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590289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模拟题浮力实验题专题检测卷-附带答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实验题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第5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表格中处的数据应为 (2)分析对比第1 和3三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一: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 (3)分析对比第 三次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4)综合结论一和结论二,得出探究结论: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5)小明联想到质量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由此推想:物体排

2、开液体的 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6)小燕又联想到物体的重力与 成正比,深入分析处理数据后,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依次将物体缓缓浸入水中。从位置23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 ,受到的浮力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位置34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2)图乙中的 (选填“a”或“b”)能反映测力计示数在甲图实验过程中的变化。(3)实验中用手提着测力计,可能会使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你的改进建议是

3、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图,弹簧测力计在四个步骤中的读数分别为与、和。(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骤顺序为 (填序号);(2)按照最合理的操作顺序,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关系式 时(用G物、F1、F2、G空桶表示),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按最合理的顺序操作,以下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填字母);A图中溢水杯内未装满水B用在水中漂浮的物体代替原来的物体C图中小桶内有少量水(4)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5)图中,如果物体接触容器底,受到的浮力大小 ;(6)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缓慢浸入水中,从石块底面接触水面

4、开始,直到石块处于图位置,下列能正确表示石块所受浮力F与石块底面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4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测力计悬挂着体积均为200cm3的不同物体逐渐浸入到不同液体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他们观察并记录了测力计的示数及量筒中液体体积的变化,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液体密度(g/cm3)实验序号测力计示数F1(牛)测力计示数F2(牛)F1-F2(牛)液体体积V1(cm3)液体体积V2(cm3)V2-V1(cm3)1.0154.50.5100150502541.01002001003532.010030020045051003002001.251.81.20.61

5、251755061.80.61.212522510071.801.8125275150(1)在此实验中量筒中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V1)表示了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可初步得出的结论: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的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4)分析实验序号4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为 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5某同学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请根据图中的情景填写实验报告(部分)空格中的内容(1)实验目的:定量研究物体受到的 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2)数据处理: 物体受

6、到的浮力是 牛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是 厘米3.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是 牛6如图1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1)分析图乙、丙可知,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2)由实验数据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图丁盐水的密度是 kg/m3,把该测力计改成一个密度秤,所能测量液体密度的最大值是 kg/m3;(3)从状态乙到状态丙的过程中,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某实验小组想利用一个已知密度为0的装饰球A测量一杯橙汁的密度,发现

7、装饰球A在橙汁中漂浮,于是选取了测力计、细线和一个金属块B,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过程:用测力计测出装饰球A的重力为G;将装饰球A和金属块B用细线拴好挂在测力计下,并将金属块B浸没在橙汁中静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装饰球A和金属块B都浸没在橙汁中静止(不碰到杯底),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相据、两次测力计示数差可知 (选填“装饰球A”或“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橙汁密度的表达式橙汁 (用o和所测物理量字母表示)。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做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三:浮力的大小可能与

8、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1)由A、D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2)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E、F,可得:“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3)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 可知: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步骤F中所用液体密度为 kg/m3;(取g10N/kg)(5)小明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时发现他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正好在0.2N处,这种情况对F中液体密度计算结果的影响

9、是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拓展】小明在进行E步骤实验时,物体接触并挤压了容器底部,则他测得的物体浮力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装水的烧杯底面积为100cm2,不计烧杯厚度,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水未溢出如图D所示,烧杯对桌面的压强比没放入物体时增加了 Pa。8学过有关浮力知识后,小强想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实验器材有:盛有适量水的大烧杯、符合要求的弹簧测力计、拴好细线的实心铁块等。(1)下面是小强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将拴好细线的实心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测出铁块的重力G并记录;用弹簧测力

10、计吊着铁块,使其浸没在大烧杯内的水中深度h1处,且不接触容器,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1,并记录h1、F拉1; ; 。(2)请你帮助小强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9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一个水晶球的密度,已知测力计量程05N,烧杯的重力为1.5N,底面积为,请将下面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补充完整(,g取10N/kg)(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水晶球在空气中的重力(2)将该水晶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N(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算出该水晶球的体积 (4)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该水晶球的密度 (5)如丙图所示,实验中,水晶球从弹簧测力计上脱落沉入水中,水对烧杯的压强 (填“

11、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水面深度为20cm,则此时烧杯对地面的压强为 Pa;水晶球受到的支持力为 N【拓展】水晶球沉入水中,小明想知道水晶球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F,他进行了相关测量,烧杯中水面到烧杯底的深度为H,水晶球的半径为R,则 (请用题目中所给的字母和数字进行表示)10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林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与假设,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1)下列A、B、C、D是小林提出的四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两个,请写出另外两个。猜想A: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猜想B: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C:浮力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猜想D:浮力可能与物体的

12、有关。(2)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林运用这一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二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三是想验证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3)通过对上述三个实验的分析、归纳,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跟物体 无关。11小华和小亭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放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30牛和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F,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F底

13、,然后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 物体甲的重力为30牛实验序号F(牛)F浮(牛)F底(牛)120103021614343121838482242542242表二 物体乙的重力为40牛实验序号F(牛)F浮(牛)F底(牛)63010307251535818224291030501083050 小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后得出初步结论:不同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 小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6、7、8与9)后得出初步结论:同一柱形物体浸入同一柱形容器的液体中, 越大,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越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5(或9与10)的数据,发现物体所受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均相同,但测力计示数F不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两位同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