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训练1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577603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考点训练1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频考点训练1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频考点训练1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频考点训练1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频考点训练1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训练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考点训练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训练(十四)时间:25分钟 分值:37分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1.(2014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每晚六时许,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者们站在路口,面带微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B中国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突破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建设中国独立自主的空间站,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科学家们蠢蠢欲动。C在河南的一场矿难中,三十三名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井下生活。D李嘉诚这位曾表态财富应该“取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富翁,挥金如土,至今已

2、向社会捐款近13.7亿美元,这位富翁还称他的“李嘉诚基金会”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解析A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望文生义。B.蠢蠢欲动,贬义词。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C.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D.挥金如土:形容任意挥霍钱财,毫不在乎。感情色彩不当。答案C2(2014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5月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的每一次对望、对话,不仅牵引着世界的神经,也相互影响。B余额宝是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去年6月发行的一款互联

3、网货币基金,到今年2月底,其投资者总人数已经突破8100万人次。C在中国敦促马来西亚加大搜救力度的同时,来自9个国家的搜寻队伍正在中国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展开搜寻工作。D作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参政议政机构,和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一样,愈来愈成为中国新闻发布的渠道和政府最高层释放政策信息的窗口。解析A语序不当;B.搭配不当“人数”不能用“人次”表示。D.主语残缺。答案C3(2014广东省潮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_,_,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_、_。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

4、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_;朗诵一首好诗歌,_;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ABC D解析首句的主语是“文学”句紧承这个主语,揭示文学是“人学”的原因。句照应“欣赏一篇好散文”,句照应“朗诵一首好诗歌”。答案D4(2014广东省惠州市模拟考试)以下是一段介绍性文字,读后请回答问题。雾与霾的主要区别包括:雾的

5、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根据以上文字,雾和霾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区别(答题时请标明序号):_答案能见度范围(能见度距离、能见度)相对湿度厚度边界特征(边界明确程度)颜色日变化(持

6、续时间)5(2014陕西省五校第三次模拟)仿照下面的示例,话题不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命运如一壶翻腾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无味。答:_答案命运如一支吸墨的笔,我们是一张洁白的纸。没有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呆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命运如一支划船的桨,我们是一条远航的船。没有桨的挥动,船只能原地不动;没有命运的汹涌,人生只会停止不前。(2014甘肃省天水一中第六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杜牧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死绥却是古来有,骁将

7、自惊今日无。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注党项:西北少数民族。金仆姑:箭名。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殳:兵器。6在诗人心目中,赵纵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答案一位威武、勇敢、尽忠的将军形象。(意思对即可。)7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手法如答“借代”也可。)8(2014河北省衡水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飞湍瀑流

8、争喧豗,_。其险也如此,_!(李白蜀道难)(3)屈心而抑志兮,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砯崖转石万壑雷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64篇(六)13.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

9、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心有暖窗不

10、畏严寒2014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生命中曾经有这样的遥想:如果有一天生命的荒原被寒风吹彻。我仍愿守着那一星点微弱的炉火,烤暖这一生的寒冷与漫长。寒冷与温暖在人生的风景区里并行不悖。生命的原初每一个人都如襁褓中的婴孩,被生命赐予的厚实温暖的“被子”严严实实地包裹,不必去经历风雨便能获得无限的关爱与庇护。随着生命的拔节,行走于人生的四季,轮回中渐渐知晓了冬的冷和春的暖。此时身上生命的“被子”已渐渐变薄了,不足以再为人挡住所有的寒冷和风雪。于是,人便会走向自己的内心。在心中用生命的阅历和体验为自己燃着一盆小小的炉火,并不断地用生命的喜乐和苦难为这小小的火加炭,让它赋予自己外界的寒冷再也侵袭不了的力量。这

11、时,我们便透过人生的这扇窗看到了一颗坚韧的属于自己的心灵,再也不必寻求谁的庇护和温暖了。林清玄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向自己的内心无限探求的智者。他说:“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有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现实的浮嚣和阴暗不能动摇其内心对光明的向往,这是一种生命的冲动。是包容一切的气度,更是不惧的大勇。只有拥有了独具特色的心窗,方可领略其内心火焰燃烧的壮美。若心灵是如何也过不去的寒冬,外界的阳光无论如何照耀也不会融化心中的坚冰,而内心若是阳光丰沛,则能与外界的光彩相互感应。可以说,内在的阳光才是真正的光源和温暖的起点。每每读到张洁的那篇我的四季都忍不住要落泪。人生的四季风景只此一回,本就值得

12、倍加珍惜。而生命的最末等来的并不一定是苦尽甘来的暖春,也许恰恰偏是那只有几点寒鸦和光秃树木的严冬。当人行至这个季节,若心窗中没有足够的光明与温暖的累积,要如何挨过这一个漫长的冬天呢?难道我们可以不要完整的一生而在秋天开始落叶之时就放弃吗?在炉边烤着自己的身体,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检点和回忆,这是真正熬过了冬天并体会到冬天之美的人儿啊。不禁自问:生命的冬天到来的时候,你会选择怎样度过?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生命的春天一定不会到来。只有懂得了在冬天里自己烤火取暖的人。才足以让春天在冰雪里一点一点融化开来,才能欣赏到人生璀璨夺目的风景。阅卷组点评:每个人都渴望温暖,畏惧严寒,本文作者娓娓道来,心中拥有暖窗,就能阻挡生命的寒冬。主题鲜明深刻。林清玄先生的名言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有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诠释了文章主旨。令人深思和感悟,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积累,文采斐然。开头从人生中的一段遥想起笔,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巧用课本素材我的四季,利用生活中的被子、内心的蝴蝶和生命的春天,形象地阐明了人生哲理,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核心亮点:妙用课本形象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