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588142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经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肥经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肥经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肥经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肥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经济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合肥经济分析作为省的合肥,古有、之称,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古为淮夷地,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而闻名海内外。位于正中央,、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南北的重要优势,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是以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 “之首,之喉”之称。“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

2、阴县。 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宋为庐州,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 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1912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肥西县。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至此合肥区域经济发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如今,合肥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此外,合肥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位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和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之

3、列。已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麦德隆、日立、三洋、三菱重工、联合利华、ABB、可口可乐、家乐福、佳通、正大、统一、伟世通、大陆轮胎、住友化学、沃尔马等52家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海尔、美的、长虹、格力、伊利、京东方等中国知名企业都已在合肥投资,来自境内外的投资客商位居安徽省首。合肥的经济发展具有六大优势:一、 地域优势自古以来,合肥在地域上就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优势。1)合肥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而这正是未来大型城市发展的基础。2)合肥地处皖中,沟通南北,是安徽

4、要冲,在此兴建大型城市可以优化安徽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安徽全省经济发展,有效缓解安徽经济南北发展不均。3)建国之初,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而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 只有合肥是一个理想的军队集结地,国家战略上的重视,客观上促进了它的经济发展。二、产业优势合肥是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现有35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类产品。配套产业链趋渐完善,配套设施齐备,产业集聚效益明显。优势主要在制

5、造加工业,已经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8大重点产业,拥有江淮汽车、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合力叉车、长虹电器、海尔电器、美菱电器、格力空调、美的冰洗、荣事达洗衣机、京东方液晶显示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产品。三、科教优势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2010年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省部属科研机构200余所,各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78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7所,博士授权点138个;两院院士41人,科技人员近3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

6、636家。正在建设中的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示范区,通过10至15年的建设,将成为国际重要、国内一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人才聚集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四、资源优势1)合肥的人力资源丰富。全市常住人口为人,相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十年共增加人,增长率为27.65%,年平均增长率为2.47%。全市专业技术人员39.15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4000多人,在校大学生35.21万人,中科院合肥分校及高等院校在校博士生和研究生共2.61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及城市人均拥有大学生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合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于长三角地区的77.8%,人均拥有土地面

7、积是珠三角的1.6倍,综合商务成本低。 2)合肥的生产资源充裕,供大于求。自来水:132万立方米/日;供电:09年全社会用电量105.92亿千瓦时,最大负荷为227.26万千瓦,现有500KV变电所2座,220KV变电所13座。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城市集中供热能力达1326吨/小时;燃气管网已覆盖城市建成区,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五、市场优势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范围内涵盖了中国东、中部的7省1市,约102万平方公里、5亿人口。这个区域经济发达,市场巨大,消费力旺盛,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未来最具活力和消费能力的区域。

8、六、政策优势合肥自2007年起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制定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招投标制度等12项改革措施,实施了8大对外开放举措,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有优势便也有缺点,合肥的经济发展具有五大局限:一、自主品牌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合肥应该重点扶持本土企业,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鼓励技术型产业中的创业创新,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引进优质人才,对于高技术、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给予投融资优惠待遇和政策扶持。二、 通货膨胀加剧,低成本优势缩小合肥应注重产业升级,也要发挥合肥三大支柱产业优势,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竞争力,充分发挥优

9、质人力资源的产能。三、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要求合肥一是做好城市规划,使基础设施合理、有效的发挥作用,二是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四、 合肥城市知名度较低,城市形象尚未竖立对此,合肥应当发挥科教优势,把自身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教名城,深度挖掘合肥历史文化,弘扬江淮文化。五、 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发展存在泡沫合肥的房地产和制造业带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却明显呈落后趋势,因此合肥应当均衡布局产业发展。然而,不仅是对内改革,合肥也要向外发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长三角已然成为一座世界级的经济发展区域,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潮流。而合肥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合肥应当抓住机遇,携手长三角,当好示范全省“排头兵”,立全新标杆,既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充当重要角色,同时也要以省会的角色,在安徽省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首先做大GDP,看到自己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以科学稳定的速度积极跨越赶超。其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有自己的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发达城市为目标,主动提升标准、自我勉励、加压前行。最后,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确保辐散型经济的高速发展。 姓名:汪慧敏 法学院 知识产权专业 手机号: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