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603871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材教育培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消化C瓷碗破碎D煤气燃烧2美丽泉城,节水保泉,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B严禁生活污水排入大明湖C垃圾集中露天焚烧D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粒子的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该粒子是一种金属阳离子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2、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B点燃或加热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5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干冰保存容易腐败的食品B依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C焙制糕点用小苏打作发酵粉D过量喷洒剧毒农药防蔬菜虫害6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B为使饮料变稠可大量添加塑化剂C用乙醇汽油替代含铅汽油作燃料,有利于环境保护D使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7设计

3、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B用稀硫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C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D用AgNO3溶液鉴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剩余废液中是否存在过量的盐酸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NaNO3溶液和BaCl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K2CO3溶液B稀硫酸CAgNO3溶液DNaCl溶液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A NaOH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BaC

4、L2溶液、过滤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C Na2CO3 NaHC03 加热DO2 CO2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AABBCCDD10化学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化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最早发明了火药、造纸术B早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C侯德榜创立的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D最早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11将8.1g含杂质的铁粉(杂质不与酸反应,不溶于水)加入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液质量为55.4g则样品中铁的质量是()gA2.8B5.4C5.6D缺少数据,无法

5、确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8分)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要求从碳酸钙硫酸铜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1)一种金属单质; (2)一种氧化物;(3)一种可溶性的碱; (4)一种难溶性的盐13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胃药中的氢氧化镁可与胃酸反应和保护胃黏膜蜂胶中含有的槲皮素C15H10O7有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C15H28N4O4氯化钠注射液,对甲型H7N9型禽流感治疗有效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氢氧化镁、槲皮素、帕拉米韦三种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写化学式)(2)

6、槲皮素C15H10O7中含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帕拉米韦C15H28N4O4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名称是(4)氢氧化镁治疗胃酸的反应属于(填“氧化”、“分解”、“置换”、“中和”之一)反应14“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1)“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胞嘧啶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在能源领域,氢能属于绿色能源,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也是在我国储量很高的一种海底矿产能源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

7、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3)“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反应原理是:2NO+2CON2+2CO2该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不变”之一)15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因盐酸会挥发出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导致制取的气体不纯,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仪器F中出现现象,则证明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剩余的

8、少量盐酸,欲验证盐酸的存在,请从AgNO3溶液、石蕊、Na2CO3溶液三种试剂中选用一种试剂进行验证,并简述选择的理由(2)若仪器A中盛放Zn和H2SO4溶液,某同学欲利用制备的氢气来测定CuO样品中CuO的纯度(杂质不反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GB(已知:CuO+H2Cu+H2O)实验时,会观察到装置G中的黑色固体变成色该同学通过测量反应前后B装置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的纯度,则计算结果会(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1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完成以下实验任务:制备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用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

9、列问题:(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实验中可能挥发少量的HCI气体)(1)若要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仪器的连接顺序为(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欲用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某同学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BE若反应前装置B中样品质量为10g,反应后装置B中固体质量为7.9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若用反应后装置E中增加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请说明理由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针对该套实验装置不足提出的具体改进意见1

10、7现有某不纯的碳酸钠固体样品,已知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Na2SO4、CuSO4、NaCl、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分析判断,并填写以下空白:(1)把气体D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是(2)碳酸钠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写化学式)(3)碳酸钠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的杂质是(写化学式)(4)请写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5)碳酸钠固体样品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写化学式),要确定它是否存在,可用溶液A再实验请简述你的设计方案(说明实验操作步骤

11、、发生的现象及结论):18某兴趣小组对一根生锈铁丝进行探究其成分中含有Fe、Fe2O3(1)将除锈后光亮的铁丝同时分别放置在下列三种环境中,然后观察、研究 A密封在干燥的空气中 B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煮沸后的蒸馏水中铁丝在上述三种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最有明显铁锈生成的是(填序号)为防止金属锈蚀,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锈蚀的方法(2)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一根生锈铁丝于一烧杯中,加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已知,除了Fe、Fe2O3分别能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发生反应:Fe+Fe2(SO4)3=3FeSO4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应选用铁锅而不是铝锅为什么?该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反应

12、现象是(答一条即可)向上述盛有反应后溶液的烧杯中滴入200g质量分数为10.4%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消化C瓷碗破碎D煤气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食物消化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大的微粒,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小的微粒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