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9180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n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企业运营模拟总结报告第5公司模拟决策总结 生产经理 边立婷一、 生产经理的职责、业务和基本流程作为生产经理,我的职责主要是根据

2、企业营销策略、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负责安排公司的生产情况同时包括对原材料、设备的采购以与对人事的安排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时,先与营销经理沟通,确定每期产品供应策略,初步确定每期的主打产品和A、B产品的生产比例;其次结合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综合考虑机器和人数,从而按最大产量或最小成本安排生产,重点是安排工人排班问题,对各个排班方法的优势和劣势熟练掌握,初步安排好生产后,和财务经理沟通,根据初步计算出的成本以与需要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的数量要求再做相应的调整。在安排招聘新人和购买机器设备时要特别注意,购买后的机器后两期才可以投入生产,而本期招聘的人数只有四分之一本期可以工作,另外,原材料的采购也只

3、有50%可以使用,所以在采购时要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应把需求仅仅局限在单一的某一期上,当每一期的决策制定好后,三个经理会再做最后的商议,进行微小的调整,使决策更优。二、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第7期开始,至第13期结束,共经过7期模拟决策。在整个模拟比赛中,我们公司经历过3期的低谷期,但通过每期对营销、生产、财务决策进行仔细探讨和不断总结,在群雄竞技的市场中,我们逐步崛起,最终取得了排名第5的成绩。现将我们第5公司这几期的发展状况和我个人作为生产经理的体会总结如下:(一) 企业经营发展状况:1、 收入由2192090元增长至6989600元,增长比例为68.64%。2、 利润由58602元增长

4、至1638160元,增长比例为96.42%。3、 现金由1271578元增长至6373927元,增长比例为80.05%。4、 净资产由6101462增长至9980732元,增长比例为38.87%。5、 人均利润率由220.31增长至2357.06,增长比例为969.88%。6、 资本利润率由0.0071增长至0.1198增长比例为1587.32%。7、 由于之前决策的失误,在第11期才顺利分红,但分红数量之后增长幅度较大,由88000增加至1848319,公司经营效益渐好。 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公司在制定决策方面未出现重大失误,但前三期表现欠佳,之后经营效益较好,各方面的指标均有大幅提高,但后三

5、期的利润、人均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都有轻微的下降,一方面源于市场趋近饱和,即使有很大的产量较低的定价也不一定能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因为竞争对手的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错过前三期的稳步发展的好时机,尽管后来一直努力地奋起直追,但和其它的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总体上,我们公司的发展还是不错的,从失败逐渐走向了成功。(二) 各期综合评分情况:综合得分由-0.253至0.938,排名由第6降至第8,后升至第5。.二、低谷期的经验教训 具体为第79期制定生产决策的经验教训总结,包括遇到的问题以与解决的办法,当然,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办法可行性不是很强,有的问题是出于我们主观的臆断甚至不应该有的疏

6、漏。期数A市场1A市场2A市场3B市场1B市场2B市场3工人数机器数债券数工资系数累积研发本期利润累积交税累积分红净资产人均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综合评分总评名次72128613111617511125111111-0.25311821368211657316666660.059697763212585228888880.19481、 第7期制定生产决策的经验教训 由于企业的工人数和机器数量有限,面对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我们采用产量最大化的策略进行生产,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营销经理的决策需要。同时,最大化地招聘新人生产并从公司的长远考虑,购买了50台机器供以后生产。但最终结果不甚理想,综合评分甚至是负值

7、,我们总结后发现主要问题出现在和营销经理商定主打市场时出现失误,为订货多的市场大量供货,从而大量商品以之前的低价卖出,严重地影响了利润,而生产方面的相对高的成本也没有通过拉动收入的增长来弥补。总之,在这一期决策时对模拟比赛的规则还没有熟记于心,实在不应该,也从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2、 第8期制定生产决策的经验教训 在这一期,工人数和机器数都有了一定增加,但由于各个市场仍然存在订货,可见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虽然程度有所减轻。因此,在生产决策方面,选用以产定销策略。但为满足了最大化生产,在安排工人排班时,生产A产品时在四个时间班都安排了生产,而且B产品的生产也最大程度地排满了三班,从成本的

8、角度来看,特殊班工资费和基本工资费均比上期增加了10万多,但结果不幸地由于销售收入定价和供货没有协调地安排好,我们的高成本再一次没有靠收入来拯救成功,所以公司的效益虽有所起色,但不明显。3、 第9期制定生产决策的经验教训在这一期,我们把重心转移到如何最小化成本。首先,在当期我们没有购买机器,一方面考虑到银行信用额度我们已经排名第7,而债券的发行又要依赖于净资产的状况,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省现金流;另一方面考虑到几期过后,市场会出现供过于求的饱和状态,大量购买机器会时机器闲置,增加维修费;其次,在工人排班时,为使工资最小化,尽量避免了第二班加班;另外,之前我们的研发费用一直都排名第一,而在产品生

