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故乡》教学案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00749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之故乡》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月之故乡》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月之故乡》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之故乡》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之故乡》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之故乡教学案例月之故乡案例分析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好一个“看月亮,思故乡”,这是彭邦桢的月之故乡,他抒发了一位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与思念之情。4月份有幸在南充参加了优秀青年教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教学观摩课,这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于诗歌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来看陈老师是如何教学月之故乡的。 一、 抓住关键词句,注重诵读训练。 诗歌教学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主题。根据不同的诗歌,采用不同的语调、不

2、同的情感去读诗歌,最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诗歌的语调、节奏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读出诗歌的内涵。比如,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孩子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这样,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悟了情

3、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效果非常明显。在诵读训练中,陈老师还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激励,如,陈老师说:“读读以上诗句,诗句上都是二年级学生就认识的字,你能读出六年级的水平吗?”这句话又把孩子们读诗的激情提上了另一个高度,读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陈老师没有枯燥的讲解,也没有惯例的问答,只是引导学生诵读,让孩子们在读中就把握住了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二、 利用背景资料,丰富诗歌教学。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让学生想作者所想,要让学生感同深受。”诗歌教学的难点也就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每一首诗的创作都有特定的背景,如果不了解创作的背景,单一的让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文字中去阅读体会是

4、很难理解的。因此,了解诗歌的背景能为学生理解诗歌做一个很好的铺垫。那么,该如何利用背景材料,了解哪些背景资料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了解作者的经历。每一首诗词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和情感,因而从诗人出生的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后世影响等诸方面来感知、体验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识,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重要的意义。陈金龙老师在月之故乡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陈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作者彭邦桢这一生的奔波地图,湖北印度台湾,辗转一生都回不了祖国家乡。通过对他经历的了解,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体会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诵

5、读诗歌,效果又有不同。 2、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许多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不能深刻的理解诗词。陈老师在介绍了作者彭邦桢后,适时的点拨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继续了解作者的漂泊之路,太湾美国,就是回不了祖国家乡,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当时不得不辗转数国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个时候学生的情感被彻底调动,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老人的遗憾,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在理解了作者的思乡之心后,再读起诗歌来味道又不同。 3、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在诗词教学中不妨将该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提供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己查找,然后进行比较赏析,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不是孤立的了,而是成

6、为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安排的需要,陈老师在这点上只做了简单的提点,让孩子们有了一点全面的意识。 三、适当的拓展活动,扩展学生思维。 拓展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诗歌教学既要教学生诗歌品读的方法,同样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拓展教育。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教学,要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陈老师在月之故乡一课中开展了两个拓展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围绕“故乡月”改写诗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的扩展和发散,写出来的诗歌让台下老师们拍案叫绝。最后陈老师在歌唱中结束了本课的教学,音乐比较容易把人的思绪和情感带进某一情境,让学生听着音乐,学着唱一唱这一首诗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诗歌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优美语言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