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0187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路基填筑一、路基沉陷1、现象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2、原因分析(1)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对基底表面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3)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4)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不足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5)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不足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6)软基虽

2、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沉陷时间不足,引起工后沉降过大。3、预防措施(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行压实处理。(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土方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以试验段数据为准,基床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二、路基边坡滑塌1、现象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2、原因分析(1)路基边坡坡度

3、过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行滑裂验算。(2)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3)坡顶、坡脚没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填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4)位于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水浸淹和鱼蚕食,使路基坡脚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坍塌。3、预防措施 (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行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挡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2)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大出2050cm(有设计说明的以设计为准),然后削坡成型。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

4、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台阶底应为2%4%向内倾斜的坡度。(3)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路基边坡较高时,可设置拦水带,并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4)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可设边坡防护。如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或加大边坡,一般在设计水位以下可采用1:(1.751.2),常水位以下为1:21:3。4、治理方法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层、反压护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也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以减轻压力。三、路堤失稳1、现象路堤以下软基向两侧挤出,路堤坍塌或塌陷。2、原因分析(1

5、)路堤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路堤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而路堤的重量又超过软基的承载能力。(2)路堤填筑速率过快,使软基来不及固结到够提高承载力来克服路堤的重量。3、预防措施(1)在路堤施工以前对软基进行处理,提高其承载力。(2)控制填土速率。4、治理方法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反压护道、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深层加固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也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以减轻压力。四、路堤与构筑物错台1、现象由于路堤与构筑物的纵向不均匀沉降,造成构筑物连接处产生沉降差,引起错台。2、原因分析(1)构筑物与路堤之间的纵向不均匀沉降,致使路堤竣工

6、后沉降偏大,引起错台。(2)构筑物后的填土,特别是开挖后的回填土,施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偏低。3、预防措施(1)回填材料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2)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填筑路桥过渡段路基。(3)桥涵基坑回填材料和工艺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五、路堤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1、现象路堤基底地面经压实后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2、原因分析(1)基底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等没有清除。(2)基底地面原为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水又无法排出。3、防治措施(1)路基填筑以前应清除地表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然后再进行基底地面压实。(2)对于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的

7、情况,应先开纵横向排水沟,排水疏平,再进行压实。如仍无法达到压实度,则可用石灰均匀拌入,或换填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的土,然后再进行压实。六、路基填土压实达不到标准1、现象填土压实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2、原因分析(1)填土含水量偏大或偏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2)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度不够。3、预防措施(1)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压实。(2)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压实机具和压实遍数。4、治理方法(1)填料不符合要求应挖出换土。

8、(2)对含水量过大的土,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石灰粉来降低含水量;对含水量过小的土,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压实。(3)如压实厚度过大或压实机具压实度不够时,则应翻挖厚层重新减薄厚度后再进行压实,或用增大压实度的机具来压实。七、路基弹簧1、现象路基土的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如弹簧般上下抖动,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体积没有压缩,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俗称弹簧土。2、原因分析(1)填土为粘性土,含水量过大,而水分又无法散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压实,就会产生弹簧土。(2)下卧层软弱,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产生弹簧反映了上层弹簧,或者下层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入上层路堤,增加了上层的含水量,引

9、起弹簧。(3)过渡的碾压,使土颗粒之间空隙减小,水膜增厚,抗剪力减小,引起弹簧。3、预防措施(1)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堤填料。(2)填土在压实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之内。(3)填上层土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土。(4)在填土时应开好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4、治理方法(1)将弹簧土翻开晾晒,风干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再进行压实,或将弹簧土挖除换干土或透水性材料,如:砂砾、碎石等回填、压实。(2)用石灰粉或其他固化材料均匀拌入弹簧土

10、中,经一定时间闷料,吸收土中水分,减少含水量,然后再进行压实。八、边沟积水1、现象边沟长期处于积水状态,无法排水。2、原因分析(1)边沟长期不疏通,造成淤塞。(2)边沟排水口由于冲刷等原因堵塞。(3)原排水系统破坏。3、预防措施应经常养护,保持设计断面,及时清除杂物,沟底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平原地区排水困难的地段应保持不小于0.2%的纵坡,对于沿线开发的路段一般在300500m左右分路段将水流接入地区的排水分流。4、治理方法及时清理杂草、淤泥,疏通边沟且修整至设计断面尺寸和纵坡。九、路肩压实宽度不够1、现象路肩的碾压宽度不足,局部或全部小于路面结构的宽度造成路面结构处与未压实的软路基上,

