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基础知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58041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犬病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狂犬病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狂犬病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狂犬病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狂犬病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狂犬病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基础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狂犬病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体为狂犬病毒,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 弹状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目前的实验和观察表明其只感染 哺乳动物。它会导致哺乳动物的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 神经症状出现后几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 最终死于植物神经受损导致的脏器衰竭。但是只要及时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机体产生 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是最为恐怖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病,死亡率为100%。狂

2、犬病-概述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目的动物都可以成为病患,如人、猫、狗、雪貂、 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马;而啮齿目动物(除海狸外)很少感染,如松鼠、 花栗鼠、兔子等,但为了保险起见,被啮齿动物如鼠咬伤后还是应该注射狂犬病的疫苗。 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口水和体液中,绝大部份通过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 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狂犬病亦可以 以麻痹方式出现,令患者显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经气溶胶由黏膜或 呼吸道传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气溶胶感染。狂犬病从一个人 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

3、少见,曾出现于器官移植,极少出于人咬人或接吻, 2004年在美国一 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狂犬病-病原学狂犬病病毒为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一端圆凸;一端平凹,形如子弹,直径6580nm,长 约130240nm。病毒易为日光、紫外线、甲醛、升汞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脂溶 剂、50%70%酒精等灭活,其悬液经56C3060分钟或100C2分钟即灭活。病毒于-70C 或冻干后置04C中可保持活力数年。被感染的组织可保存于50%甘油内送验。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双聚酶(L)、磷蛋白(NS)及基质 (M)等。后二者为小分子蛋

4、白。G可导致体内形成中和抗体,可对抗病毒攻击。N导致的抗 体但不具中和力,可用检测浆内包涵体。狂犬病-发病机理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的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 聚集繁殖,以后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 日以内,也有认为病毒在入侵处可停留2 周之久,甚或更长(占潜伏期的大部分时间)。(二)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到达 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

5、和 小脑等处的神经元。(三)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 其中尤以唾液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 困难等症状。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乃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 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突然死亡。狂犬病-病理改变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尤以与咬伤部位相当的背根节及脊髓段、大脑的海马 以及延髓、脑桥、小脑等处为重,脑膜通常无病变。脑实质呈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镜下 可见非特异性变性和炎症改变、如神经细胞空泡形成、透明变性和染色质分解、血管周围单 核细胞浸润等。以上病变

6、均属非特异性,而在80%患者的神经细胞胞质中,则可发现一种特异而具诊断价值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body)。内基氏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 10n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肯野组织的神经 细胞中;亦可在大脑皮层的锥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视网膜神经细胞层、交 感神经节等处检出。内基氏小体实为病毒的集落,电镜下可见小体内含有杆状病毒颗粒。 唾液腺肿胀,质柔软,腺泡细胞明显变性,腺组织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胰腺腺泡和上皮、 胃粘膜壁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均可呈急性变性。狂犬病-狂犬特点能够正确识别狂犬,对及时消灭狂

7、犬极为重要。假若陈剑波之父陈金荣有这方面的常识,悲 剧可能就会避免。典型的狂犬形象为“伸舌红眼夹尾走,耸毛流涎不认人” 狂犬发病的病 程一般分为三期:前期的行为改变通常只有与狗接触较多的人才易发觉。如平时与你很亲近 的狗变得退缩,或找地方躲藏,有的甚至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而平时不靠拢人的狗却可能变 得与人十分亲热,舔接近它的人的身体和手。这时狗的唾液(口水)中已含有病毒,因此有接触传染的危险性,病狗此时中度发热,少食或 不食,还可能会乱咬泥土、面块、破布等杂物,有时还会呆立凝视或望空扑咬,遇到刺激常 惊恐万状。前期持续2 天左右就进入兴奋期。在兴奋期,病狗表现极不安定,遇到刺激会全 身振颤,并常

8、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常表现为流涎,尾巴紧紧地夹在两后腿间,低头狂奔,眼 发红,狂咬乱叫,颈项发硬或转动不灵等症状。此期持续2-3 天,对人危害最大;进入麻痹 期,表现为行动摇摆,披毛散乱,下颔下垂,张口伸舌,最后出现躯干和四肢麻痹等症状, 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脏衰竭而死亡。若发现疯狗应立即打死并焚烧深埋,不可剥皮。 最后告诫大家:尽量不要养狗,也不要收留或接触来历不明的狗。外出旅游或探亲,一定要 注意安全,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以防被疯狗咬伤,给全家人带来不幸和痛苦。狂犬病-急救措施1. 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关键是洗的方法。因为伤口像瓣膜一样多半是闭合着, 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进行冲洗。用

