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88642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原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第一节 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有人也称之为教学策略。它是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使用的,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中学语文基本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常规教学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讲授法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阅读法等,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

2、自己的独白,因此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控制,使教师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它的主要缺点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就少,难以恰如其分地调节教学进程;又因为教师讲得多,学生及时消化困难,需要有一个“反刍”和巩固的过程;再者,由于主要是教师讲授,如果教师忽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形成“满堂灌”,成为“注入式”。但是,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

3、思考,就可以成为启发式教学。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对事实的叙述、描绘,或对概念、规律的解释、论证,都必须确实可靠,正确无误,而且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指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杂乱无章、平铺直叙、艰深晦涩、空洞枯燥。要注意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谓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性材料。攻破难点,要深入浅出,生动的语言可化难为易;再一个办法就是

4、分散难点,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分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但是要注意,有时重点即难点,有时难点并不一定是重点。2、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是讲授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调动听讲的积极性、学习的自觉性,要善于设疑、激疑和解疑,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讲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特级教师于漪常用引起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如她在教孔乙己时,在导人课文前设计了两个悬念。第一个是: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冷落的“苦人儿”的形象的。据鲁迅的学生孙

5、伏园回忆,鲁迅在他自己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为什么那么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只要仔细学了这篇文章,就可以得到回答。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悬念: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人们看了悲剧往往流出同情的泪水或感到很悲伤,而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人们的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又是什么样的悲剧呢?学了课文就会知道。这两个悬念都能紧紧抓住学生,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3、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语言是思维之舟、人类交

6、际的工具,也是学生借以间接认识世界的媒介,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教师讲课,主要是依靠语言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的。所以,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讲课的效果和质量。许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语言的运用,注意发挥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他们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言简意赅、绘声绘色,使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增添了讲授的光彩。可是有些教师不注意语言艺术,讲起课来语言生涩、干瘪、呆板、杂乱,使学生如坐针毡,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掌握语言艺术,教师就要注意讲课的“声”、“色”、“姿”、“情”。声,是指语言要有节奏感,要运用普通话教学,做到有抑扬顿挫,有

7、轻重缓急;色,即面部表情要既严肃又亲切,根据讲课内容自然地变化着自己的欢笑、悲伤、愤怒、爱慕和厌恶等神态;姿,即姿态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以手势助说话;情,即要讲出感情,或平静,或激昂,或愤慨,或幽默。4、讲授要配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提问、讨论、练习、朗读、速读等,以弥补其缺陷。5、讲授要配合恰当地运用板书。板书是书面语言或形象化的语言,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与口头语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恰当地运用板书,不但可以弥补教师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可以给教师的讲授增光添彩,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条理更清楚、重点更突出。6、讲授还要注意及时取得反馈信息。讲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反

8、馈信息是调节讲授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教师讲授时要面对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及时调整讲课的节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师生情感交融、发生教学共鸣,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问答法又称提问法、谈话法、疑问法、析疑法等。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曾有过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传统。例如论语,就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孔子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教学的实录。该书共记录了117次问答,其中4次孔子问弟子,11次弟子问弟子,102次弟子问孔子。并且正是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并规定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的启发式教学

9、三原则。但在后来长期的封建教育中,评点法逐步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演变成僵死的注人式。直至近代和现代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之后,还是沿袭那种注入式的教文言文的方法来教现代文,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黎锦熙早就指出:“历来全国中等学校之本国国文成绩殊不见佳症结何在?就在讲读教学时,不知道将白话文的教材与文言文的教材分别处理,而只知道笼统的用一种大概相同的教学法。”(1)黎锦熙论语文教育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112。打破评点法的一统天下,谈话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提倡和运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谈话法作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规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从1953年“红领巾教学”

