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8524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教案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班会教案之二年级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通过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对全体同学进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教育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知荣明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争当新时期的好青年。预备工作:1、一篇革命先烈(近代)故事。2、革命历史知识征询答题。活动过程:一、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清明文化男主持人:清明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首先,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2、。“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风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跟它有关的故事吧!女主持人: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本人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策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不断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本人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3、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确实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男主持人: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但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女主持人: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因而,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本人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

4、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男主持人: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觉察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假设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女主持人: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

5、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互相尊敬的称呼,听说确实是来源于此。男主持人: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女主持人:就如此,这个节日逐步在民间得以推行,构成了有着本人独特风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更多地理解清明节!二、介绍清明风俗:女主持人: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24节气里面唯一的传统节日。清

6、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丽,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风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男主持人:清明时节,民间开始种植蔬菜、果树。蚕农在清明夜把蚕种裹在棉衣里进展孵化。这天,人们纷纷上山踏青。不上山的,上城墙绕城而走,叫登高踏青。有些地点还有节场和赛会。人们上山踏青,赶节场,观看赛会。从元宵节至清明节,大人小孩,三五成群,到野外放凤筝,别有情趣。女主持人:清明时节祭扫祖坟(俗称“上坟”),为传

7、统民俗。凡新坟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扫;旧坟可以过清明但不能过立夏。新媳妇一定要去祭扫祖坟,俗称“上花坟”。扫墓时用荤、素菜肴和酒、饭等祭奠。后用干果糕点等替代。三、革命先烈英雄事迹讲述:男主持人:这次班会为了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设置了讲述革命先烈故事这个环节。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吧!请XXX同学讲述XXX。(第一个同学讲述)女主持人:XXXX的故事,让我们特别感动,深受教育,下面请YYY同学讲述,他讲述的是YYYY。(第二个同学讲述中)男主持人:YY同学讲述的特别精彩,主人翁为革命甘洒热血值得我们尊敬。下面请ZZZ同学讲述,她讲述的标题是ZZZ。(第三个同

8、学讲述中)女主持人:ZZZZ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大好学习时机啊!下面请TT同学讲述,他讲述的是TT。(第四个同学讲述中)四、赞歌吟诵:女主持人: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下面确实是为他们吟诵的赞歌: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庄严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女: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女:历史不会不记得他们,共和国不会不记得他们,我们更不会不记得他们。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

9、,又将她推向深渊。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究与奋斗中含恨而去。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今天。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女:以现代化建立飞速开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男:松涛阵阵,那仿佛是先烈们发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们,假设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浇灌出的美丽的鲜花吧!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经历,却永远明晰。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内心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女:我们不会不记得,我们怎能不记得!男:前辈流血牺牲,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

10、自由的空气,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吗?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男:先辈们,你们祈盼的幼鸟羽翼已日渐饱满,女:我们将把重担挑上逐步成熟的肩,男:今后的社会需要我们建立,女:美妙的今后在向我们呼唤,合:我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去创始明天,男: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女: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合: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四、班主任总结:刚刚4位同学分别讲述了位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不已。同学们用诗歌表达了大家对先烈的仰慕,是啊,我们应该牢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

11、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奉献。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19年10月的一天,在河北省怀来县,一个小男孩儿来到了这个世上。他的家境是一般的,他的身世是一般的,但他日后为国家所做的事却不一般。他确实是之后为保卫祖国,而做出宏大奉献的英雄董存瑞。他小时侯读过几天书,后因家因贫困而辍学。抗日战争迸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而且,为打败敌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198年,解放战争迸发了。董存瑞任爆破组队长,带着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突然,他们遭到敌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必须炸毁这座

12、暗堡。但是,这艰巨的任务哪有那么容易。二、四班轮番轰炸都没有成功。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声响起,到了总攻的时间了。只见董存瑞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托起炸药包,用本人的身体做支点。顿时,只听见一阵天崩地裂的响声,敌人的暗堡被炸毁了,可董存瑞却永远不在了。他牺牲时,年仅19岁.9岁,一个美丽的花期;19岁,一个把戏年华;19岁,我们正享受着美妙的大学光阴;19岁,我们正在预备着迈向社会的第一级阶梯。但是,董存瑞,他为了祖国能繁荣富强,为了人民能安居乐业,付出了本人宝贵的生命。在他内心,他可以舍弃一切,但确实是不能舍弃党,不能舍弃革命事业。由于他觉得,党的力量高于一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941年秋,日

13、寇(k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按照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通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振林打一枪就大吼(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不断不能

14、前进一步。在崎(q)岖(q)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体。五位战士成功地完成了掩护任务,预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特别快追上连队,但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觉察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明白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接着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

15、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瞭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成功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仰头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ng)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