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9153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全乡海拔在57-7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6.2,无霜期238天,年降水量175.6m,年平均日照时数1918.6小时,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较好,这些都是茶叶种植生长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劳务输出留下的大量闲置土地优势,确定发展名优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打项目,提出“一年促起动,二年上规模,三年出成效”的奋斗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 1、抓住机遇,广泛宣传,强力促启动。为引导农民发展茶叶生产,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在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引导:一是强化宣传。从村主要干部会议到村党

2、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直至群众大会进行广泛发动,深入农户走访座谈,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还组织人员到省县的下党和本市的、等茶叶主产地进行参观学习。二是强化培训。在选地、开发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生产知识的宣传和灌输,聘请农业局技术员进行科学生产知识讲授、实地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在茶苗供应、科学栽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上加强指导,技术服务贯穿始终。三是强化机制。出台了奖励机制,对达到一定种植面积的实地丈量,评出示范户,给予资金、炒锅奖励,以示范户带动农户种茶。 2、示范着眼,以点带面,齐心拓规模。确立后洋坑为茶叶生产专业村,西溪、鱼川茶叶为生产重点村,建立了领导联系制度,加

3、强对茶叶生产的指导,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推动全乡茶叶生产。推行新种、低改、后续管理三并举全面启动茶叶开发,在旱地、大田、地角都种上茶叶,多年荒芜的老茶园则以股份制、个人承包制、农户联包制等多形式,千方百计拓展规模。 3、加强沟通,服务做细,确保出成效。经常深入茶叶生产户,倾听茶农意见和关注热点。针对茶农存在的加工缺技术、销售少门路的现状,一方面强化茶农的炒制技术培训,专门从新昌请来师傅,在茶叶生产村现场示范传授茶叶加工新手艺,推广新法制茶技艺,扩大加工技术队伍,提升茶叶加工附加值。另一方面努力拓宽茶叶销售渠道,与县茶叶生产大户和企业联系,采取定期上门收购、乡干部托销和茶农代销相结合的方式,方便茶农

4、,解决茶农零星销售难问题。同时鼓励茶农跑销路、跑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 二、存在问题 1、茶农信心有待增强。受小农意识影响,部分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市场带来的风险顾虑重重,总担心三年、五年茶叶就会无销路、没效益,对发展茶叶信心不足、心存疑惑。 2、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缺乏科学管理,对茶叶生产技术一知半解,持方便、省力、自以为是、想当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施肥、锄草、修剪等各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时间和份量要求进行操作,精细经营户和粗放管理户对比有差距。 3、加工力量欠缺。这几年举办了多期茶叶炒制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加工能手,在茶叶生产中发挥了中坚力量作用。但从数量、质

5、量上看远远不能满足名优茶的深加工需求: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名优茶加工时间在45天左右,加工旺季连续炒制十分辛苦,许多年青人不愿意做,主要还是一批5060年代的老农在勤练苦磨;在男女比例上,妇女比例偏低于男子,从整体说跟不上规模化生产要求。 、茶叶等级较低。分析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茶叶的质量无疑是上等、优质、无污染的,但对比、等地,茶价却有很大的差距。首先茶叶的采摘量偏低,受劳动力外输影响,采茶队伍不稳定,加上采茶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应有的茶叶产量未得到充分加工利用;其次茶叶的制作方法单一,一种是清明前手工制作龙井茶,价格在8元至300元左右,另一种是清明后以机器加工碧螺春或传统方式制作,价格在

6、5元至4元不等;再者是茶叶的包装简单,由于是起步阶段,加工后的产品基本上未作包装,分散式出售。 5、销售渠道单一。目前茶叶主要是依托五龙茶场、农业局、沁园公司等单位包销、县内单位内销及少部份外地销售三种方式,销售渠道单一,流通方式简单,茶农缺乏直接应对市场竞争的经验和能力,茶农没有取得应有的价值,增收幅度低。 三、壮大名优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茶园的开发和管理水平。在农民缺乏市场经验、积累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帮扶政策、地方生产标准,以政策为杠杆,激发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增强茶农的现代化经营理念,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加大开发管理投入,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7、、出效益一片。 2、以科技为支撑,全面提升茶叶竞争力。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加大科技普及的深度、广度,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力量,加快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加强茶叶招商引资工作,走合作合资开发道路,在种植、采摘、加工及包装销售上引进人才、经验、技术和先进设备,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做到统一加工,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实行产供销一条龙。 3、培育龙头大户。树立抓大带小观念,重点扶持茶叶生产加工大户,在资金、政策、信息、措施上给予龙头大户更多支持。以身边成功经验为素材,借龙头大户的力量,带动农户发展。形成政府扶持龙头大户,龙头大户带动千家万户的格局,最终实现突破规模、提升效益,培育茶叶特色经济的

8、目标。 4、借鉴经验,建立茶叶市场。发展农产品生产,农民普遍存在着对市场行情的不把握和生产上的踌躇不定,显得无所适从,建立茶叶市场,这对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十分关键。可吸收香菇市场的经验,在规模和层次上科学规划,整合社会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各种力量和资金建立茶叶市场,创造茶叶发展平台。 、整合资源,树立名优茶品牌。一是创品牌,各自注册只能是资源分散、成本提高,更形不成集聚效益,品牌效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符合科学发展论;二是注重包装设计,适应多样性消费需求,突出套装、礼品装、精装、小包装等。三是发挥生态优势,树立生态名优茶品牌,进而扩大销售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6、强化生态要求,实