9、产时的废品率以与销售情况来看,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优势,故在此期也削减了一定得研发费用;最后,在购买原材料方面,也只是满足了当期的需要,没有立足于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我们这期的决策是失败的,排名也排到了第8。经过我们三个经理的仔细研究和探讨,我们初步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第一、在和营销经理商议供货的主打市场时,从市场消息出发,去大量供货给了会受到冲击的市场,但忽略了此期生产的目的是成本最小化而非产量最大化,即使我们去大量供给竞争不是很激烈的市场,但产量方面没有优势而言,而价格又定的过高,有大量产品囤积,从而影响了销售收入;第二、在安排工人加班时太过极端,尤其在生产B产品时,完全取消了第

10、一、二班加班,使价高的B产品产量剧减,甚至出现少量机器闲置。可见,虽然我们找到了节约成本的一些办法,但这种安排有些过于极端,实为不妥,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各期生产决策分析(一)第10期生产决策分析:1、企业基本状况:第 9 期末企业的状况 (数值与名次)工 人 数 = 560 5机 器 数 = 200 8原 材 料 = 909300 6现 金 = 1145430 92、决策过程: 由于企业受机器数量的限制,为使机器最大化利用,安排班数为一班、二班、二班加班,具体计算如下:理论最大生产量:B按机器计算:520*2.5*200/200=1300 按人计算:520*1.5*543/250=1

11、694 故B最大生产量需满足机器最大化利用A 按机器计算:520*2.5*200/100=2600 按人计算:520*1.5*543/150=2823 故A最大生产量需满足机器最大化利用 而根据营销经理对市场判断后,对A、B的需求数量接近5:4,考虑到上期库存,A为167个,B为120个,则A、B的生产比例初步定为5:4,经计算:A产量=520*2.5*77/100=1000,B产量=520*2.5*123/200=800,由于本期人员闲置,故未招聘新人,而且工资系数比上期降低了5%,解聘人数为基本人数要求:560*0.03=17(人),研发费用保持和上期不变。需求总人数可用人数现有人数A产量

12、(个)40004002001000538.46543560需求总机器现有机器解聘人数B产量3200320160800200.00 20017各班总人数269.2 0.00269.20269.20538.46 招聘人数各班机器数200.00 0.00200.00 200.00 0需要原材料现有原材料需订原材料工资总计研发费用购买机器工资系数150000090930011814001400000A 5万B 5万 30台105%3、回顾总结:(1)本期的成本控制还算可以,没有纯粹为追求产量最大化,过多地增加加班,而且生产的产量也恰满足营销经理的需求,本期的销售收入情况也很好,定价很合理,使上期大量囤

13、积的产品都得以卖出。(2)尽管本期我们组的排名仍旧为第8,但比上期有明显的增长幅度,成本控制很得当,而且销售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人均利润率位居第一、本期利润位居第二、资本利润率位居第三,本期决策的成功也使我们对未来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决策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但通过和其它公司的对比,可以感受到目前来自对手竞争压力也日趋增大,在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充满更多的谨慎和警醒。(二)第11期生产决策分析:1、企业基本状况:工 人 数 = 543 6机 器 数 = 200 11原 材 料 = 1409300 6现 金 = 1464432 62、决策过程: 本期企业状况没有较大的改变,工人数略有下降,但不影响生产,

14、机器数不变,考虑到上期的供货和销售情况,几乎没有订货,故和营销经理商议后,对A、B的产量做了微小的调整。由上期对A、B产品理论最大生产量的计算可知,应使机器最大化利用,安排班数为一班、二班、二班加班。由于A、B的库存分别为200和225,我们稍微加大了B产品的生产,因为B的收益较高,而且本期消息是:“据某小报介绍,商品 B 具有抗癌功效,,在市场 2 产生了广告效应,,起到了很好的促销作用。”但为了不大幅增加成本,故只做微小增加,最终可以供货的A、B的比例了接近1:1,生产数量为A产品800个,B产品900个,从而可以达到市场的需求。另外,本期虽然人数足够,但招聘了80人主要为下期有更多而机器投入生产考虑。需求总人数可用人数现有人数A产量(个)320.00 0.00 320.00 160.00 800.00 530.77 546543B产量360.00 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