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59508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 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 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 病,故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HO。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686如下: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 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

2、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 C 分子结构中 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根据维生素C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 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一比尔定律:A二 e bc 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 L-i; b为吸收池厚度,cm; 为摩尔吸收系数,L mol-1 cm-1。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 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

3、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 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2支,100 mL、1000 mL烧杯2只。2. 试剂 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 冰醋酸,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X10-4mol/L):称取约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 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2. 配制标准系列:分别吸取上述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3. 确定最大吸收以蒸馏水为参比,在320220nm范围内测出维生素C的吸收光谱,并确定 最大吸收波长。4. 绘制标准曲线

4、以蒸馏水为参比,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在九处分别测出吸光度,并绘制m ax标准曲线。5. 样品测定取3片Vc片剂研细,准确称取于100mL烧杯中,以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 移取样品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九 处测吸光度。max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 绘制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2.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3. 在标准曲线的纵坐标上找到试液的吸光度,然后在横坐标处查得相应 VC 的浓度。4. 计算维生素片剂中VC的含量。六、注意事项1. 维生素C会缓慢氧化成脱氢抗血酸,所以每次实验时必须配制新鲜溶液, 并滴加几滴醋酸。2. 使用石英比色皿。3. 实验结束时,先关氘灯,再关主机电源开关。七、思考题1. 具有哪些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常在紫外光区有吸收2. VC结构中有哪些生色团那些助色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