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辨舌用药心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60470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病辨舌用药心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肝病辨舌用药心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肝病辨舌用药心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病辨舌用药心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病辨舌用药心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舌诊对辨治肝病意义重大。脉象常有真假,而舌象最能及时客观地反映疾病的本质。通过望舌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邪气进退,胃气强弱以及疾病的转归预后,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今将体会简介于下:1、辨舌质 舌质能够反映脏腑气血阴阳虚实,正气强弱。辨舌质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所在,从而明确治疗方向。 淡白舌主虚或寒。若舌淡瘦瘪或有裂纹是为气血亏虚,治以补气养血,药用黄芪、当归、炒白术、制首乌、山药等。若舌淡胖嫩湿润者为阳虚有寒湿,舌边有齿印为气虚,治以补气温阳,药用黄芪、红参、炒白术、山药、黑附子、肉桂、补骨脂、鹿角霜、仙灵脾、巴戟天等,利湿加泽泻、云苓、车前子、猪苓等。舌质

2、红主热。舌质鲜红是为火热壅盛,治以清热泻火,药用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生地、青黛、黄连、黄柏、蚤休等。舌质暗红为郁热毒盛,治以清热解毒,兼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药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当归、赤白芍、丹参、郁金、丹皮、土元、川芎、红花、香附、柴胡等。舌质紫红为毒热炽盛,可选加蚤休、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草等。此外,还应注意舌红的部位,偏于舌尖红为心火盛,治以清心泻火,药用黄连、栀子、连翘、蒲公英等;偏于舌两侧红为肝胆热盛,治以清泻肝胆,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等。 紫舌主血瘀。舌质紫而舌体瘦小,为寒邪凝滞经脉或肾精亏虚。前者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药用黑附子、桂枝、当归、川芎、红花

3、等。后者治以益肾活血,药用六味地黄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舌质紫而舌体胖大或有齿印者,主阳虚或气虚有瘀,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佐以健脾利湿,药用黄芪、红参、炒白术、桂枝、黑附子、当归、川芎、红花、云苓、薏苡仁、泽泻等。若兼有肝脾肿大或肝肿瘤者,可加软坚散结消瘤之品如制鳖甲、炮山甲、鸡内金、土元、三七、水蛭、蜈蚣等。舌有瘀斑,乃气血淤滞,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用柴胡、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泽兰、香附等。舌有瘀斑兼有齿印者为气虚血瘀,可酌加益气之黄芪、人参、党参等。酒精中毒伤肝者亦可见紫舌,且舌面多有裂纹,必须戒酒,治以活血解毒,兼以滋补肝肾,药用当归、赤芍、丹皮、栀子、葛根、连翘、柞木枝

4、、败酱草、枸杞子、山萸肉、旱莲草等。 舌质绛多见于肝病大出血,大量利水(包括多次抽放腹水)后及肝昏迷阶段,此时精血大亏,病情较重。比较而言,单纯前半部红绛,病情尚轻,后半部红绛,精血亏极,整个舌绛,精血枯竭。急予大补气血,填精补髓。 舌体苍老主实证、郁证,多为热、瘀、痰积。舌质胖嫩者为脾虚湿盛,治以健脾利湿,药用黄芪、党参、山药、白扁豆、芡实、猪苓、泽泻、薏苡仁、乌贼骨等。如舌体胖嫩兼有紫象或有瘀斑,则为寒瘀湿阻,宜加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之品如黑附子、肉桂、吴茱萸、当归、川芎、红花等。红嫩舌,光滑苔,此为气阴两虚,治以补气养阴兼以利湿,药用太子参、山药、芡实、薏苡仁、猪苓等。红嫩舌,水滑苔,此为

5、水热毒盛,治以解毒利湿,药用土茯苓、猪苓、泽泻、连翘、车前子、薏苡仁等。舌体瘦小主气血亏虚或气血阻滞,气血亏虚者治以补气养血,气血阻滞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舌面有裂纹为精血耗伤。旧裂纹不红,提示既往伤精血,新裂纹色红,提示近期耗伤精血。裂纹长而深,说明伤精时间长而重;裂纹短而浅,说明伤精时间短而轻。一概治以固摄并培补精血,药用黄芪、党参、当归、山药、酸枣仁、肉苁蓉、阿胶、制首乌、枸杞子、山萸肉、龟板、五味子、桂圆肉等。2、辨舌苔 舌苔反映邪气的寒热、盛衰、浅深,胃气的有无及病邪侵袭的部位。舌苔滑为湿痰阻滞,苔燥为津液已伤。舌苔薄白腻而润为寒湿在里,治以芳香化湿,疏肝理气,药用藿香、炒白术

