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59802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财政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政策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税收的性质、分类及运行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 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经常性公 共财政收入的 90%以上。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 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五类。流转税是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 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所得税是对个个和公 司的所得征税。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 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 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 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分配形

2、式上的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三个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 性。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 配、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体现出来。宏村民委员会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 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当一国把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基 本来源,宏村民委员会税率就成为衡量财务集中与分散 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 财务的能力高;反之则低。政府动员财力的能力如何, 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 响,一般来说,政府提高宏观税率,意味着更多收入从 民间部门流向政府部门,相应的民间部门的需求将下降 产出相应的减少,会对民间部门经济起收缩的作用。政 府若降低宏

3、观税率,其作用将相反。宏观税率确定后,税负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税 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 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 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税负 转嫁的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因 此,可以说税负转嫁是在政府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 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进行的税负再分配。税收优惠与处罚是为了某些特殊需要而实行的鼓励 性或处罚性措施。税收的优惠性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比 如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税收的处罚性措施包 括罚款、征收滞纳金等。无论是优惠性还是处罚性措施 对实现财政政策的某些目标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二、公债

4、的性质、分类及运用公债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凭借政府信誉,采用 信用方式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债包括中央 债和地方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 债叫国债,由地方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 叫地方债。在现代社会中,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 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 金、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 府的重要政策工具。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 式,根据公债偿还时间不同,可分为短期债、中期债和 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 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较低,期限一般 为 3 个月、6 个月

5、和 1 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 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 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 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的利率因时间长风险 大而较高。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公债最初是用来弥补赤政 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 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另外,由于 公债收入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 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 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三、非税收入的内容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及其所 属部门、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 织依法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一定的社

6、 会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按照不同的征收依据和收入形式来划分,非税收入 可以分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 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彩票公 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其中,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指政府和所属单位利 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 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 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臵 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 有股红利、股息等;政府基金

7、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 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 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 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 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 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四、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 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 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税门的事事费 后者如政府各部门

8、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 虽然有所不同,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 资金,另一手相庆地购得了商品与服务,并运用这些商 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在购买性支出中,政府如 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购买性 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购买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 出两部分。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行政、科学、文 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政府投资性支 出包括社会的事业经费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 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 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为 害支出主要

9、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 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虽然这些支出的目的和用途不同 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 在转移性支出中,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 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五、我国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在我国,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时,一般分为 4 个部分: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主要 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要包括:教 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包括交 通、电力、工业、农业等;其他支出:如利息、转移支付等。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现行政府

10、支出 分类统一按支出功能设臵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 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2009 年分为 19 个大类,它们是: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外交、国防 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 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 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 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 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 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 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高等 教育”等。六、

1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规模是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 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 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 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的规模取决于一国 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具体地说,主要受 3 个因素 的影响: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 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 的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就一个国家来说,在现实中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应考 虑以下几个因素: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

12、和社会职能的ffi需要。2、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财 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在波动中呈先降后升的变动趋势。 (注:具体数据可不作为要求)。七、财政政策目标1、优化资源配臵 所谓资源的优化配臵,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 人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 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 化。财政是分配资金的,因而财政政策对资源的配臵能 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直接 决定着国民经济结构

13、是否合理,社会各产业部门能否协 调地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国家财政已不再统管生产建设资金的分配,但财政每年 仍保持一定的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排好财 政资金的投向,对于调整和改造过去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今 后财政投入的重点应放在经济活动主体开展正常的生产 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议上,即主要用于 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先导产业的骨干项 目的建设以及非营利性事业如公共事业上,特别是用于 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社共公共需要”的事 业上。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要把 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

14、到预算内的分配渠道上来,经增强 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优化配臵的第二个问题,就 是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 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 很不平衡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资产存量结构 很不合理,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经 济发展的差距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仅靠经济落后地 区“自力更生”,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奏效的。因此,一方 面,要通过改变财政资金的投向,对经济落后地区给予 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在国家能够直接控制和分配的资 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税收、投资政策的鼓励,改变原 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引导发达地区将一部分资源流向资

15、源不发达地区。资源配臵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财政资 金的使用效益。如果忽视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就会造 成资源配臵不合理或者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才能保持经济 的协调发展。因此,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节约投 入、实现资源合理配臵的重要途径。鼓励节约投入和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包括改进资金供给方式(如拨款 改为贷款)、强化预算结束等措施。2、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 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臵的关 键。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一部分资源从 企业、个人手上流向政府手中的过程。税收负担是否合 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得奖,如是税收负

16、担 不合理,就会导致经济活动主体经济行为的扭曲,引起 资源配臵的低效率。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统 收统支”,企业基本上没有自主支配资金的权力,企业经 营的好坏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不挂钩,劳动者个人贡献的 大小与其劳动报酬不挂钩,而在税收税率较为简化单一 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畸重畸轻。这种忽视劳 动效率的分配模式,严重挫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使我国的经济长期以来缺乏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调整收入分配方面进行了较 大的变革,开征了企业所得税。企业统收统支的局面已被打破,并且在统一税法和 利润分配制度下处理同国家的分配关系。企业的经营性 亏损通过市场加以调节,而政策性亏损的补贴也随着市 场机制的完善在不断地缩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 市场来展开,使企业的利润分配建立在公开竞争的市场 机制上,这就避免了企业在经营环境上处于不平等的情 况,从而保证企业利润的分配在公平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