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9320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的新相遇 长江三角洲地域区域计划的制订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江苏发展的主要机遇。把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事关长三角的未来,也事关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国家发展和本省发展的关系看,这一计划含有战略的引领性、计划的融合性、目标的国际性、改革的创新性。首先是战略的引领性。长江三角洲区域计划是中国区域发展的最主要的计划,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区域发生重大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应对国际经济结构、国际外贸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历史背景下,深入激发长三角发展的巨大潜力,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性战略计划。因为

2、这一地域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挥了特殊的率先发展作用,在参加国际竞争中成为中国最含有竞争力的地域,所以计划明确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域要成为亚太地域主要的国际门户,也就是要使长三角地域在中国参加全球合作和对外交流中发挥引领性作用。长三角区域计划深入凸显了本省在全国发展中的主要地位。计划把长三角的区域范围由原来的16城市,扩展到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全部区域,从经济总量来看,2021年本省GDP超出34000亿元,超出全国的110,浙江为22832亿元,上海为14900亿元,长三角地域GDP总量71793亿元,占全国的,本省GDP占长三角,靠近二分之一的总量。计划明确了原长三角16市为长三角的

3、关键区,16个城市中江苏占有8个。新计划中确定了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为区域性中心特大城市,江苏占有3个。从空间战略定位看,计划包含两省一市的全部区域,使得江苏的战略空间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一是苏中和苏北成为长三角的新区域;二是沿海地域成为长三角北翼新的增加极;三是徐州至连云港沿东陇海线和苏北地域成为长三角新的增加极;四是原来的长三角北翼地域,即从上海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到南京,再加上长江北岸的南通、泰州和扬州,从空间地理关系看,从城市功效和经济功效来看,这一地域实际上已经成为整个大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域或中心轴线地域。现在已经开通的沪宁高速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将深入确立和强化

4、这一地域在长三角地域中的中心作用;五是明确南京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域发展的主要门户,提升了南京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效地位,明确了南京城市圈的更大的辐射功效。第二是计划的融合性。长三角区域计划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包括空间广泛、目标高远。从长三角计划的内容和本省发展的战略思绪的关系看,长三角区域计划和本省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战略思绪,在区域和城镇空间上、生产力布局上、产业内容上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上全部有高度的融合性。这说明国家长三角区域计划吸收了本省发展的相关计划和发展思绪,同时这种融合也有利于本省在落实落实中把长三角区域计划的实施和本省战略计划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从空间关系看,本省先是提出了沿沪宁

5、线城市带和产业带,以后又提出了沿长江经济带和产业带、沿东陇海线城市带和产业带,以后又明确提出了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和计划,形成了本省苏南、苏北、苏中和沿海地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长三角区域计划中提出了一核九带的空间格局,以此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核为上海城市区,九带即沪宁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杭甬发展带、沿海发展带、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沿湖发展带、宁湖杭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等,其中包括江苏范围的发展带,和本省空间战略布局是一致的。从长三角地域计划的产业方向和产业布局看,在沿江地域、沿沪宁带地域,优先发展当代服务业,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等城市关键发展电子信息、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形成以

6、上海、南京、苏卅、无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中心。加紧建设上海、泰州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深入做强无锡太湖药谷等品牌,建设南京、苏州、连云港、杭州等中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扬州、泰州、南通、温州等城市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以苏州、无锡、宁波、徐州等城市为骨干,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业水平和关键竞争力。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盐城主动发展轿车产业,形成区域性轿车研发生产基地。以苏州、常州、扬州和金华为关键加紧形成我国主要的客车生产基地,独立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以上海、南京、常州为关键,加紧形成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长三角地域联手形成上海一核,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五节点

7、的旅游业合作发展空间发展布局,等等。能够看出,计划的产业方向突出了以当代服务业为关键指向,这个指向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产业方向是高度一致的,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本省的产业空间布局也是一致的。第三是目标的国际性。计划不但明确提出了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亚太地域的主要国际门户,而且提出了要使长三角地域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世界城市群”的新目标定位,提升了长三角整体计划的层次性和权威性。这一目标包含:第一,要在长三角地域建设一个达成世界级的城市区,这一区域既包含上海和本省的沿沪宁带、沿长江经济带,同时也包含本省沿海地域、沿东陇海线地域和苏中苏北的全部地域,未

8、来本省城市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世界级的城市群包含一个多内涵的功效目标,既要有面向世界、联通世界的当代服务业和当代制造业,也需要含有世界水平的城镇化体系,同时要求含有世界水平的交通体系、通讯体系,也内含着人民的生活要达成世界比较发达地域的水平,要逐步实现生活方法的当代化和国际化。这个世界级的城市群还要求含有立足于世界的竞争力,不但要求其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够和世界级的城市群等量齐观,而且在城市的功效上,要有国际化的服务功效。对于江苏来说,苏中和苏北地域,包含沿海地域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应该立足于世界城市群或世界城市圈的高度和视野,根据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和要求,制订能够支撑起长

9、三角国际城市群的计划,使之立即发展成为亚太地域主要的国际门户;以建设世界城市群为目标,两省一市共同建设能够支撑起世界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力。从国家计划的层次看,建设以立体、快速交通网络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应该把包含轨道交通、城际快速交通在内的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延伸至苏中、苏北全境,以此提升长江三角洲深入发展的承载力。第四是改革的创新性。改革和创新既是一个地域发展的主要条件,也是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区域发展计划,不论是从计划的空间布局,还是从计划的产业方向和计划的保障方法条件来看,全部表现了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如在体制上提出有序推进异地联合新办开发区,设置区域发展基金,

10、探索有利于促进区域自主创新的一体化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等等,全部含有制度的改革性和创新性。在计划的组织实施上,提出了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计划实施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订落实实施本计划的详细政策方法,立即指导地方处理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计划实施情况的分析评定和监督检验,做好和国家总体计划和相关专题计划的衔接和协调,立即将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汇报,等等。这些内容从更高的宏观层面,和国家宏观和省市的关系方面看,也含有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性,为长三角区域发展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新的动力。落实落实长三角区域计划,需要国家给大力支持,包括体制、机构和政策多层面,如对长三角转型升级和外贸增加方法转变等,也全部需要给整体的支持。以后两省一市的协作有一个主要的战略前提和以往不一样。以往长三角合作的空间区域关键在两省一市中的16市的范围。现在计划明确把两省一市的全域作为长江三角洲的空间范围,两省一市全域就同时成为一个区域共同体,所以,长三角协作的新空间、合作的新思绪、合作的政策和未来发展的目标,全部必需从两省一市全域整体出发。当然,这些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深入的明确,并给在长三角地域落实实施计划的详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