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952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教材第86页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进入土壤的水分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

2、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2教材第8687页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3教材第88页活动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统一变化的。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4教材第90页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

3、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答案:C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23题。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

4、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环节的是()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C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 B C D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A地壳上升 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丘陵地区毁林开荒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这种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体现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4.D5.B6.B7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经过20世纪的大规模采伐,森林面积锐减,对环境的关联影响是()A植被破坏大气温度升高温差减小B植被破坏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C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减小土壤冲刷减弱D地表蓄水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冲刷加剧土地肥力下降解析: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同时使地

6、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加剧了水土流失。答案:B8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_,_,_,_,_。(2)如果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_;动物_;地下水_;土壤_。(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的关系。(4)你认为保护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答案:(1)地形要素生物要素大气要素水文要素土壤要素(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

7、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4)恢复处的植被。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 000只,20年后到了6 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第9题。9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具有生产功能 B具有平衡功能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D“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答案:B2015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

8、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1011题。10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水文 D植被11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冰雪融化很多,长草带越来越高,这证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结果;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10.B11.C黄山市某地

9、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13题。12该地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破坏植被,种植菊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反映一个自然要素破坏会影响其他要素,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A13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破坏植被,种植菊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一旦下暴雨,地表径流就会迅速变大,造成洪涝灾害。答案:C14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季节),其原因分别是_。(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答案:(1)东北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对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