6、、白蔻仁、川朴、桂枝、柴胡、猪苓等。舌苔薄白腻而干燥乏津是为脾失健运,津液耗伤,治以健脾和胃,利湿导滞生津,药用党参、白术、云苓、川朴、枳壳、砂仁、木香、焦三仙等。如舌苔白腻而干,舌尖红为湿郁化热,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方用丹栀逍遥散化裁。 舌苔黄腻而燥为肝胆火盛,治以清泻肝胆,导滞通便,药用柴胡、黄芩、龙胆草、茵陈、郁金、白蔻仁、大黄、枳壳、丹皮等。舌苔黄腻而润为湿热痰浊阻滞,治当辛开苦降,清化湿热,药用柴胡、黄芩、白芍、藿香、黄连、干姜、半夏、云苓、石菖蒲、佩兰、白蔻仁、炒莱菔子、川朴、枳壳、制大黄、生姜等。舌两侧偏黄腻苔为肝胆湿热,治以清泻肝胆,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半夏、枳壳

7、、白蔻仁、石菖蒲、木香、制大黄、川朴等。舌面满布黄腻苔是为脾胃肝胆湿热较盛,治当清热泻火,导滞通便,药用龙胆草、黄芩、藿香、半夏、川朴、金银花、连翘、黄连、柴胡、制大黄、郁金、栀子、茵陈等。单纯舌根部黄腻苔为下焦湿热,治以清利下焦湿热,药用制大黄、黄柏、白芍、木香、生地榆、槟榔等。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说“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主用大黄通下泻火。单纯舌两侧苔黄厚,大黄用量宜轻,舌根部苔黄厚者,大黄用量宜重。全舌黄厚者,大黄用量要大且宜配合芳香化湿的藿香、佩兰、白蔻仁,苦寒清热燥湿的黄连、黄芩。 舌苔剥脱为精血丢失所致。舌尖部剥脱属心阴亏虚,治以清心火,养心阴,安心神,药用黄连、肉桂、栀子、酸

8、枣仁等。舌两侧剥脱者,为肝胆热盛伤津,治当清肝火,养肝阴,药用龙胆草、黄芩、知母、山萸肉、制首乌、石斛、白芍、丹皮、茵陈、炒金铃子、生地、枸杞子等。中空舌(舌中间一块无苔)提示中气亏虚,气不固精,药用黄芪、白术、升麻、芡实、金樱子、菟丝子、乌贼骨、鹿角霜、煅龙骨、煅牡蛎等。舌根部无苔提示肾中精气大亏,男子多有梦遗滑精,女子多有赤白带下,或大出血(包括月经过多,子宫出血)、人流术后,治以益气固脱,填精补髓,药用黄芪、山药、鹿角霜、熟地、砂仁、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天、山萸肉、阿胶、黄柏(少佐),肉桂(少佐)等。舌正中前后一条无苔,亦属精血亏虚,如舌两侧有薄白苔,可迳补肝肾,如舌两侧有黄厚苔,说明挟

9、有肝胆湿热,在食纳尚好,大便干结时可先予清泻肝胆,再行滋补精血;若便溏食少,可清补兼施。镜面舌为津伤液亏已极,遽以大补气血,填精补髓法施之。 一般情况下,舌苔的变化较快,舌质的变化较慢。舌苔由薄变厚预示病进,舌苔由厚变薄表示病退。临床必须根据舌质舌苔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使药证相符。需要明确的是,望舌只是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中的一项内容,必须与其他诊察方法合参,只有这样,才能认证准确,用药恰当,疗效显著。3、案例案1 王素花,女,40岁,患乙肝数年,身困乏力,肝区不适,流涎,大便溏泻,白带量多,下肢浮肿。查舌质淡,苔水滑。此为脾虚湿盛,治以健脾利湿,疏肝解郁,药用土白术30g、芡实30g、白扁豆

10、30g、泽泻20、柴胡15g、当归15g、猪苓30g、肉桂6g、鹿角霜20g、补骨脂30g、乌贼骨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以此方加减服用2个月,症状消失,舌转红润,苔薄白。案2 李娟,女,30岁,患乙肝5年,有人流史,肝区疼痛,口苦,心烦,食少纳呆,白带多,腰酸。查舌质红,舌两侧黄腻苔,舌中苔剥脱,舌面有裂纹。此为肝胆湿热,脾胃气虚,精血亏耗。先予清泻肝胆,药用柴胡15g、黄芩15g、龙胆草10g、黄柏10g、茵陈30g、虎杖15g、郁金20g、芡实3g0、白扁豆30g、车前子20g、炒大黄10。进5付后黄腻苔退去,改拟益气健脾,填精补阴,药用黄芪30g、山药30g、芡实30g、白扁豆30g、车前子 20g、云苓30g、川断30g、狗脊30g、杜仲20g、茵陈30g、黄柏10g。再服2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舌苔转为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