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58667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自相矛盾最新知识点五年级自相矛盾反思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了解字义,走进成语。这篇小古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教学时,我采用了解字义,走进成语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习古文字义,又积累成语。古文中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句子中“鬻”的读音是“ yu:意思是“卖”,相同的意思并且带“鬻”字的成语有“卖官鬻爵”,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字义和成语的意思。还比如教学“誉”时,可以积累成语“毁誉不一” 。

2、这样通过了解字义,积累成语,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2、教学收获(1) 读句子,想画面,用成语。这篇课文中句子“其人弗能应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结果。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句子以后,想一想当时那位商人“弗能应也”窘相、尴尬的画面,然后说说此时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哑口无言、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等成语, 这些类似成语的积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了解了成语的魅力。(2) 阅读插图,拓展延伸,说写结合。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在学

3、生认真观察插图以后,我要学生把插图与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出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中那幅插图是一位老年人正指着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还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会用什么语气,说什么话呢?学生根据情境说话,分组练习,然后把练习的内容写出来。这样, 通过阅读插图,想象说话,说写结合,使阅读有指向性,使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高。3、不足之处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在拓展延伸的环节,要求学生和生活相结合,说说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学生感到有点儿困难,不知如何表达,课堂有点儿沉闷。其实“自相

4、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抵触” ,主要有三种:就是前面说的和后面说的不一样; 前面做的和后面做的不一样; 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当时也没有去好好琢磨。4、改进措施以后教学中要改进“教学导入”这个环节,采用“游戏导入”请你猜一猜。上课开始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寓言画面,让学生看画面猜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年级自相矛盾教案一、看图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 出示矛与盾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兵器?( 生猜 ) 这是古时候的两种兵器:矛和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之相关的文言文自相矛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古人云:学贵有疑,疑

5、则进也。看到题目谁有什麽疑问?什麽是矛、盾?谁来帮助他?你说,介绍了形状。你说,介绍了演变过程。你说, 介绍了材料。同学们介绍的很全面,矛是用来进攻的兵器,盾是用来防守的兵器。二、读准确1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你来评价一下,听出了他读错的词语,评的也不错,看来你听的很认真。谁还想读?你们四个人读,一人一句。字音咬得真准。3、 师: 古时候, 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 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4、听老

6、师读,好吗?5、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 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注意断句,读出节奏和韵味。6、师:谁还想读?不错,读出这种韵味了。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三、读明白1、读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们还要把它读明白,怎样读懂课文呢?谁能说说学习的方法?生:结合注释。师:好方法。生:多读多想。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联系上下文。师:不错。生:同桌互相交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生:上网。师:不过咱们在课堂上不能用。生:借助字典、词典。师:这无声的教师对学习帮助挺大的。同学们总结的方法真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

7、课文。2、大家可以一个人学习,在书上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3、全班交流:楚国的集市上,一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呢?谁先给大家说说你读懂了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语、哪一句话的意思?你是怎麽知道的?4、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 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 ( 板书: 盾莫能陷 ) 还抓住两个同音字鬻、誉 ( 板书 ) 来理解句意,真会学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你说。你利用以前的字来记住鬻,根据意思来记住誉。方法挺好的。5、指导朗读: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

8、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再来试试 ! 有进步 ! 谁再来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6、接着交流。你读懂了这句话(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夸耀他的矛锋利无比。( 板书:矛无不陷 ) 抓住了这个双重否定的说法,体会到了楚人的良苦用心,你学习真认真。谁来读读这句话,夸夸他的矛?你真会读书,把他的心理都读出来了。谁再来试试?尔等真会誉矛也!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出正确的答案。说说你对 (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

9、如?” ) 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样学会的?老师听出来了,你根据注释抓住重点字词“或、以、陷,何如”来理解句意,很会学习。8、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你说,用质问的语气。谁来质问质问楚国人?你真会读书,还加上了手势,真形象。9 、 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有什么反应呢?( 其人弗能应也。)你来说,说说你是怎样学会这句话的?哦,你是根据注释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这句话的。10 、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 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看合适吗?( 哑口无言、瞠目结舌、 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四、

10、领悟寓意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 ?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自相矛盾) 。2、楚国人回到家是百思不得其解,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样劝他改正错误呢?是啊,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看来你真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劝人实实在在。3、听了大家的解释,老师明白了这则寓言就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抵触,自相矛盾。4、大家真厉害,轻而易举就读懂了这篇文言文。五、配音讲故事老师这里有自相矛盾的动画,可惜没有声音,想请大家担任配音工作。大家看看表上配音的要求,跟着动画,自己试着先配一下。谁愿意来配音

11、?大家的积极性真高,挑三位同学吧,你为楚人配音,你为买东西的人配音,你就为叙述人配音吧。第一次配音就这么棒,下去自己好好练练,将来的配音员就非你们莫属了。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带我们进入这热闹的集市。六、背诵积累学到这里,是不是有人会背诵了呢?谁来试试?真厉害,老师为你点赞。还有谁想试试?巾帼不让须眉呀! 会背的请起立,不会背的可以看着课本朗读,大家一起来背诵,起七、拓展阅读大家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是古人写的文言文,课下,大家搜集来读读,背背,相信你一定会爱上文言文。五年级自相矛盾知识点注释: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矛 :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

12、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散式等。盾 : 盾牌 , 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鬻:卖。誉:赞誉,夸耀。曰:说,讲。吾:我。陷:穿透。或:有人。以:使用; 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应:回答。利:锋利,锐利。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弗能:不能。之:的。鬻(y u):卖。者: . 的人。莫:没有什么。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 说: “我的矛锋利极了, 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