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9853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资料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铨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系统项目2017年06月目录1 项目概述 32 项目方案 32.1 智能光伏储能并网电站 33.2 储能系统 53.2.1 磷酸铁锂电池 53.2.2 电池管理系统(BMS) 53.2.3 储能变流器( PCS) 63.2.4 隔离变压器 83.3 能量管理监控系统 93.3.1 微电网能量管理 93.3.2 系统硬件结构 93.3.3 系统软件结构 103.3.4 系统应用功能 11一、 项目概述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孤岛保护等特点,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 式能源设备利用率没有被充分发掘。 微电网是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 削弱分布式发 电对电网的冲击

2、和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方式和结构, 能有效改善 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不能被充分发掘等分布式能源的不足。微电网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单元与配电网之间关系, 在一个局部区域内直接将分布 式发电单元、 电力网络和终端用户联系在一起, 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和配置以及电力调 度的优化, 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轻能源动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分布式电 源上网,降低大电网的负担,改善可靠安全性,并促进社会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 展。微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和电力专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本项目拟建设一套锂电池储能系统, 通过低压配电柜给部分办公楼宇负荷供电, 可 实

3、现对各个设备接口采集相关信息, 并通过智能配电柜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 在并网及 孤岛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电网系统的平衡运行。二、 项目方案2.1 智能光伏储能并网电站 本电站系统目的在于拟建设中山铨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并离网系统示范工程, 通过接入办公楼宇的日常照明等真实负载, 可演示离网状态下正常供电系统示范; 分布 式光伏多余电量进行储能示范;以及后台监控及能量调度等示范。本项目拟建设的储能系统, 系统由锂电池储能系统、 控制系统、 监控系统以及能量 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负载装置和储能装置的远程控 制,监控系统对分布式电源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

4、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进行多方面的 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方面掌控,能量管理系统可控制分布式电源平滑出 力与能量经济调度。系统一次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能量管理及系统监控网络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储能情况及负载情况实现并离网切换控制,以及微电 网系统几种不同运行模式的切换,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离网运行控制,并网点电 气参数监控,实现系统负载远程投切控制。配置一套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储能电 池的充放电状态及电池电量估计,实现分布式电源能量均衡控制及系统的经济运 行。根据微电网交流母线电压频率情况,实现负荷分类切除,保证重要负荷的优 先供电保障。2.2 储能系统2.2.1 磷酸铁锂电

5、池配置容量 300kWh。2.2.2 电池管理系统( BMS)BMS是用于监测、评估及保护电池运行状态的电子设备集合。主要功能:1)监测并传递锂离子电池、电池组及电池系统单元的运行状态信息,如电池电压、电 流、温度以及保护量等;2)评估计算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寿命健康状态 SOH及电池累计处理能量等;3)保护电池安全等。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可对单体及整组电池进行实时监控、充放电、均衡、巡检、温度监测 等,采用诸如电压均衡控制、超温保护等智能化技术,可以管理多组电池,检测每组中 所有单体电池电压、电池组总电流、多路环境温度等,是一套功能强大、技术指标完善 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 BMS)

6、组成:电池模组监测装置( BMU)、电池簇管 理单元( BCMS)、直流监控单元( DMU)、电池堆管理单元 BAMS 及显示、监控上位 机等组成。表 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参数表序号项目名称技术参数及指标1工作电源1832V2单体电压采集范围05V3单体电压采集误差 3mV4电流采集范围 300A5电流采集误差 1%6温度采集误差 17电压采集周期 5ms8电流采集周期 1ms9温度采集周期 5ms10均衡电流1.2A11SOC 估算值 5%12保护过充、过放、超温、等保护,且保护定值可整定13与 PCS 通信方式CAN14与后台监控通信方式Ethernet15事件记录存储 10000 条16历史

7、数据存储 10 天2.2.3 储能变流器( PCS)本系统配置 1 台 100KW 储能变流器1)产品特性 先进的无通讯线电压源并联技术,支持多机无限制并联(数量、机型); 支持多源并机,可与油机直接组网; 先进的下垂控制方法,电压源并联功率均分度可达 99%; 支持低温、无蓄电自主黑启动;支持三相 100%不平衡带载运行; 支持并、离网运行模式在线无缝切换; 具有短路支撑和自恢复功能; 采用双电源冗余供电方式,提升系统可靠性; 支持多类型负载单独或混合接入(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容性负载); 具备完善的故障以及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可记录故障时高分辨率的电压、 电流波形;优化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转换

8、效率可高达 98.7%。直流侧可接入光伏组件, 同样支持多机电压源并联,可作为离网光伏电站低温、无蓄电情况下的黑 启动电源。2)技术参数表表 储能变流器主要技术参数表型号100KW交流侧参数交流接入方式三相三线 (无变压器 )额定功率100kW最大容量110kVA额定电网电压400V电压运行范围400+10%(可设定 )最大运行电流158A输出过载能力1.1额定电网频率50HZ频率范围4751.5 (可设定)总电流波形畸变率(THD)3% (额定功率)功率因数0.9(超前) -0.9(滞后)直流侧(电池)参数额定功率100kW最大稳定运行功率110kW直流电压范围580V850V最大长时运行电

