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58188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备人:焦芳芳 探讨组员:张凯 张文明 一、学习目标能级要求知识点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能力提升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二、 学习重点: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学习难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预习案】.教材辅读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

2、简言之,矛盾就是 。 和 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_、 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_、 。其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具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方法论:3、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方法论: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方法论: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1)内容:(2)方法论:(识别运用的提示词:抓重点工作 / 抓关键 / 抓中心 / 把作为重

3、中之重 /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集中力量 / 抓重点工程 / 把作为第一要务 / 集中优势兵力等)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1)内容:(2)方法论:(识别运用的提示词:以为主体 / 以为主导/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我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 / 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 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 因小失大 / 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和支流等)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坚持两点论是指:(2)坚持重点论是指:(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是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第二,重要性是人

4、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第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前提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才能进一步对矛盾作具体分析。(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

5、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识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的提示词:具有不同特点 / 存在着差别或差异 / 区分对待 /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在不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 / 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 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 / 办事情要有针对性 / 发挥独特优势 / 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同时,要多联系平时所涉及到的成语、俗语等来强化知识的运用。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看

6、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对症下药”、“抽薪止沸”、“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等。同时也要了解不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去对待矛盾的有关成语、俗语:如“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粗枝大叶”、“不分青红皂白地,各打五十大板”、“张冠李戴”、“良莠不分”等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满足于形式主义的“一刀切”,结果适得其反,使矛盾更加复杂化的做法。【重、难点解析】1比较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略)第二,范畴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属辩证法的范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唯物论要求。第三,哲学依据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联系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而客观实际总是在变化发展的,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就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弄清规律在事物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

8、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预习测试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与此体现哲理相同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C.居安思危,塞翁失马 D吃一堑,长一智2.“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2008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我国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周旋余地。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以上论述蕴涵的

9、哲理主要是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清人顾嗣有一首“杂兴”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含义是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C.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5.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

10、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C.认识事物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D.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系统优化方法 【探究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说明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当堂检测】1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

11、现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3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 B C D 4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一切从实际出发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运动与静止的关系6.下列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做法有.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生产方面,既抓速度和数量,又抓效益和质量.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民主,不讲法制4.右图漫画减压给我们的哲学A.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C.认识事物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D.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系统优化方法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