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9117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2008年全球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期中论文 管理学院 西方经济学期中论文中文题目 浅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2010级行政管理班 2012年12月12日目 录摘要II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概述1二、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1(一)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1(二)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21.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22.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2(三)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3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一)出口大幅下降3(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缩水4

2、(三)金融危机加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4四、中国政府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4五、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6(一)推进减税政策,实现“藏富于民”6(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6(三)抑制价格过快上涨6(四)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7六、结语7参考文献7II浅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摘要】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不仅萎靡不振,甚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中国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深受影响,但中国政府果断地实施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本国经济在危机

3、中稳定发展。本文将讨论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分析中国政府在应对此次危机中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而且我们也可以为实现我国经济更稳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关键字】2008全球金融危机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建议I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概述所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

4、势。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一般认为08年全球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劵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如美国第三大到第五

5、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所以将这次危机称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二、 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三个方面来做一些分析。(一) 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着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地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

6、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现实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这个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通俗来说就是要卖东西的人要卖得出去,要买东西的人要买得回来。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协调稳定持续发展。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要卖东西的人卖不出去,想买东西的人没有钱买导致的,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民大众的贫困和和资本家不顾一切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拥有购买能力的人没有购买欲望,有购买欲望的人却没有购买能力。而社会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水

7、平,劳动者的收入构成了有效需求的上限,但大多数人收入水平有限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而我们所说的“卖不出去的”和“想买而没有钱买的”主要是以房屋为代表的价格较高的商品。房屋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由于普通劳动者收入太低,无法支付高额的房价。一方面,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68%以上的美国百姓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另一方面,由于房屋价格具有不断上涨的内在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的利润,所以受贪婪、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家不断的生产房子,想卖给普通民众,但普通民众买不起房,这就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二) 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 单一

8、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通过美元和美国制定的全球贸易规则和体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就感冒。在石油、粮食和货币三大武器中,美国样样俱全,配合使用,以金融为主体,石油和粮食为两翼,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为所欲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从来就没有停比过,但是没有哪次像这次这样影响迅速、广泛和深远。只有金融大国和经济大国特别是处于金融和经济霸权地位的美国,金融链、经济链、贸易链等链环的断裂,才会从该国一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

9、英国上台,1980年里根在美国上台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在英美推行,并随后在全世界蔓延。这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在经济理论方面:极力宣扬“三化”: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它并不是一般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三)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

10、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进而扩大,最后影响全球实体经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而“次贷”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些因素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引以为戒,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走的更好更稳。三、20

11、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30年来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外部宽松的环境和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因而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外部环境趋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出口大幅下降近些年来,中国更多地承接了国际资本的低端产业,从而形成了制造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一旦资源和市场两头一挤,企业立马亏损倒闭。金融危机一来,欧美国家经济放缓,市场萎缩,进口减少,我们的出口加工企业就断了粮草,这些出口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特

12、别是吸纳了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农民工,一旦企业倒闭,很容易形成农民工“退保潮”、“返乡潮”,形成更大的就业压力。从2008年年中开始,我国的出口贸易是逐月逐季环比下降的,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是非常之大,道理很简单,中国GDP60%是外需创造的。由于出口减少,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开工不足,工业增长速度放缓,能源、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房地产、汽车市场低迷,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政府出资万亿投资和制定行业规划、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组合拳对冲出口下降,以遏制经济下滑的风险。(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缩水中国经济还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截至2012

13、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从某种角度讲,如此庞大的外汇躺在国库里决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会增加人民币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存在着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缩水的风险。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截止2012年8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36万亿美元。正是基于此,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保障中国美元资产的安全。前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晓川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出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三)金融

14、危机加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2008年月是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和经济政策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中国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投资热、房地产热、股市热,物价上涨。过快的增长速度使有限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企业也面临着调整的压力。在这种态势下,经济政策趋于从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此同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作为主旋律。政府还特别提出把节能减排作为2007年以后的中心工作。然而2008年月以后风云突变,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

15、体经济,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程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金融危机的冲击完全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行的步伐,也打乱了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了应对危机,让企业活下去,中央将保就业、保增长是第一位的,客观上打乱和延缓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金融危机加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四、中国政府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GDP的增长率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下降,就业压力加大,经济形势严峻。面对危机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政府果断、及时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支持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