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58559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安徽省安庆市2012高三3模拟考试(二模)语 文(考试日期:2012年3月23日上午)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位号是否一致。2答选择题(第卷16题,第卷15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

2、题(第卷714题,第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决不说她像一只癞虾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原来是美的,癞虾蟆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高矮、肥瘦一样,是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

3、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应该都可以看到,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要了。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托尔斯泰以为

4、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于相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形象属

5、于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于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拿欣赏古松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情。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美”

6、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般人甚至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美是物所同有,此观点有误。B从同一对象有人说是美有人说是丑可知,美本在物之说不甚妥当。C人先能够凭心灵创造出美来,物然后才有使人们觉得美的可能性。D美之中有人情也有物理,因而美是心物相结合之后所产生的结果。2下列各项,不属于“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依据的一项是(3分)A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B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如峨眉山美在庄严厚重。C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这是托尔斯泰的美学观。D我们纯凭直觉感知事物美,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利分析,正确的一

7、项是(3分)A第一段先提出美是物所同有的观点,然后以美人为例具体说明她的美虽是从娘胎里带来,但和看者有关,并指出此观点很普遍。B第二段指出美是物所同有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因为美本是物的属性,凡长眼睛的人都可看到:但美的估定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C第三段先指出同为美是心的产品一派却对原因的说法不一,再列举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的观点,最后指出诸观点各有千秋。D第四段作者提山美是心物婚媾后产儿的观点,然后加以具体阐释,最后以古松为例先“我”后“物”地说明美是心物结合的产物。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关木匠传【明】袁中道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

8、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乏。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越诉于官,度廷福且走,

9、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竞不易辞,卒死狱中。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日:“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日囚

10、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 度:估计D竞不易辞,卒死狱中 竞:竟然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删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知周必诉于官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我为公抱不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岂以祸及平人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大行为。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

11、饮酒之名不让霍氏离开霍家。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祸不改供词。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译文:(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译文:(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译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井栏砂宿遇夜客唐李涉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别皖口宋王安石浮烟漠漠细沙平,飞雨溅溅嫩水生。异日不知来照影,更添华发几千茎。【注】唐朝诗人李涉夜宿皖口(今属安庆市,过去属怀宁山口镇)

12、小村井栏砂遇强盗,强盗得知诗人姓名后非常尊重,只索此诗并不抢劫。北宋王安石当年曾任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离别舒州时经过皖口。8试简析李诗三、四句表达的情感。(4分)答:9两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析之。(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I)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2) ,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映阶碧草自春色, 。 (杜甫蜀相)(4)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5)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人生自占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8

13、)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嘉峪关归去来明长城到此为止。祁连山却仍一脉地西去,只扔出一座文殊山,凭着山脚下呜咽的讨赖河之险,与立于北的黑山对抗。铁青着脸的黑山山脊如马鬃微露,似有伏兵万千,隐隐腾起狰狞的杀气,逼视着扼两山之间十五公里宽峡谷的嘉峪关。孤峙于嘉峪塬上、三面临戎的灰黄色的关楼却悄无声息,漠漠平沙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四面辐射开去,一种铅灰色的肃穆,如重重又重重难以数清的帷幕静垂大地,夹着晚来天欲雪的沉重。远远地,几匹瘦驼啃着枯黄的塞草,在沙上悠悠晃晃,逆着西沉的夕阳看去,如黑黑的剪影,那牧驼的人也如一剪影,使人疑是从帷幕深处走出的

14、历史中诱敌的兵士,一场刀光创影,血溅枯沙的恶战爆发在即这儿是古战场,数百年前英雄系马磨剑之处,单于猎火照狼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地方。我们的旅行车,便是从这冥冥中仍回响着铜的嘶呜、铁的冷啸的古战场穿过,停在关下。双脚踏踏实实地踏上嘉峪关的土地,我深深感到1986年9月里的一天,我出现在这儿纯属偶然。不论过去与未来,这一瞬间和另一瞬间都有许多选择,但偶然不容选择。偶然没有过去与未来之分,它永远是现在时。现在的关门大开。大开的关门也仍是关门,尽管再无士卒把守,我的思想,仍然已中重重埋伏。罗城,瓮城,内城,道道城墙边的埋伏者中,必有一人是我未知姓名的祖先。他来自关内何处?他知道他出现在这儿也是纯属偶然吗?偶然构成人的命运。他到这儿来了,他执行了命令,他进入了阵地。通往敌楼的马道上,他和他的同伴们的脚步明明灭灭我轻轻移动的双脚,每一步都出其不意,踏在数不清的看不见的手上。汉代,在这儿设有玉石障;五代,这里设有天门关。而从明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置关首筑土城算起,至今也已有六百多年了。数百年风雨,数百次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