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城市发展历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9464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城市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延安城市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延安城市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延安城市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延安城市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安城市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城市发展历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市城市开展历程市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开展,在城市建设,交通道路修建,人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黄土高原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能够建立起这样一组美丽繁荣的城市,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人民不断传承和发扬抗战时开展来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辛奋斗,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在不断努力。一、 古代时期 提起,大家想到的都是“革命圣地,“红色城市,但是在古代同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位于陕北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

2、锁钥,五路襟喉。二、 抗战年间这里是著名的黄土高原地址,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较为恶劣,但城建立在黄河水之上,得以开展起来。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特点一种住宅结构,依山而建,具有冬暖夏凉的。建在黄河边上的旧城,当时的大多数居民都住在城中。但是在抗战时期, 1938年至1941年间,日军空袭17次,将城毁得面目全非。毛主席纪念馆:我在毛主席纪念馆里找到了当年有关的资料。纪念馆的门口是一座高大巍峨的毛主席铜像。正门进去看到一幅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大步向前的铜像。古城的复原图人民窑洞生活场景市场沟是当时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主要的市场,下面是市场沟当年的情景复原景观。三、 和平年代的开

3、展城的第一座桥延河大桥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时隔二十年再次回到,一次视察完毕后,他乘坐的汽车在宝塔山下的南小河里因为熄火而动弹不得,当老百姓走上前观看时,意外发现车上坐着周总理,群众激动的情绪高涨起来,以至于连鞋都顾不了脱就拥了上来,众人齐心协力把小车从河里抬了出来。周总理透过车窗向热情的群众招手致意。“欢呼“围路“抬车,人民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周总理承诺: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番,他一定再来,所以大桥就是在这之后修建的,也可以说人民为周总理修建的。延河大桥可谓是仅次于宝塔山的第二个城市标志,它似乎与宝塔山已经合为了一体,成为了一个整体景观,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有厚重的历史感

4、。是延河上的第一座桥,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个“古董。延河大桥虽然看见造型复杂,但与中国传统桥梁工艺相结合,用自然青灰的石头垒砌,却透露着一种朴素的自然美,那种朴素是与人自有的那种黄土式的朴素相照应的。此桥虽然只有115米长,但在人的生活里却一直充当着大桥的角色。而如今的延河大桥由于桥面太窄,影响交通,再一次面临的考验。在扩建时人们想了很多种方案,谁都不忍心拆掉老的延河大桥,于是决定再在桥的上游新建一座一模一样的,中间只隔了两米,延河大桥得以延续,那坚韧不拔的形象将永久保存在延河两岸,是灵魂所在。1977年4月至6月,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袭击了城,洪水裹着泥沙向延河下游奔

5、腾而来,城区岸上的大局部的房屋被淹没甚至被推走,城遭到了重创,此时全国各地的援助接踵而来,整个城市在又开始了新的建设。城市的最大变化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地区石油资源的不断开掘,城市开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同时政府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政策,鼓励当地农民积极种植并保护植被,所以经过了几十年的开展,与周边地区的环境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到处绿色遍野,一片生机勃勃,告别了过去黄沙漫天的景象。随着城市的扩,人口的不断怎加,现有地区的人口居住压力不断增大。为了彻底解决城市开展空间不足、城景争地、交通拥堵等问题,市决定开展“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战略决策。 2014年4月新区正式开工,现已平山填沟造地16平方公里,呈现在人民面前的是24000亩平展的高原平地。新区规划理念超前,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高新产业,公共管理服务等功能区布局合理,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完善,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产城融合,努力践行生态、环保、节能、宜居的理念,倾力打造主导功能突出,服务经济引领,民生配套先行,生态环境优美,活力文化荟萃,城市运营科学,交通组织高效,形象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城市示地和现代生活风尚的引领地。新区住宅区建设:新城展览馆:新城建设也受到了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支持。新城展览馆中的新城规划沙盘。随着人民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奋斗,的开展将蒸蒸日上,便一座越来越惠民、舒适、便捷的都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