9、流185A稳压精度1%稳流精度2%保护低电压穿越有防孤岛保护有(支持计划性孤岛)交流过流保护有交流过压保护有交流欠压保护有交流过频保护有交流欠频保护有相序错误保护有过载保护有直流过流保护有直流过压保护有直流欠压压保护有直流极性反接保护有内部短路保护有过温保护有绝缘保护有开关状态异常保护有降额保护有功率模块( IGBT)保护有系统最大转换效率0.987尺寸(宽 * 高*深)1000mm*2200mm*800mm重量1260kg允许最高海拔5000 米( 3000 米需降额使用)防护等级IP20噪声65dB工作环境温度35 +45存储环境温度40 +70冷却方式风冷允许相对湿度095%,无凝露通讯

10、接口以太网、 RS485、 CAN2.02.2.4 隔离变压器产品型号额定容量110kVA输入电压400V+10%( 3P)输出电压400V+10%(3P+N)额定频率50Hz2.5%连接组别Dyn11(可定制)绝缘耐热等级H 级温升110使用海拔4200m效率98.5%工作温度-3545防护等级IP20冷却方式风冷结构尺寸(宽 *深 *高)1200mm*650mm*1976mm总重量1300kg2.3 能量管理监控系统2.3.1 微电网能量管理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用于保障微电网的稳定和经济优化运行。其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提供基本支持服务的软件平台,以及提供使微电网内发电、配电、用电设备有

11、效运行所需功能的一套应用软件, 是微电网监控系统核心, 担负着系统电源管理、 负荷 管理以及统计分析、 评估等功能。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信息采集和处 理、数据库管理、人机界面、设备控制等。系统控制功能包括微网运行基础控制、计划 无缝切换控制、 外部故障下的无缝切换控制、 离网功率平衡优化控制、 功率波动平滑控 制等。系统应用功能包括分布式电源的运行分析与展示、 微网运行效益分析、 有功功率 整体优化控制、无功电压整体优化控制、电能质量优化控制等。2.3.2 系统硬件结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典型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由就地设备层、 协调控制层和能 量管理层组成。就地设备层为光伏发

12、电储能电池、可中断负荷、可控负荷等设备;协调 控制层由通信控制器、串口服务器、光纤交换机、协调控制器等设备构成;能量管理层 由前置服务器、工作站、 GPS、防火墙、打印机、显示大屏等构成。协调控制负责微网 运行基础控制、 计划无缝切换控制、 外部故障下的无缝切换控制、 离网功率平衡优化控 制、功率波动平滑控制等功能; 能量管理负责全局能量管理目标制定、 全局优化策略运 行和具体执行目标下发。数据采集通信网络采用串口和以太网接口, 通信控制器支持多种标准通信协议及定 制协议,并提供 RS-232、RS-485串口及 100/1000M 以太网接口,通信控制器可将特殊 或非标准的通信规约转换为标准

13、的 IEC60870-5-104或 Modbus 规约,以便于前置服务器 处理。协调管理层通信主要采用以太网接口, 距离较远的系统使用光纤以太网进行信息 传输。通过防火墙隔离,协调管理系统可以接入因特网,实现数据的远程转发和共享。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结构2.3.3 系统软件结构能量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由操作系统、支撑平台、 应用功能共三个层次组成, 应用功能又分为基本应用功能和高级管理功能两个部分, 如下图所示。 操作系统支持跨平 台,支撑平台包含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库管理、网络通信管理、图形管理、报表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安全权限管理、报警管理、计算统计等模块。基本应用功能包括SCADA处理、监控

14、功能、WEB数据发布等。高级管理功能包括全局能量管理目标制定等。能量管理系统软件层次结构图协调控制器采用 B/S 结构,包括硬件控制器、功能控制软件和浏览器用户工作界面。 协调控制器的软件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协调控制器的服务器端包括支撑软件和功能软 件两部分。 功能软件包括微电网协调控制和设备协调控制。 微电网协调控制功能包括微 网运行基础控制、无缝切换控制、功率平衡优化控制、功率波动平滑控制、有功功率整 体优化控制、 无功电压整体优化控制、 电能质量优化控制等。 设备协调控制功能包括光伏发电出力控制、可控负荷调节、可中断负荷调节、有功无功优化控制。协调控制器的 浏览器端是用户工作界面, 可观察协调控制功能软件工作状态、 配置参数、 控制工作模 式等。协调控制软件层次结构图2.3.4 系统应用功能1)设备监控例如:实时监测微电网系统内各设备运行状态, 并能对设备进行控制与运行情况分析。 系 统采集和处理各类实时数据, 并将实时数据处理后送至实时数据库与历史数据库。对储能电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