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60429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偌大(ru) 蜷曲(qun) 屋檐(yn) 倏忽(sh)B、锥形(zhu) 碣石(ji) 竦峙(c) 绚(xun)丽C、铭记(mng) 嘈杂(co) 须臾(y) 屏息(bng)D、论语(ln) 反省(xng) 瘫痪(hun) 诀别(ju)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炫耀 水墨画 絮絮叨叨 暴努无常B、憧憬 沉甸甸 翻来复去 模模糊糊 C、淡雅 欣欣然 恍然大悟 花团锦簇D、宽怒 蓝汪汪 美不胜收 花支招展

2、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B、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C、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保障。D、面对黄河这条承载了整个民族光荣与苦难的河流,每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4、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4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 )( )(2分)

3、爱心是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一片冬日的阳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沙漠中的一泓清泉6、古文默写。(10分) (1)观沧海中表现整理博大胸襟的诗是:_,_。 _,_。(2分)(2)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 。(2分)(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是_,_。(2分)(4)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 。(2分)(5)“月”是古代诗人笔

4、下常见的景物,请写出一个带“月”字的名句:_,_。(2分)7、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2分)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_ 。8、口语交际:根据语境回答问题(4分)张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A、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_ B、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_ 9、有一位姜辉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姜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假如你

5、是班干部,请你给小姜题写一段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4分)二、阅读(38分)(一)论语(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省:_说:_信:_乐:_1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见不贤而自省D、学而时习之12、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2分

6、)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13、翻译下列句子。(4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14、课文中所选的十二章,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默写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选文中的除外)(3分)(二)春(9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7、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5、“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里的“钻”

8、字能换成“伸”吗?为什么?(2分)16、第四段中涉及到哪些感官描写?举例回答(3分)17、春风除了可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外,你觉得还像什么?(2分)18、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本文整理运用拟人手法使许多景物富有人的思想情趣。请你列举一例,并陈述其妙处所在。(3分)(三)一颗豆粒(12分)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

9、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有一天

10、,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

11、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19、第段中整理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答:20、第段整理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整理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答:21、第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答:22、第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答:23、第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2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