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59226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读书笔记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萌芽始于多德(Dodd, 1932),但是,它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 在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提出的,而利益相关者观 点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则得益于瑞安曼(Eric Rhenman)和安索夫(Igor Ansoff)的开创 性研究,经弗里曼(Freeman)、布莱尔(Blair)、多纳德逊(Donaldson)、米切尔(Mitchell)、 克拉克森(Clarkson)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形

2、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引人关注。而比较受大众认可的还是1984年,弗里曼出版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 法中明确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其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 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 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二、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分类(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自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定义利益相关者以来,至今已有近30种定义。按照米切 尔等人的归

3、纳,利益相关者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泛指所有受公司经营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 如弗里曼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 程影响的人”。第二层次,专指那些与公司有直接关系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这样排除了政府、社会团 体等,如纳斯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人,他们使企业运营成为可能”。第三层次,特指在公司下了“赌注”,其利益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 典型的如布莱尔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 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多维细分法

4、和米切尔评分法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以上三个层次的 概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的含义,我们认为,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利益相关 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如布莱尔所说,是那些对公司投入了专用性资产而这 些资产又在企业中处于风险状态的自然人或法人,没有他们的参与,公司就不能作为一个经 营主体存在下去,如股东、经营者、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指虽 然不与公司发生直接商事关系,但客观上影响公司或受到公司影响,公司必须对其承担一定 社会责任的利益主体,如社区、政府、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等。现实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类型是复杂多变的。就我国而言,企业的10 种

5、利益相关者在 其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大体可以这样分类:股东、管理 人员和员工是我国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分销商和政府是企业 中的蛰伏利益相关者;而特殊利益团体和社区则是企业的边缘利益相关者。不同的个体因素和企业因素会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产生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不同工龄、不同职务的人可能会对某一群体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差异;同 样,这种差异也会发生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是否上市的企业之中。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精髓在陈宏辉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三则案例的启示中,通过默克公司、壳牌石油公司 和 BK 公司三个

6、和利益相关者有关的案例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三条精髓:1、企业不 仅仅是为股东利益而生存的,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主动考虑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主 动承担社会责任;2、企业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层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 应质量,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必将会受到影响;3、要正确认识 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平衡协调好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四、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企业绩效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是利 益相关者理论的最新前沿课题。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不同的利益 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7、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并且需要 企业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平衡。但这一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可以按照高 度结构化的程序来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整体评价,进而适时 地改进企业公司治理架构的安排。一般来说,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绩效评价可以按照以下的程序性步骤来进行 分析(如图):(1)、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虽然说斯坦福研究院早在1963 年就引入 了利益相关者一词,而且曾经出现过多达27种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但 50年来“没 有一个定义得到普遍的赞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利益

8、相 关者的性质和特征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从应用层面来讲,必须针对每一个企业的 具体情况,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理”。在现有理论文献中, 一般都认同以下十类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管理人员、员工、债权人、政府、供应商、 分销商、消费者、特殊利益团体(如环保组织)和社区。笔者从重要性、主动性和紧急性三 个维度上对这十类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从而构建了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 理的基础。(2)、明确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显然是不同的, 股东追求的东西与消费者追求的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非常清楚企业利 益相关者的利

9、益要求究竟是什么,哪些利益要求是合法的、合理的,哪些利益要求又是无理 的甚至荒谬的。只有真正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才可能使之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而 改进企业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一般来说,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实地 访谈,并恰当地运用德尔菲法来归纳各种利益要求。(3)、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排出先后顺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要求不 仅会有差异,而且还可能是冲突的和矛盾的。例如,员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水平 就可能与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发生冲突,社区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使得 企业管理人员左右为难。让企业同时满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哪怕全都是合法、

10、合 理的利益要求,也只会让企业中充满了争执和混乱,并导致企业运营的瘫痪。要想对企业绩 效做出正确的评价,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排出优 先顺序,为决策提供依据。(4)、确定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多种实现方式。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多种方 式来实现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只是有些方式运作良好,而有些方式则令利益相关者 不满意,进而影响了企业绩效。类似地,一般都需要采用实地访谈和德尔菲法来完成这一工 作。(5)、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判断企业绩效情况。一般来说,需要设计一份结构化 的问卷来衡量企业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并让相应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态度和意愿的评分, 运

11、用统计软件计算出企业的绩效得分。(6)、考察企业绩效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关系。根据上述步骤得 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找出某一利益相关者的哪些利益要求、哪些利益要求的实现 方式是影响企业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原因,从而为企业改进绩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 一步骤是必不可省的,否则绩效评价就演变成“为评价而评价”,却不清楚究竟是利益相关 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哪些因素是导致企业绩效优劣的原因,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改进企业绩效了。五、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面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

12、利益 关系的焦点就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股东至上”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合作” 财务管理模式。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 和财务评价等内容加以变革。1、企业财务目标的变革。在企业财务学研究中,由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导向作用,使企 业财务目标颇受人们的关注,但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股东财富最 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凡是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决策 与行为才是最优的,否则就是不优的。但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万能的市场、无瑕的 制度环境以及企业风险全部由股东来承担等前提条件,因此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可能导

13、致 企业忽视社会责任,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考 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我们把企业财务目标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2、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指各治理主体为了维护其产权权益, 基于一组契约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施加有效控制和积极影响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直接关系 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是否有效。长期以来,受“股东财富最大化”财 务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关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认为一种 有效的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单边治理,把企业财权(包括财务收益 权和财务控制权)集中地分配给股东

14、是一种最有效的企业财权安排。毫无疑问,这种“股东 至上”的财务治理机制难以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现代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凡是为 企业提供了重要资源的个人或团体都应该具备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或控制的权力。也就是 说,企业所有权安排要以资源为基础。这无疑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支持。按照这种理 论,由于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客户和供应商投入的市场资本、政 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职工投入的人力资本等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而不仅仅是股东。为此,在企业财权安 排方面就必须突破“股东至上”逻辑,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

15、,建立共同治理与相机 治理相结合的财务治理模式,以发挥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务治理中的作用。3、企业财务政策的变革。企业财务政策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为了实现财务目标所采取 的财务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每一种财务政策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 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目标。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财务目标下便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政策。 长期以来,受“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影响,企业一般都会采取风险较大并对股东有 利的财务政策,尤其是在投资政策方面注重选择对股东有利的投资项目,而忽视对企业社会 责任的投资。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政策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服从“股 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

16、标转向服从“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财务目标。其内容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比较稳健的财务政策,如选择比较稳健的资产结构、融资结构、 债务水平、信用政策和股利政策等,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在考虑企业经济责任的 同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例如,在投资政策方面,不能只对股东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还要 对环境保护、员工的工作条件和能力、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支持慈善事业等社会责任进行投 资;在利润分配政策方面,要以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企 业的未来发展和债权人的权益保障;在融资政策方面,不能只考虑融资的成本,还要考虑融 资的风险以及融资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企业就不可能从各利益相关者那 里获得各种资源和良好经营环境,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4、企业财务评价的变革。长期以来,受“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影响,企业财 务评价主要是从企业经济责任方面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而没有考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 业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