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59508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大地本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1、景观(Forman :景观是指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所组成的异质性地表区域。P22、景观生态学(Forman):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为主 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P4 3、欧洲和北美景观生态学主流学派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欧洲景观生态学带有浓厚的“土地管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规划”等地 理学传统特色,更加注重多学科理论的与方法的应用,强调景观生态学“以人类 为核心”,围绕景观管理和乡村景观等方面的研究。北美学派注重单一学科对自然景观的研究,带有很强的“生态学”色彩,强 调以“野生动物生境为核心”的定量研究和模型

2、模拟,尤其是强调对“格局一过 程关系”、“尺度分析”等景观生态学核心理论的探讨。这与北美地广人稀、开发 历史较晚,以及大面积的自然覆被区域有关。 p6 4、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 间尺度和时间尺度。P7 5、空间异质性: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 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p8 6、景观格局和过程:空间格局:生态系统或系统属性空间变异程度的具体表现,它包括空间异质性、 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规律等内容。(空间格局包括均匀布局、聚集布局、线状布局等)。空间格局决定着资源地理环境的分布形成和组分,制约着各种

3、生态过程,与干扰能力、恢复 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生态过程:包括生物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控制以及生态系统 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生态控制:稳定性、干扰;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过程输入、 过程输出)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 制。影响基本生态过程的空间格局参数如下: 斑块大小 斑块形状 斑块密度 斑块的分布构型7、 景观多样性: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应景观的复杂程度。P118、景观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在研究中往往更重 视它与其他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关联。(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优

4、势度)9、 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P13图1 3累现类型和斑块 数目的蜃佳比率景现类型和 生境多样性増册、景观破碎化使 内部物种迁岀慣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傅伯杰和陈利顶意丈的生境景观类型多样性图解:在景观类型少,大均 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 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 型(生境)多样化和边缘物 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增 加。首先,当景观类型、斑 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 佳比率时,物种多样性最 高;其次,随着景观类型和 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 化,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 迁移,物种多样性也随着降最后,残留的小斑块有重要的生境意义,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10、 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

5、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侧重于反映景 观的功能,是描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参数;反映了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或某种生 态过程在源汇斑块间运动的程度。P1311、 干扰: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ppt12、集中常见干扰及其结果:p18火干扰是最常见干扰类型。研究表明:火可以促进或保持较高的第一生产力; 改 变区域小气候;影响物种多样性。放牧: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场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景观物质和养分循环。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外来种入侵:最为严重的干扰类型,往往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自然过程而有目的 或无意识的将一个物种带到新的地方。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平整为物种的生长

6、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改变了土壤 的结果和养分状况,导致了地表粗糙度增加,为物种定居提供了安全的场所。土 地的翻耕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土壤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一定程度上导致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 促进了 某些物种快速增长,从而导致了其他物种的灭绝,造成种丰富度的减少。践踏:产生空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有利的场所,阻碍原来优势种的生长。13、干扰的类型p18A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分自然干扰:无人为活动介入的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干扰:火灾、地壳运动、洪水、病虫害等人为干扰:在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指导下,对自然进行的改造或生态建设:烧荒种 地、森林砍伐、放牧、修建大坝等B按干扰

7、的功能分内部干扰:在相对静止的长时间内发生的小规模干扰自然演替的一部分外部干扰:短期内的大规模干扰,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火灾、风暴、砍伐等C按干扰的形成机制分物理干扰:森林退化引起的局部气候改变、土地荒漠化化学干扰: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等酸雨:酸雨是大气中的CO2 SO2 NO2和HCL等有毒气体,在云雾的形成中被 水滴吸收转化,形成酸雨和酸雾,降到地面和水体会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造成树木叶片枯萎、脱落以至整体死亡,腐蚀建筑物和古迹。生物干扰:生物入侵、病虫害等D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分局部干扰:在同一生态系统内部扩散跨边界干扰:跨越生态系统边界扩散到其他类型的斑块05,0物种的数H

8、(近岛)R(送岛)R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1、岛屿生态学的理论、面积和距离:岛屿:一个相对简化的自然环境;有比较明确的“边界”;有不受人为干扰的“体 系”;有内部相对均一的“介质”;有外部差异显著的“邻域”。如沙漠中的绿洲、 陆地中的水体、开阔地包围的林地和自然保护区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定量阐述了岛屿上物种的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其关系式通 常用S = CAZ表示。S代表物种丰富度,A代表岛屿面积,C为与生物地理区域有 关的拟合参数(常数),Z为与到达岛屿难易程度有关的拟合参数(指数)理论 值 0.263,位于 0.18-0.35之间。距离效应:物种迁入率随其迁入源的炉里而降低。(越远迁移