9、自来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点痛,但也要忍痛仔细地冲洗干 净,这样尽量才能防止感染。冲洗之后要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速去医院诊治。2. 被动物咬伤后,即使是再小的伤口,也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时可感 破伤风,伤口易 化脓。患者应向医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针。狗咬伤分普通狗咬伤和疯狗咬伤(后者又称狂犬病或恐水病),前者多无生命危险,后者常 使存于疯狗(或健康带毒狗)唾液中的狂犬病毒,沿咬伤,舔伤或抓伤的创口侵入神经系统 到大脑内繁殖,引起严重的症状。除狗之外,带毒的猫、狼咬伤后,也会发生本病。被感染 的动物咬伤未做防注射者的发病率达10%70%以上。狂犬病-流行病学本病在60 余个

10、国家存在,其中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尤高。国内的发病率0.4/十万至 1.58/ 十万不等。均有明显增高。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或第二位。 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占8090%。但部分地区检测“健康犬” 带毒率可达 17%以上,应引起关注。我国猪、猫及牛占有重要地位 狼(东欧)、獴(南非、 加勒比海)、狐狸(西欧)及吸血蝙蝠(拉丁美洲)分别为世界各地区的传染源。就传播方式而言,可分为城市型,由未经免疫的犬、猫传播;森林型乃由臭鼬、狐狸、浣熊、 獴、狼及蝙蝠引起。病犬、病猫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较多,病毒通过被咬伤的伤口浸入体内。粘膜也是侵入门 户,人也可因眼结膜被

11、病兽睡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病犬触舔等而获得感染。此外,偶可通过 剥病兽皮、进食染毒肉类而发病,尚有因吸入蝙蝠群聚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而得病者。 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及饲养动物者更易感染。农村青少年与病兽接触机 会多,故发病者也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均有本病发生,我国东北地区则以春夏季 为多见。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平均发病率为15%20%,被病狼咬后为50%60%(均指未作预防注射者)。 发病与否与下列因素有关: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较多;创伤程度, 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头面部深伤者的发病率可达80%左右;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 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衣着

12、厚薄,冬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注意疫苗情况, 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的发病率低。国内报告全程注射后的发病率为0.15%(国 外为0.016%0.48%),未注完全程者为13.93%。狂犬病-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 个月以内,国内报告平均66.9 天。 410%病人的潜伏期超过半 年, 1%超过 1 年,文献中最长的一例为 19 年。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 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平均39 天,下肢咬伤潜伏期平均90 天)、伤口深浅(深者潜 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毒力强者潜伏期短)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扩创不彻底、 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

13、前发生。典型病例的临床过程可分以下 3 期。( 一)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病人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 (多在枕部)、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 等较敏感,并有喉头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 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所致,见于80%的病例。本期持续24天。(二)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 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乃咽肌痉挛所致,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也不一定在早期出现。典型 患者见水、闻流水声、饮

14、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患者虽渴极而不 敢饮,即使饮后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虽微风也能引起咽肌痉挛。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导致 同样发作,严重发作时,尚可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由于常有呼吸肌痉挛,故可导致呼吸困 难及发绀。常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为唾液分泌增多、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及体温升高等。 因括约肌功能障碍而出现排尿排便困难者也相当多见。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虽极度恐惧和烦躁不安,但绝少有侵人行为。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 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视幻听、冲撞嚎叫等。病程进展很快,很多患者在发作 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本期

15、持续13 日。(三)麻痹期 痉挛停止,患者渐趋安静,但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 眼 肌、颜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 部缺少表情等。患者的呼吸渐趋微弱或不规则,并可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反射消失、瞳孔 散大,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临终前患者多进入昏迷状态。本期持续 618 小时。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偶见超过10 日者。除上述典型病例外,尚有以瘫痪为主要表现的“麻痹型”或“静型”,也称“哑狂犬病”(dumb rabies),约占20%。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 开始,

16、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 或上升性脊髓麻痹等症状。其病变仅局限于脊髓和延髓,而不累及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 经系统。病程可长达10 天,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球麻痹而死亡。吸血蝙蝠啮咬所致的狂犬 病常属此型。狂犬病-并发症可出现不适当抗利尿激素分泌,可并发肺炎、气胸、纵膈气肿、心律不剂、心衰、动静脉栓 塞、上腔静脉阻塞、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狂犬病-辅助检査(一)血、尿常规及脑脊液周围血白细胞总数自1200030000/mm3不等,中性粒细胞一 般占 80%以上。尿常规检査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细胞 数稍增多,一般不超过200/mm3、主要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增高,可达200mg/d以上,糖及 氯化物正常。(二)免疫学试验 血清中和抗体于病后6 日测得,病后8 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