9、施卫生品质标准。随着我国加入wto,经营农业产品更要注重国际卫生标准,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操作,坚持用“有机、生态、绿色、品牌”的理念来经营管理。因此,在茶农的茶园管理中,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对病虫害的防治,应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尽量利用生态机制进行有机化生产,以达到防病虫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并举。在加工时树立卫生生产的观念,绝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而损害持续性和永久性利益,否则最终损害的还是茶农自己的利益。 第二篇:浅谈名优茶种植与生产技术浅谈名优茶种植与生产技术 李桂生 茶叶与咖啡、可可属世界三大饮料。茶以子叶植物,约3属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

10、属和何树属等均极富经济价值。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到了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人达四百五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随着茶的各项功效不断使人类认知,我国各地也加快了名优茶的种植和加工,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长期以来,茶树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只追求产量,不注意质量,造成茶叶价格低,中低档茶滞消积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第一需要,喝茶从止竭中国上升到保健防病,修心养性和陶治情操的一种高雅享受,口感从滋味浓厚刺激转

11、变为清香醇和,具特殊韵味的要求,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优茶价高抢手,供不应求。为尽快扩大名优茶的种植面积,普及良种,提高品质,浅谈几点看法。 一、园地选择 1、名优茶园应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4565的结构良好的红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汛方便的缓坡地带。并按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的检测。 2、统一规划。要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这个中心,园地制宜,以茶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认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统的设计,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园遮阳树配置(一般亩植81棵柿,梨为宜)。 3、表土回沟开垦。在规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

12、0-0cm左右,挖去放在两种植行的或内壁,并将新土挖去20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的或在外硬,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须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4、施足基肥。要求亩施有机肥00kg以上,磷肥5kg左右。重视有机肥,1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重视基肥,基肥与追肥配合施;重视春肥,春肥与夏肥配合施;重视氮肥,氮肥与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配合施;重视根部肥,根部肥与根外肥配合施。 二、合理选择种植品种。 茶树品种对茶园高产优质的影响十分显著,优良品种不仅能达到时期高产,而且维持高产

13、单限也长,特别是成茶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更大。在同一生态条件和同样栽培管理和加工水平条件下,优质品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20%以上,茶树良种是实现茶叶高产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品种特性也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 三、科学利用繁殖技术。 科学利用繁殖技术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有性繁殖是利用茶子进行播种育苗,也称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是直接利用茶树营养体的一部分进行育苗,也称营养繁殖。 1种子直播。我国茶区,子繁殖大多数均采用 1、种子繁殖有两种方式: 直播。种子直播可在秋季,也可在春季。在秋季播种,方法和程序比较简便,在先好优良健全的种子后就可以播种,一般可进行种子处理。春播的一般在播种前 2种子

14、育苗主要京戏掌握以下几个生产技术。要进行种子处理。首先要选择肥沃, 结构良好和具有酸性的红黄壤土地,其次是茶籽采后至翌平月均可播种,而以随采随播为最好,最后是茶苗的管理主要是除草、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及高温旱季的遮阴等。苗高达25cm时,可起苗土进行移栽,起苗前应灌透水,带土起苗,以利移栽缓苗和成活。 2、营养繁殖的方法很多,有杆播、压条、分株和嫁接等。技术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穗每树的培育。一般可按采叶丰产茶园进行培育,但要注意增施磷肥、钾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一般供夏插的青、壮龄茶树。春茶前应轻修剪,供秋插的可于春茶采后封园留养。供冬插和翌平春插可于春夏茶采后封园留养。 2苗圊的先地

15、,整理与施肥与种子育苗基本一致。此外,施入基肥以后, 将苗畦更小好,畦面铺5-6厚疏松的红壤或黄壤土作高杆插。 3搭棚遮阴。高棚以1米左右低棚以0.米左右为宜,但棚架要稀密得 当,有一定遮光度。 4一般以梢木质化,下部13茎已变褐色为剪取杆穗3-4厘米,一个茎上 应具有一个饱满的腋芽和一片健全的叶。 5苗圃管理是插穗成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光和水。杆插后期,主要是 培育壮苗和迅速成苗问题,管理措施应着重肥和保护。 四、适时灌溉。 灌溉是茶叶大幅度增产的一项积极措施,特别是在个别单份,个别月份降雨很少或干旱较严重情况下,灌溉比不灌溉茶园增产显著,夏茶增产幅度可在47-2%;秋茶可在8-50%。灌溉如果配合铺草,则增产效果更显著。 灌溉应选择适时期,所谓适时,是指茶树还未受到损害之前,土壤水分仅减少至适宜范围下限时,就补充水分。判断茶园给水适期,一般有四种方法:既测定土壤含量、测定某些茶树生理指标,观察茶树表征后应及观察天气状况。其中以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0,或结合天气状况,连续7-0天不下雨,气温高,蒸发量大时,以灌溉为好。两次灌水应以灌透为准。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