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58492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库移民扶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水库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移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高低,事关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意不得。而参与培训是水库移民获取知识、撑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移民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移民部门直接面临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与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 县凌津滩、黄石等库区,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书面问卷及抽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发放了1000 份问卷,在广泛倾听了广大移民及移民所在村组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移民培训及劳动力就业情况,从而基本掌握了移民的培训及就业意愿。一、 * 县水库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

2、的现状在国务院 17 号文件实施以前, * 县移民培训对象为凌津库区 4 个乡镇 20 个村的移民群众,该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定期办班授课训。主要侧重于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采取下乡到村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取得联系,聘请有关专技人员,结合国家农村实用技术“阳光工程” ,定期定专业进行技能培训等方法来培训移民。自 XX 年至 XX 年,先后共聘请各类专技人员 213 人次,举办柑桔培管、牲猪养殖、网箱养鱼、楠竹栽培、杨树栽培、蛋禽养殖、高产杂交稻、养羊、库叉养鱼、油菜直播、沼气使用知识等培训班,加上对乡、村、组移民干部的各类培训等,五年来,培训总人数达13200

3、 人次,集中培训时间 116 天,输出移民劳动力14430 人次,总培训经费达万元。二是扶植典型示范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县着眼于各类大户,在资金与技术上进行重点扶植,充分发挥大户的带动效应。五年来成功扶持养殖、柑橘、油桃、楠竹、茶叶、杨树等各类大户24 户。在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周边移民也慢慢行动起来,相关产业渐成规模。如楠竹、杨树、渔业现已成为凌津滩库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培训,能让更多受训移民得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实惠,如承包桔柑园30亩,杉树林 10 亩、水面养殖 15 亩,每年山、田、地收入5万多元的移民朱金安激动地对调查组说:“县里实施的科技兴库战略好啊,他们不但经常组织专家给我们

4、移民上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课,还在资金和市场信息上及时提供帮助,我可是最大的受益者啊”三是实施奖励激励训。从库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着眼长远, * 县高度重视对移民后代的培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个移民户出一名大学生,就可以脱贫一个户,甚至可向城市转移一个户。为鼓励移民子女勤学技能,县移民局出台了专业技能奖励的文件,对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的移民奖励 300 500 元。至 XX 年底,已有2458 人领取了奖励。同时,为激励库区移民子女多读书,尽量能享受高等级教育,* 县还出台了对移民子弟入大学实行扶助与奖励的文件,对每位新入学大学生奖励 1000 XX 元。至目前,共扶助了 40名新入学的大学

5、生,扶助金额近8 万元。智力扶持,大大增强了移民子女求知的欲望和掌握技能谋生的意识,也得到了库区群众的广泛称道。但受限于有限的资金,以上奖励措施在实施三年后被迫取消。二、水库移民的培训及就业意愿自国务院17 号文件实施后,* 县11座大中型水库共核实后期扶持人口21525人,分布在全县40 个乡镇586 个村1920个村民小组。后扶人员中男性9683人,占45%;女性11842人,占55%。后扶人员中共有劳动力13406人,占总人数的 %。其中 5781 人外出务工、 7625 名劳动力在家。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 5386 人,占 %;初中文化 4336 人,占 %;高中文化 2725 人,占

6、 %;高中以上文化 965 人,占 %。移民中有 3165 人持有劳动技能证或参加过各种技能培训, 劳动力参培率%。调查结果显示,广大移民希望培训的专业依次为茶叶载培、果木栽培、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技术、电脑、酒店服务与管理、畜牧、电工、水产、农产品加工、模具设计与制作、焊工、烹饪、美容美发等。如茶庵铺、兴隆街、黄石等茶叶主产区乡镇移民对茶叶栽培技术培训意愿强烈; 热市、漆河等柑桔、桃、李果林产区乡镇移民对果木栽培技术呼声高。30 岁以下男性对汽车驾驶与维修、电脑电子技术兴趣浓厚 ; 女性则对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美容美发、烹饪等感兴趣 ;40 岁以上人员则偏向于农业科技、产业开发方面知识

7、的需求。另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对农产品深加工等办厂兴业跃跃欲试,并期待对移民创业有系列优惠政策。在 1000 份训后就业意向调查问卷中, 35%的人希望技成后外出打工 ;45%的人表示农村实用技术学成后愿留守家园;15%的人表示只愿在附近务工 , 同时兼顾田地生产 ; 另有 5%的人感到比较盲从。三、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移民培训经费严重短缺,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难以维继。自国务院 17 号文件实施以来,各级没有安排县乡村移民培训工作经费,以致出现培训多停留在口头而具体实施难的局面。面对广大移民群众的强烈呼声,移民部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建议各级务必把移

8、民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建设性的工作放在移民后扶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抓好,并保证移民培训经费有来源。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安排固定比例的培训经费,专款用于移民培训。凌津滩水电站库区实施管理费中曾拟按 8%的比例提取移民培训费,这个比例是较为恰当的,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二是举办移民培训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培训需要,深层次培训难以进行。目前,县移民部门仅有移民培训中心这个机构,只配备了基本人员,而缺少培训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只能是小规模零星地组织和输送培训人员 , 靠自身现有条件根本不能举办中长期培训班。移民培训是投资在当前,收获在后的智力扶持。建议各级要转变对移民培训工作的观念,要

9、不断充实移民培训专职工作人员,努力完善基层特别是县级移民培训的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 , 要让培训移民成为移民工作中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工作。三是移民培训后续服务欠缺,移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保持。部分移民自主择业、就业能力差,参加培训前较为盲从,参加培训后较为盲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技能发挥出来。培训应坚持学以致用, 强化训后服务管理, 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从移民热衷于农业科技及实用技术培训的意愿来看,培训课目必须要有针对性,达到学而能用的效果,力避流于形式。 建议借鉴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经验,多办面向市场的定向培训,定单培训,积极引导移民训后就业并做好跟踪管理。只要培训能带给移民最直接的实惠,广大移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提高。四是移民培训及就业信息化建设呈空白状态,移民培训的效果难以彰显。建议自上而下层层创建移民人才数据库,建立移民培训及就业信息化系统,实现培训信息的市场性和时效性,使移民了解市场短缺哪方面的人才,使培训者了解市场需求,又掌握移民意愿,从确定培训内容方面减少盲目性,确保培训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