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59955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一种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限度高下的标志。国内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种法制社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学法、懂法、守法。 然而,根据管家有关数据表白:国内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例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盗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背校

2、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懂得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她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窗觉得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背校规校纪大不了被教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渐成违法,后来到社会就有也许作为法的事。有的同窗觉得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这个规那个矩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作了违纪的事才干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种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她能成为一种守法的公民。 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是守法

3、的基本,青少年时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种文明的新时代青少年。大学生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现代大学生应理解社会主义法律内涵、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加强法律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一种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一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虽然我

4、们全国各地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治安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国内改革开放还处在摸索阶段,面临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向国内进行文化渗入,要保证社会稳定有一种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成为广大公民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力武器。 此外,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某些所谓的“尖子生”也走上了犯罪道路。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犯罪现象绝非偶尔 。20世纪年代是国内社会的一种转型期,市场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固然带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其悲观

5、的一面。它带来的无序性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浮现了变化。虽然主流条件是好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思想浮现悲观、颓废的倾向。重要表目前对自身及社会结识的变化。看到社会中大学生比例的上升,大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有过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觉得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大学生的自我预期下降,极易产生悲观颓废的心理。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许多大学生追求物质生活互相攀比,诱发了部分大学生进行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冲破了法律底线。大学生还处在青年期,心理尚未完全走向成熟,心理起伏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力较

6、差、行事欠考虑,加上社会经验少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改革开放,国内浮现了多种文化。某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因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像色情、暴力、荒唐、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都予以孩子过多的宠爱,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养成了大学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

7、不良习气,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极易走极端导致违法犯罪。 综上,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的结识自我,结识社会,树立对的的人生方向,追求目的,增强大学生公德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就国内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 轻素质”的状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抱负状况。在大学,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课程。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只注重分数,而忽视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国内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

8、自由,同步又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的纪律和法制,不容许以任何借口搞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建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各个法规,成绩明显,但各有关部门的法规与经济发展的进程相比,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实行,如筹划法、财政立法、反不合法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和协助人们特别是大学生懂得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明确是非界线,在全社会逐渐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人们特别是大学生懂得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非民主现象作斗争是必须履行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总之,通过民主与法律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

9、种全民学法、知法、懂法、执法、守法的新局面。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涉及对法的本质、作用的见解,对现行法律的规定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权利和义务的结识,有关法律现象的知识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国内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既具有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同步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限度有别于其她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测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虽然客观上讲,大多数学者都觉得法律已是必然涉及法律思想体系的理论内容,但就实际状况而言,在现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法律思想体系理论内容比重还是较低的。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国内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成为国之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