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59596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土门子总校:王玉伶 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意味着在课堂内实行开放性,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调整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的体验又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如在“比例的意

2、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可以这样设计: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度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二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学生用一个

3、手指表示)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东西问题,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大胆猜测尝试。而猜想依靠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能以最快的速度去攻克未知,是依照一种高效的思维,它贯穿于每个人的思维活动中,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直觉思维要求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情境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中的相关信息,对问题实质作出大胆的假设和试探,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勇敢的个性,直觉思维是难以表露发展的。二、提出问题诱发自主探究现实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机械学习、填鸭式教学,从反面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

4、,探究式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条件。1、给学生探究的自主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还体现在学生能行使探究的自主权。2、给学生探究的明确指导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一种散漫的、徒耗精力的、无边无际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目的要有明确的、科学的指导。3、给学生探究的良好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困惑与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只有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才可能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去探求问题的解法,并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也只有有了问题,下一步才能“将知

5、识的认知过程当做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学习看作是学生独立探究、提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先出示:一箱饮料有24瓶,这样的饮料14箱大约有多少瓶?学生理解题意后得出需要计算:2414=?教师说:你有什么办法吗?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计算。学生通过尝试学习,想出以下方法:24+24+24+24=336(14个24相加)14+14+14+14=336(24个14相加)2410+244=3361420+144=3362410+2422=3362427=3362414竖式计算(已预习过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问

6、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三、进行操作掌握探究方法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经过收集和处理信息,经过分析、归纳,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探究方法,使学生善于探究。1、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学习每一个新知识时,要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可以从学习目标入手,也可以从数学的算理、旧知识的迁移、规律的小结、例题的应用和拓展方面去发现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扬“勤学好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2、教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讨论解决或请别人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

7、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查资料,用旧知识迁移,用生活经验,用新知识的理解,操作实践,实验推理等手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心理学也非常强调“动作”在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思维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加里培也认为,“内潜”的智力活动最初都是从“外显”的操作活动开始,外显的活动可以经过出声的语言、无声的语言而达于思维。有效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操作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的

8、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再创造”的活动,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在学生很想知道其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小组有效的讨论、切磋、交流,得出所拼成图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在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探究活动扎实,既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又使思维得以训练,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四、拓宽时空引伸探究内容探究性学习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

9、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在实践中要注意方法形式的灵活多样。因此,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可以为以后的学习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一些可需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五年级教学分数大小比

10、较后,学生知道比较分数大小有两种方法:(1)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大小;(2)分子相同,比较分母的大小。出示这样一道题:8/9和7/8哪个分数比较大?让学生尽量想办法,有的学生运用刚学会方法来比,无法比出结果,有的学生用图示法,在图示法比较中,有的学生的灵感被诱发了,通过与整体“1”比较,8/9与1相差1/9,7/8与1相差1/8,相差数1/9与1/8是同分子,利用同分子比大小的方法,得出结果。这样为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打下基础,使得学生将这种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在课堂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通过课题的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学习过程的探究活动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步骤,这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否则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探究活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加强了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