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的魅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92658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反相机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单反相机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单反相机的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单反相机的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反相机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反相机的魅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反相机的魅力一、 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高中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都已经学习完毕,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比较好的框架,鼓励每个学生参与STEM课程活动中是比较合适的,让学生得到锻炼和进一步提升,同时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利用最近发展区等教育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STEM课程开展中,突出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相应探究,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的得到提升。在学习方法上应用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高三

2、学生已经具备较强得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教师适时合理启发,促进小组探究顺利开展,让学生体会合作精神。二、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了解并熟悉单反相机的结构和原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一定的技术、工程的概念。2. 通过五棱镜折射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运算的数学能力,加强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等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3. 通过单反相机拍摄美照的例子,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三、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单反相机的结构和光路图,自制单反相机的组装。2. 教学难点:五棱镜折射率的计算。四、 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室可上网的多媒体教学设

3、备,前概念调查单、成品自我评估单、纸板、胶水、平面镜等五、 教学流程(一)吸引(Engagement)教师:(在教室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一张单反相机拍摄额美照)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下这张图片,大家觉得这张图片怎么样?学生:很漂亮!教师:那么这张美照是怎么拍出来的呢?是用什么设备拍摄的呢?学生1:手机拍的学生2:单反拍的教师:是的,这张图片是用单反相机拍摄的,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单反相机吗?我这里就有一台单反相机(展示给同学们看),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又称作单反相机。它是指用单镜头,并且光线通过此镜头照射到反光镜上,通过反光取景的相机。有没有同学会使用这台单反相机,给大家拍一张美照。(请一位同学给

4、全班同学拍一张合照,并把图片展示出来,若学生都不会,老师现场指导拍摄)教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在用单反拍摄时,有听见什么声音吗?拍摄者的眼睛放在哪里的?学生:拍摄时有咔咔的声音,一只眼睛闭着的,一只眼睛对着上面的取景窗口。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讨论“单反相机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和光路图是什么样的?”(5分钟讨论,组织学生填写前概念调查单,以确认学生当前对任务规划和所需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的理解, 作为后续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二) 探究(Exploration)活动1:和学生讨论一些关键词 (如五棱镜、光的反射) 的含义以辅助学生

5、后续学习。教师:同学们刚才的讨论中都很认真,大家认为单反相机里面应用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学生1:光的反射。学生2:凸透镜成像。教师:很好,那么光的反射有什么具体的规律?学生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学生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学生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教师:回答得很好,那么凸透镜有什么特征?学生1:中间厚两边薄。学生2: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教师:大家有看见五棱镜吗?对它了解多少?学生:应该就是五条棱的镜子。教师:五棱镜里面有每条棱面上具体是什么吗?具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活动2: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教室的网络设备查询单反

6、相机的相关概念和结构图及成像光路图。教师:单反相机的具体构图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大家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桌上的电脑查询单方相机的相关知识。自己做好相关概念的记录,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技术(网路技术)自我学习的能力)活动3:学生小组自己动手画出单反相机结构图和光路图,计算五棱镜的折射率。教师:查询好单反相机的相关知识后,请大家自己在白纸上画出单方相机的结构图以及光路图,小组之间相互核对一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加深对单反相机的技术工程理解,同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小组间互相评价)教师:画出相关图后,大家请看这样一道题目(PPT呈现):如图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

7、图,ABCDE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光线垂直AB射入,分别在CD和EA上发生全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射出,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活动4: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台单反相机,利用提供的纸板、平面镜、凹凸镜等制作一台简易的单反相机教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思考、画图和数学计算,对单反相机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台简易的单反相机。学生:想,太好了!教师:好的,大家接下来和自己在小组成员一起利用实验桌上给大家提供的纸板、平面镜、凸透镜、胶水、双面胶等器材制作一台简易的单反相机。(三) 解释(Explanation)1.工程约束的概念首先, 让学生确定他们在设计制作单反相

8、机中具体经历了工程设计周期的哪些环节,同时 举例说明 , 并把每个例子写在“工程设计周期”学习任务单上。接着,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影响任务完成的限制条件、团队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测试解决方案。2.分享交流(1)学生批判性地倾听同伴的解释, 汇报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并质疑其他人的解释。然后, 在班级共享后, 花几分钟时间讨论并重申他们可能提到的一些约束事项并突出强调那些被忽视的约束。(2)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五棱镜折射率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一起书写正确的数学计算过程。(四) 迁移(Elaboration)1.双反相机:根据单反相机的设计制作流程,思考双反相机的结构,并完成简易制作教师:同学们请看

9、PPT上的图片(呈现双反相机的图片),大家看一下这台相机与我们刚才研究的单反相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镜头是两个。教师: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是一台双反相机。那么大家利用刚才研究单反相机的思路,对双反相机进行探究,制作一个简易的双反相机。2.手机相机:思考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和机构,画出相应光路图,制作简易的手机相机教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最喜欢用什么设备进行拍照呀?学生:手机。教师:那么请同学继续按照单反相机的探究流程去探究一下手机相机的相关机理是什么的吧?制作出简易的手机相机。(五) 评估(Evaluation)1.自评学生小组通过填写成品评估单,实现组内对单反相机成品的自评,让学生对照前科学概念调查结果, 比较其对相关概念理解的前后变化情况, 并分析其原因。2.互评小组团队之间交换单反相机成品进行互评,由对方作为评估组对任务组方案中的科学目标、工程目的、约束条件等进行评估, 并给出改进建议。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改进他们学习中的错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