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8380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年释文注释word版改良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繫年(整理者:黄丽娜)第一章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 监,诗节南山传:“视也。”商王不恭上帝,参看书牧誓:“今商王受昏弃厥肆祀弗荅”,但后者郑玄注以为指祭宗庙。“上帝”合文,原有合文号。,禋祀不寅 寅,尔雅释诂:“敬也。”“寅”字写法亦见战国齐器陈侯因(次月)敦(殷周金文集成四六四九)。,乃作帝籍 籍,国语周语上注:“借也,借民力以为之。”北堂书钞礼仪部十二引贾逵云:“天子躬耕籍田,助民力也。”周语上载虢文公述籍田云:“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以登祀上帝天神 登,礼记月令“农乃登黍”,注:“进也。”,名之曰【一】千畝 千亩,周语上注:“天子田籍千亩,诸侯百亩。”北堂书钞引贾逵云:“籍田,千亩

2、也。”,以克反商邑 反,说文:“覆也。”商邑,指殷,见书牧誓、酒诰及金文簋(集成四o五九)。反商邑,意指颠覆商的统治。,敷政天下 敷政,见诗长发:“敷政优优。”,至于厲王 厉王,金文做“刺王”,见逨盘(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九三九)。,厲王大虐于周 隶定“虐”字,卿士諸正、萬民弗刃于厥心 正,尔雅释诂:“长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二】乃歸厲王于彘 归,周礼大宗伯注:“不反之称。”,共伯和立 史记周本纪索隐引纪年:“共伯和干王位。”有关记载详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修订本)第五八至五九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十又四年 共和十四年,

3、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与周本纪合。,厲王生宣王 此指宣王为厉王之子,不是此时始生。,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宋宗 此地在卫,共伯和不能是宋人,周本纪正义引鲁连子也说他“归国于卫”。经典释文引庄子让王司马彪注云:共伯和干王位,“十四年,大旱屋焚,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祟,立宣王,共伯复归于宗,逍遥得意共山之首”。让王成玄英疏作“共伯退归,还食本邑”。据此,简文“宋”字之误,“宗”指其宗国,即卫。宣【三】王是始棄帝籍弗田 周语上:“宣王即位,不籍千亩。”注:“自厉王之流,籍田礼废,宣王即位,不复遵古也。”虢文公谏,王不听。,立卅又九年,戎乃大敗周師于千畝 周语上:“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4、。”注:“姜氏之戎,西戎之别种,四月之后也。”千亩所在,当依徐元诰国语集解引汪远孙说,据诗祈父疏引孔晁云:“宣王不耕籍田,神怒民困,为戎所伐,战于近郊”,在周都附近,与左传桓公二年所述晋穆侯千亩之战的千亩在今山西并非一地,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九二页(中华书局,1990年)。【四】第二章周幽王取妻于西申 史记周本纪载幽王后为“申侯女”。逸周书王会“戏申以凤鸟”,何秋涛王会篇笺释据山海经西山经有申山、上申之山等地名,推断西申在今陕西安塞以北,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之说略同,均以西申为戎。秦本纪云秦先人大骆以申侯之女为妻,“西戎皆服”,在周孝王时。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云周宣王三十九年,“王征申戎,

5、破之”。“申侯”、“申戎”均有学者以为即指西申。,生平王,王或取褒人之女 “褒”简文作“孚”。国语晋语一与郑语、周本纪等皆作“褒”。,是褒姒,生伯盤 伯盘,晋语一、郑语、周本纪均作“伯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太平御览卷八五引纪年作“伯盘”。前人已辨明“服”系误字,详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褒姒嬖于王,王【五】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纪年:“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幽王起師,回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六】攻幽王 郑语:“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

6、求之申”相当于简文“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之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 邦君,诸侯。正,训“长”。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幽王,天下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正义引纪年云幽王死,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简文“虢”当指其时可能已迁至河南三门峡的西虢。余臣为幽王弟,前所未见。,是攜惠王 雷版纪年卷二七云:“携,地名,未详所在。新唐书所载大衍历义谓丰、岐、骊、携皆鹑首之分,雍州之地,是携即西京地名矣。”。【七】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 “立二十又一年”,指携惠王在位年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纪年:“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適,故称携王

7、”,“二十一年”与简文一致。王版纪年等以为晋文侯纪年,非是;今本纪年及朱版纪年则较正确。晋文侯杀余臣,结束“二王并立”的局面,故郑语云“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周亡王九年 周亡九年,应指幽王灭后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八】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 少鄂,地名,疑即左传隐公六年之晋地鄂,在今山西乡宁。,立之于京師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此处当指宗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正义引九年云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大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与简文有所不同。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九】于京師 始启,见

8、郑语“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董增龄国语正义云:“启是拓土,鲁颂云大启尔宇,僖二十五年传晋于是始启南阳是也。”,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郑武公,周宣王弟郑桓公友之子,史记郑世家:“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政”与“正”通,训为“长”,此云郑武公为东方诸侯之长。武公即世 即世,意为亡卒,见左传成公十三年、十六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十九年、二十六年等,如成公十三年“穆、襄即世”,杜注:“文六年晋襄、秦穆皆卒。”,莊公即位,莊公即世,昭公即位 左传桓公十一年及郑世家记庄公卒后,其子厉公曾一度继位,简文不载。【一】其大夫高之渠彌殺昭公而立其弟子眉壽 高之巨尔,即高渠弥。

