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60210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低中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 大横中心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表编号: 2013年9月1日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朱新祥职 称小高任教学科四年级语文课题组成员二、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中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

2、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我们这里提出的朗读有效性指学生对有无朗读的兴趣、掌握朗读的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

3、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此,我提出了研究此课题。课题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2、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3、学生

4、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二)、研究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意识。1、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2、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3、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预期效果:(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

5、,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三)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

6、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1、 行动研究法。在低年级中选取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2、 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老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3、 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

7、外的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4、 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根据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特点与创新之处特点: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指导朗读非常重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目前,低年级的课堂朗读常常出现“多字、少字、唱山歌”等现象,本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创新之处:力求通过该研究,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读”占鳌头,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真实、有效;通过更加新颖的朗读训练,让孩子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充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孩子读得准、读得透、读得快乐。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序号研究步骤(起止时间)进程承 担 人1准备阶段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申报、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朱新祥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朱新祥3验证阶段我们将在各年级中用问卷调查法、对照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有效性的研究的效果。不断总结完善。朱新祥4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朱新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