10、开始逐步得到推广的。其要点有:1、讲究教师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服从总的教学目标。要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启发性,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有的在阅读前提问,有的在阅读中提问,有的在阅读后提问。如威尼斯商人一课,教师是在讲读前提问: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有四部是写吝啬鬼形象的。一部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的吝啬鬼,这部作品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不到,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第二部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里边写个守财奴葛朗台。第三部就是果戈理的死魂灵,里边写了个泼留希金。这两篇我们都已经学过了,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虽然都是吝啬鬼,但性格是否完全一样?不是。葛朗台资产阶级暴发户,泼留希金腐朽没落的农

11、奴主。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威尼斯商人,看看这篇文章里描写的吝啬鬼又有什么特点。又如项链,教师是在学生阅读后提问: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路瓦栽夫人”式的人物吗?如果没有,说明为什么?如果有,请用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的“路瓦栽夫人”式的人物有什么新的特点。阅读过程中的提问,可以是提示性的,可以是总结性的,可以是指导性的,可以是发现性的,可以是思考性的,可以是反馈性的,等等。总之是要随着思路的发展相机发问。有时似是随便发问,其实也颇具深意。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读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一句就问:“老愚公多大岁数了?”有学生随口就答:“九十啦。”然后

12、加以辨析,目的是强调“且”字释义。如果教师的提问只能在学生的思想中泛起一丝涟漪,甚至毫无反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难度是思维的磨刀石,只有思考有价值的内容才能锻炼思维。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能够反映教材的重点和系统性。2、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首先是通过评价要使学生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回答一般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语言表达也多是由含混到确切,由模糊到清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接近本质,并且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记念刘和珍君里说:“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正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早晨知道上午的事,这符合情理吗?许多学

13、生都能回答:根据鲁迅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会把自己的行动事前告诉他,所以符合情理。但联系全文才能进一步回答:鲁迅之所以要这样写,是为了驳斥流 言污蔑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的阴险论调。第二,教师要有民主态度。评价学生的答案要用商讨的语气,学生如有不同的意见要允许保留,还可让别的同学参与评价,并择善而从。教师采纳了哪个学生的意见,就是对哪个学生的一次鼓励。第三,教师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只要学生答对了一部分,就要加以肯定;即使完全答错了,也只能进行中肯的分析和有效的引导,而不能讽刺挖苦。总之,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并受到激励。3、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有关课文宏旨,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发展智

14、力有较大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首先要对提出者加以表扬,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如有学生提出,鲁迅的一件小事中说:“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来愈大,须仰视才见。”物理学和生活实践都证明,观察事物的形象愈近愈大,愈远愈小,这里违背了科学原理和生活常识。这个问题牵涉到深入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和文章的主题。这里不是眼睛观察,而是用心灵观察,观察到的也不是车夫的形象,而是车夫的灵魂。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意象”。这种描写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车夫的崇敬心情,深刻地揭示了自惭形秽的自我批判心理。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可能把问题叙述清楚。因为准确的

15、叙述展开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清楚了这些过程,离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提了一个含混笼统的问题,当教师要他讲清楚时,他讲了一半就停下来说:“啊,我知道了。”4、正确处理面向集体提问和个别回答的关系。一般的提问都要首先面向全体,以引起大家的思想感情活动,经过适当的时间距离然后让个别学生回答,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个别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学生和学生提问教师,应该有同等的权利。鲁迅给学生讲中国小说史略,讲到红楼梦时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随口乱答。一个学生反问:“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并不以为有失“师道尊严”,平

16、静而爽快地回答:“我不爱。”学生又追问:“为什么?”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嫌她哭哭啼啼。”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无间。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平庸的提问引起学生有口无心的随答;高深莫测的提问使学生茫然不知所答;只有能够牵动学生的神经,能够激起学生思想感情浪花的提问,才具有魅力。一连串具有思考价值和激发力量的紧密相连的问题,可以勾勒出一堂轮廓清晰、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不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不断涌起感情的浪潮。三、讨论法又称议论法、辩论法、研究法、研讨法、座谈法等。是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三点:1、明确目的。讨论前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讨论的问题要集中,要既有思考价值而又与现实生活有较密切的关系。讨论的形式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可以用整个课时,也可以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