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58582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表现手法一、知识梳理表现手法及作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

2、次衬主。(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1)比喻(略)(2)拟人 (略)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

3、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12)文章用典: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二、金题演练别踩疼了雪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

4、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

5、妈妈。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

6、,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雪花在天空舞蹈!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

7、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1、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4分) 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她想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2、品味语言。分别品味第段和第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第一个“踩疼”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1分)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1分)第二个“踩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1分) 选文第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3)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等,紧扣“黑夜”理解,1分),只要我们拥有

8、纯洁的心灵(紧扣“雪白”,1分),就能乐观地面对,就能战胜不幸(紧扣“亚”理解,1分) 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2分) 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2分) 柳 思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 和君子风范。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上,

9、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

10、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现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很难做到的。柳是无私的。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柳也在无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1、第自然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思考,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11、(2分)表现手法:先抑后扬 好处:突出柳树的不平凡、不普通。2.作者赞美了柳树那些高贵品质?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方面不超过4个字)。(3分)谦逊 大度宽容(与世无争) 无私3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自然段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2分)人必须养成谦逊、大度宽容、无私的高尚情操,争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柔软的硬币居委会主任致电于我,让我去他办公室一起商量出期“迎世博”的黑板报。我早早来到他的办公室,门开着,可里面却没人,心里琢磨着主任可能是临时出去办事,便坐在沙发上看起报纸。大概过了一刻钟,办公室来了一位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凌乱的头发,微微喘着气,着一条褪色了的牛仔裤,

12、和一双褶皱不堪,鞋面上还沾着几处泥土的球鞋。她手里拎着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苹果和橘子。令人吃惊的是,现在只是初秋,而她脖子上却围着一条厚厚的手工缝织的米色的围巾。她朝我难为情地笑笑,似乎是在问主任去哪了。我示意她先坐会,主任应该马上就到。她会意后就在我的旁边坐下,把袋子放在一边,身上散发着一股怪怪的难闻的水果味。我有些不自然,用手半遮捂着鼻子,再也无法集中心思看报纸,一直用余光注视着她,心想着她应该是来找主任拿生活补贴的吧?她似乎觉得有些热,无意之中掀去了大半的围巾,可又马上意识到不对,把围巾遮回了原处。恰好,在这样一个动作的瞬间,我瞅见了她黑色外套上的两处显眼的补丁。难怪,这样的时节却围

13、那么厚的围巾,原来她是用那围巾刻意遮住了丑陋的补丁。哎,女人啊女人,总是那么虚荣和矫揉造作。过了一会,她从外套里面拿出一个布袋,解开时,不小心从她手中滑落下来,里面的硬币散落一地:多是一元的,也有一毛和五毛的。她见布袋落地,忙蹲下身去捡。有一枚硬币滚落在我旁边,我假装没看见。主任回来了,一眼就认出了我,赶忙说着对不起。她起身走向主任,主任一见到她,惊讶地说:“哎呀,您也到啦?我刚开始还没认出来,请原谅我的疏忽,来,来,一起喝茶。”“您别忙了,我还有事,一会就走。这些是我的心意,那张大妈前些天不是生病住院了吗?您给她送去,别提我名字。”她递上那一袋硬币,又指了指沙发旁边的水果。“这您这已经是第三

14、次了啊。况且您也有三个女儿”主任显然有些过意不去。这一幕,让我预料未及,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知道了她是个个体户,两个大女儿在读大学,小女儿读中专,生活很是拮据。但她信教,心地善良,总是会将平时买卖中积攒下来的硬币,捐助给有困难的人们,不留名。“对了,您今天怎么穿得那么讲究啊,挺干净的,和平时不同啊。”“这不,您电话中告诉我今天有个贵宾来嘛,我总得以最好的形象出现,不能扫了大家的兴啊。”她笑着看了看我,似乎准备转身离开。原来遮住衣服补丁的那块围巾,代表着对我的礼貌和尊敬。我内心燃起一股暖流,俯身拾起那枚硬币。“阿姨,这里还有一枚”我的声音有些颤抖。将硬币递给她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脸烫得厉害。她笑着

15、接过去,笑得那样温暖1、从全文来看,“我”对这位中年妇女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瞧不起(以为她很虚荣)吃惊(敬佩(读懂了她的心灵美)羞愧、内疚2、请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柔软的硬币”含义的理解表层上:柔软的是硬币,深层上:柔软的是中年妇女那颗勤劳、善良、友爱、大度、细腻的心。3、文章多次提到那条“厚厚的手织米色围巾”,有何作用?是文章的线索:以围巾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 前后呼应;点明文章中心,突出了中年妇女勤俭、友善、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u 4、请从文章中找出和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谈谈这样安排的好处。照应句:有一枚硬币滚落在我脚边,我假装没看见。”,好处:写出“我”态度的前后变化,从而突出中年妇女的美德和“我”的羞愧。u 5、文中多次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