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596974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花蕾(ri) 翩然(pin)分道扬镳(bio)B淙淙(zng) 秕谷(b) 蹚水(tng)C焙烧(bi) 鹿砦(zhi) 一筹莫展(chu)D古刹(sh) 恣睢(su) 鞭辟入里(p)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B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D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

2、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B这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很是发人深省。C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

3、趣的童年世界。D、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学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飞江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作者柯蓝。文章从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写到黄山的许多著名景观,诸如峰石、松树、烟云、日出、温泉等,着力赞颂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B论美作者培根,美国哲学家,美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本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C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从行船游

4、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D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小说反映了当时“丰收成灾”“谷践伤农”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形象地揭示了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投机米商的勾结压价和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 在鸟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 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

5、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A、 B、 C、 D、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ch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qin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cn璨明珠,也是扬州的gu宝。8默写。(每空1分,共9分)(1)晓战随金鼓, 。(

6、李白塞下曲)(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4) ,月如钩。(李煜相见欢)(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8)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9(1)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连云港日报5月12日讯)在600平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30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眨眼之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500米外的海上出现。这精彩的一幕将于6月底在我市连岛上演。这一大型魔术节目

7、由我市杂技团团长、魔术家汪其魔主创,曾获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金菊奖,因舞台太小而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央视春晚。省委书记李源潮听说汪其魔要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这个魔术后,称他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 (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书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国名)。(3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

8、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 而力疲气竭 (2) 驽马徐行弗间 (3) 苟进取不已 (4) 植之既久

9、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而力疲气竭 泉香而酒洌B灌溉以时耳 太医以王命聚之C芒芒然归 然足下卜之鬼乎D必有成功之一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4翻译下列句子(7分)(1)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3)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3分) 1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4分)让人,乃众妙之门 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

10、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11、。 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16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5分) 答: 17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一个“让”字?(4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6分)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

12、,她对张晓军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