11、在雨水渗入后,土基失稳路边下沉。2、原因分析放样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使碾压失去目标。3、预防措施(1)加强测量放样的检查、复核工作,健全放样校对制度。(2)碾压路肩边线时,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约1015cm。路肩边坡过陡1、现象填土路堤边坡小于设计边坡(一般为1:1.5),造成边坡滑动。2、原因分析(1)放样不准造成路基填筑宽度不足。(2)受地理或周边建筑物限制,人为约束路堤填土底层宽度不足。3、预防措施(1)加强放样复核验收制度。(2)施工人员发现实际地形无法满足设计边坡时,应及时与设计联系。软土地基处治一、碎石垫层(一)表面不平整、粗细粒料分离1、原因不密实,粗细分离,表面松散,有凹坑,

12、车辙等。2、原因分析(1)原材料级配,粗、细料含量不当,大多是细料不足。(2)碾压法施工时,含水量过低。(3)上覆层施工不及时,重型车辆在其表面行驶时变速,转向。3、预防措施(1)原材料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2)碾压时含水量控制一般为8%12%。(3)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进行上覆层施工,在上覆层未施工前严禁重型车辆行驶。4、治理方法(1)添加适量细料,重新翻拌,控制合适的含水量进行碾压。(2)碾压成型后封闭交通,并及时进行上覆层的施工。(二)排水不畅1、现象路基填料嵌入砂石垫层空隙,堵塞污染砂石垫层,排水不畅。2、原因分析(1)砂石垫层空隙太大,被路基填料堵塞。(2)路基填料粉粒含量过多,无足够

13、粘结力,易产生松散。3、预防措施(1)砂石垫层应有一定级配,并防止离析。(2)采用土工织物隔离。二、CFG桩1、现象断桩。2、原因分析(1)混凝土灌注时钻头提升速度过快,造成钻头提出混凝土外从而土方掺入混凝土内造成断桩。(2)混凝土泵送时未能连续,造成钻杆内无混凝土,钻头拔出混凝土造成断桩。(3)因混凝土原因造成堵管从而导致断桩。(4)前一车混凝土未能灌满桩体,后一车混凝土未能及时到达现场,造成已灌的混凝土已初凝,造成断桩。3、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钻杆提升速度,按照试桩得出的工艺参数,灌注混凝土时每分钟钻杆提升速度不大于3m/min。(2)混凝土泵送时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混凝土泵送与钻杆提升,

14、做到相互配合。(3)每车混凝土均在灌注前由试验人员做坍落度试验,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cm,并观察混凝土外观质量,如坍落度超标或混凝土离析禁止灌注。(4)当罐车内混凝土不够灌注一根桩时不得灌注混凝土,待第二车混凝土到现场后方可灌注。4、治理方法(1)经观察造成断桩后立即在混凝土未凝固前重新钻孔,重新灌注。(2)当混凝土已凝固无法在原位钻孔时,在监理工程师的允许下做加桩补救。四、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处理路基工程浅层软基整治的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有:土工格栅(双向或单向)和土工织物(有纺或无纺类、编织类)。土工格栅及编织类土工织物具有抗拉强度高的特点,而无纺针刺类土工织物具有排水效果较好的

15、特点。常见的通病有:(一)土基强度提高不足1、现象(1)承载力提高不明显。(2)排水效果不明显。(3)隔离层效果不明显。2、原因分析(1)土工格栅主要起加筋作用,如果格栅强度不足,起不到调整应力分布作用;若设计荷载较大,单靠一二层土工格栅不足以达到设计强度,应根据设计选用合理层数与布置间距;土工格栅要与填料紧密咬合在一起才有显著效果,若格栅之间的填料为一般填土且压实不足,产生滑动也会出现强度降低现象。(2)土工织物的排水效果与土工织物的厚度有密切关系,选用的土工织物太薄,透水能力就低。3、防治措施(1)针对承载力提高不明显应选择抗拉强度大的格栅材料、增加格栅铺设层数、选择砂砾料作为填料及采用反包法以增大锚固力。(2)针对排水不畅可选用克数较大的土工织物或加铺土工织物垫层的措施。(3)针对隔离作用不明显应选用抗撕裂与抗顶破强度高的土工布。(二)土工布搭接长度不够1、现象土工布未发挥整体作用,受力后分离。2、原因分析土工布搭接长度不足。3、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