7、质量保证措施7.1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一次验收达到合格工程,确保质量等级满足省局要求。7.2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原则为:经过质量管理及组织、技术保证措施,实现项目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7.2.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见表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入库检验确 认专业检验发放检验材料检验投料检验退库检验工人自检、互检施工检查记录自检互

11、检工班自检、互检工程检验工序定点检验确认工序检查专业检验施工程序监督返回试验专业检验试验报告主材物理试验专业实验工序交接检验竣工文件竣工验收检查7.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处长牵头,养护科、各工区主任及专业工程师参加。同时形成内外贯通、纵横到位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7.3.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组 长:刘 玲副组长:高 旭 成 员:李荣林、王勤松、周树滨、宁英琦、张兴文、张岩、刘福生、张宝山7.4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7.4.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利用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第一,充分调动每个职工创优的积极

12、性和自觉性。7.4.2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行政主管亲自挂帅。建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工区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7.4.3坚持标准化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施工中推行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依据国家和交通部现行质量检验的有关规定,制定各种岗位的工作和作业标准。施工中,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依标准;规范施工,对标检查,按标奖罚,用标准规范作业行为。把好技术交底关,各分项工程均实行书面技术交底,做到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和标准施工。把好材料验收关,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有合格证、出厂证

13、明书或检验合格报告单,并进行规定的抽样试验,否则不准进场使用。把好操作程序和工序交接关,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要按标准进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把好质量评定关,质量检查评定达不到标准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直到达标为止。7.5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7.5.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工程开工前,由处养护科对工区、各工区主任对施工人员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7.5.2坚持工艺试验制度正式开工前,安排试验单元进行工艺试验。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优选施工参数

14、,优化资源配置。7.5.3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8、安全保证措施8.1施工人员要遵守各项施工安全规定。路上施工过程中必须身着反光工作服, 头戴标志帽。 8.2 施工人员工作时不准饮酒,严禁穿拖鞋、凉鞋上线施工。8.3 施工车辆必须按规定配置警示闪光灯。8.4 施工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占道停车、随意调头逆行。 8.5 施工时要有专职安全员监护,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8.6 施工完成后要注意成品的保护,必要时设置路挡和警示牌。安全标志破损,已影响安全信息的表示时,应予及时更换。 8.7 安全标志应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并相距危险点适当的距离,以便相关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信息; 8.8沾满灰尘、油脂类等脏物的安全标志,应及时清理干净,以确保其所表示的 安全信息明确无误8.9安全标志发生位移,应予以及时调正,以防止相关人员不能迅速地注意、明白安全标志所表示的安全信息而发生意外; 8.10建立交通封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