9、之,助词。先秦古书习见在人姓名中加“之”的用法,可参看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人姓名之间加助词字例”条。高渠弥杀郑昭公,事见左传桓公十七年。眉寿,传文作“公子亹”,“”、“亹”为通假字。齊襄公會諸侯于首止,殺子【一一】眉壽,車轘高之渠彌,立厲公 左传桓公十八年:“秋,齐侯师于首止,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未言会诸侯。又:“祭仲逆郑子于陈而立之”,杜注:“郑子,昭公弟子仪也。”子仪,郑世家作“公子婴”,简文不载其事。,鄭以始正 政,通“正”,周礼宰夫注:“犹定也。”在此指郑公子争位之乱的结束。楚文王以啓于漢陽 汉阳,指汉水东北地区。史记楚世家云:“文王二年,伐申过邓

10、六年,伐蔡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一二】第三章周武王既克殷 逸周书有克殷篇。,乃設三監于殷 逸周书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但未用“三监”一词。“三监”在传世文献中始见于尚书大传。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郑玄诗谱则云管叔、蔡叔、霍叔分尹邶、鄘卫。两说略有不同。武王陟 陟,韩昌黎集黄陵庙碑:“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商邑興反 兴,尔雅释言:“起也。”,殺三監而立(宀录)子耿

11、“杀三监”这,当指杀三监的周人吏卒。(宀彔)子耿即大保簋(集成四一四O)所载“彔子(耳口)。隶定“耿”字。簋铭云:“王伐彔子(耳口),(虘又)厥反,王降征命于大保(即召公)。”白川静金文通释卷一上(日本白鹤美术馆,1964年)已指出彔子即纣子武庚禄父。成【一三】王屎伐商邑 屎,字见陈侯因X敦(集成4649),即说文“敉”字或体“侎”。容庚善斋彝器图录第25页燕京学社,1936年)云义当如“继”。简文是说成王继武王之后再次伐商。,殺(宀录)子耿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鲁世家也讲“杀武庚”。逸周书作雒则说“王子禄父北奔”,有所不同。,飛廉東逃于商蓋氏 飞廉,史记秦本纪作“蜚廉”,

12、嬴姓,乃秦人之祖,父名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商盖见墨子耕柱、韩非子说林上,即商奄。左传定公四年记封鲁“因商奄之民”,括地志:“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之地。”尚书大传载,管蔡流言,“奄君、蒲姑谓禄父曰:武王既死矣,成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成王伐商蓋 书序云:“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殺飛廉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秦本纪则云伐纣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死,遂葬于霍

13、太山”,其说不同。,西遷商【一四】蓋之民于邾圉 邾圉即书禹贡雍州“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之“朱圉”。汉书地理志天水郡冀县下写作“朱圉”,云:“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水经渭水经说同。地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以御奴且之戎,是秦先人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燕王”章云:“自复而足,楚将不出沮漳,秦将不出商奄”(第17页,文物出版社,1976年),也说秦人源于商奄。战国策燕策一改“商阉”为“崤塞”,当系不解本义之故。,世作周(尸山) (尸山),左传桓公十二年杜注:“卫也。”。周室既卑 国语晋语八“今周室少卑”,韦注:“卑,微也。”,平王東遷,止于成【一五】周,秦仲焉東居周地 秦仲,

14、即秦襄公。秦本纪载秦庄公生子三人,长子世父报大父之仇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一六】第四章周成王、周公既遷殷民于洛邑 书序:“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史记周本纪略同。,乃追念夏商之亡由 由,汉书魏相传注:“因也。”亡由,灭亡的原因。,旁設出宗子 方,通“旁”,广雅释诂二:“广也。”设,战国策秦策一注:“置也。”出宗子,当指支子而言,即左传昭公九年、二十六年“建母弟以藩屏周”的“母弟”。,以作周厚【一七】屏 清华简祭公:“惟我后嗣,旁建宗子,丕惟周之后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西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又昭公两条,见上注。,乃先建衛叔封于康丘 卫叔封即康叔,左传定公四年叙其受封,“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康诰今存于尚书。传世有簋(集成4059),铭云:“王来伐商邑,诞命康侯鄙于卫”;又有康侯方鼎(集成2153),铭云:“康侯丰作宝(阝尊)”,“丰”与简文“(土丰)”均与“封”通。“庚丘”即“康丘”,其地应在殷故地邶、鄘、卫之卫地范围内,故康叔也可称为卫叔封。,以侯殷之餘民 殷之余民,指左传定公四年所述殷民七族。衛人自康丘遷于淇衛 淇卫,即在淇水流域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周惠王立十【一八】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師伐衛 此年“狄入卫”,见春秋闵公二年,事详左传及卫世家。古本纪年云:“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表明狄为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