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个尊重的认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597761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四个尊重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四个尊重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四个尊重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四个尊重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四个尊重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四个尊重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对“四个尊重”的认识及贯彻“四个尊重”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此观点发展为:“必 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 认真贯彻”。对四个尊重的认识“四个尊重”的方针,继承和坚持了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光辉思想, 进而上升到普遍地“尊重劳动”,并增列了尊重创造性的劳动,反映了全党对各种形式的社 会劳动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完整的评价,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尊重”的基础和根本,是居于“四个尊重”之首的“尊 重劳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2、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人类“永恒的必然性”。劳动创造了世界,甚至创造了人类本身。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 造。因此,“尊重劳动”就是尊重劳动人民,就是尊重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就是尊重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尊重劳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是党的根本宗 旨和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要求。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 “尊重劳动”具有内在的、本质上的一致性,是“尊重劳动”的必然要求,尤其是现代社会 劳动的必然要求。因为,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和现代化,特别是

3、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 产力”的当今社会,知识、人才和创造等因素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升。所 以,“尊重劳动”的最迫切要求,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只有这样,才 能更有效、更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有利于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进步。故而,如果说 “尊重劳动”体现了社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话,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尊重创造”,则是更加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劳动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和时代性。知识与人才密不可分,社会需要的人才,都是了解并掌握先进知识的人。在人类社会的 发展进程中,人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华民族也历来有爱才、惜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

4、“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等与人才有关格言名句广为传颂。鲍叔牙荐贤举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 等有关人才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也为我们在育才、用才方面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新 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才工作非 常重视。毛泽东讲过,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才大军。人才难得。邓小平指 出,经济体制改革,我最关心的是人才,科技体制改革,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办好中国的 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战略资源、第一资 源。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

5、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贯彻“四个尊重”意义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提倡“四个尊重”,有利于激发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活 力,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服务于人民和造福于社会;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社会各 阶层的力量,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而,如果仅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和贯彻“四个尊重”,我们就可能背离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不仅在把握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上失之偏颇,而且在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方针上 也不可能真正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的实际效果。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 推进各项事业

6、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个尊重”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劳动的主体是人,知识为人所掌握,创造是知识 与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实践,人才是勤于劳动和勇于创造的人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归根到底就是尊重人。而尊重人,就不能仅限于言表而不深入到内在的德 性修养,也不能流于形式而不转化为到社会的伦理要求。可以说,对于人或者其它对象采取 尊重的态度,不仅是实现执政党自身政治目标的方式,同时也通向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道德 状

7、态的途径。尊重什么对象,不仅反映着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立场、观点、利 益、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和社会文明的标尺。如何贯彻“四个尊重”要在全社会进一步采取切实的举措,以形成“四个尊重”的主流价值导向和社会风尚。 要积极营造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鼓励投资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资源合理流动的社会氛围, 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在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我们无疑应当努力在发展社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要 真正做到这一点,则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 我们党的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要通

8、过舆论宣传、各种示范效应(尤其是领导干 部以身作则)和激励措施等全方位的努力,进一步在全社会提倡热爱劳动,尊重知识和人才, 崇尚创造性劳动的主流价值意识和社会风尚;大力表彰和积极引导这种健康进取的价值追 求,以抑制和逐步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以及那种好逸恶劳、醉生梦死的人生现在大多数单位都很重视抓落实的工作,但有些单位一般号召多,对本单位人才队伍是 否稳定、创新机制是否健全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制定抓落实的具体措施;有的勤于发文件, 疏于抓落实,为应付上级检查,临时组织所谓“人才方阵 ”,凑合创新成果;有的甚至以“武 大郎开店”方式选人用人,真正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凡此种种,都与落实的要求相差很远。落实是决策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不落实,再好的政策都没有任何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