9、率越小)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小,种群则越小,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物种绝灭率将会增 加。歳(小岛) R (大岛)甲凡S.掏种的数目面积较大而距离较近的岛屿比面积较小而距离较远的岛屿的平衡态物种数目要 大。面积较小和距离较近的岛屿分别比大而遥远的岛屿的平衡态物种周转率要高。2、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分类:经典型、大陆岛屿型、斑块型、非平衡态型、混合型3、渗透理论:当媒介的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

10、,渗透物突然能从媒介的一段 到达另一端。具体见课本P25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景观功能: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 用。景观动态: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 征。5、景观格局过程基本原理: 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异质性原理、 格局过程关系原理、 尺度分析原理、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P29 6、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课本P33第三章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1、斑块(概念、分类)定义: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影响斑块起

11、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 根据起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环境资源斑块:由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引起的斑块。因环境条件或资源的不同,造成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基质有所不同。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 干扰斑块:由基质内各种局部干扰引起的斑块,如森林火烧、采伐、放牧以及局部植被暴发病虫害等都可在基质内产生斑块,斑块内的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度和变化速率等与基质之间有着明显差异。 残存斑块:残存斑块:是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 面积区域,其成因机制正好与干扰机制相反。如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 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引进斑块:人类将生物引进

12、一个地区, 就产生了引进斑块。如种植斑块和聚居地。2、廊道(定义、分类)定义: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狭长地带, 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 斑块分类:1按起源可分为:干扰廊道:是由各种带状干扰所形成的廊道,例如线性采伐作业、道路的修建以及某些 断层区域;残存廊道:一般是由基质内干扰所形成的带状区域,如森林砍伐后留下的带状林带,穿 越农牧交错带大片农田两侧所形成的特殊植被带均是残遗的植被群落构成的廊道; 环境资源廊道:是由环境资源的空间线性异质性特征所形成的廊道,如河流廊道或山脊线等;种植廊道:由人类特殊目的的种植活动而形成的廊道,如农田防护林和道路两边的植被带等;再生廊道:是指受到干扰地

13、区再生的植被所形成的廊道,例如沿着一些栅栏或铁丝网形成的特殊廊道类型。2按廊道结构,一般划分为:线状廊道:是指全部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一般有7种:道路、铁路、堤堰、沟渠、动力线、草本或灌木带、树篱带状廊道:是指具有含丰富内部物种的内部环境的较宽条带,其每个侧面都可能存在边缘效应,如较宽的山林防火带。河流廊道:是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它包括河道本身,以及河道两 侧的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宽度随河流大小而变化。3、基质(定义、判别标准)定义: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连片分布的森林等,在整体上对景观动态起着控制作用。基质的判定标准:相

14、对面积指标:景观中基质的面积通常超过现存的任何其它景观要素的总面积。在景观功能执行过程中,面积最大的景观要素类型往往控制着景观中的流。连接度指标:当某一种景观要素连接度较其它现存的景观要素类型高,甚至完全连接并环绕其它景观要素类型,那么这种景观要素很可能是基质。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田林网、 树篱等。动态控制: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它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4、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它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与 斑块大小无关。包括在基质的单位面积内的闭合边界 (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 的周界)的数目,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辩率有关。5、生态交错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

15、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 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生态交错带的特征:生态交错带是一个生态应力带,生态交错带具有边缘效应, 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6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重点用于描述景观组分的时空分布差异第四章反应景观功能的生态流1、生态流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 到另外一个景观元素。通过大量的“流”,一种景观元素对另外一种景观元素施 加控制作用。2、通过景观的流有三种1)能量流例如:热能、生物能2)养分流 例如: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3)物种流 例如: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3、影响景观生态的各种流:1、空气流2、水流3、养分流4、动物流5、植物流4、无机流:p76相邻景观要素间的无机流主要包括: 水流、养分流、空气流。其中空气流,也就是风。水流分为地下水流和地表水流, 两者与养分流是密不可 分的。第五章景观变化与景观动态模型1、景观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用 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1)、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2)、围绕总趋势的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