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7757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刚构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讲座(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挂篮设计及连续梁桥悬臂灌筑施工工艺中铁三局集团广珠七队2008-8-3目 录第一章 连续梁施工挂篮的设计、制造、试验1挂篮设计2 挂篮的制造及拼装3 挂篮性能试验第二章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工艺1 预施应力设备2 预施应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 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3 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第三章 连续梁、连续刚构悬臂灌注施工工艺1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2 连续梁临时支座的设置与拆除3 墩顶0#段施工工艺4 悬臂灌筑梁段施工5 边跨现浇段施工6 合拢段施工第四章 连续刚构体系转换工艺1 体系转换技术特点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合拢段施工的力学分析3 合拢段施工所用的临时锁定结构4 合拢段的临时锁定5. 合

2、拢段混凝土浇注时间地确定6. 合拢段施工的工艺流程第五章 连续梁施工线型监控1 概述2 悬臂施工预拱度的设置及施工误差的调整措施第一章 连续梁施工挂篮的设计、制造、试验1挂篮设计1.1 设计流程 挂蓝设计流程为: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选型,总体方案的确定,设计参数的确定,详细设计及绘图,挂篮试验细则的编制,厂内加工及监造,现场拼装及试验。1.2 设计原则1 挂篮构造要适应桥梁的结构形式,梁段长度、截面、高度、直、曲线变化、纵横向波纹管道的位置、竖向预应力筋的布置、腹板的宽度变化及新旧梁段混凝土搭接的需要,桥面标高及梁体线型易于控制,制造、拼装、拆卸及使用方便,作业面开阔。2 挂

3、篮结构受力尽量简洁明确,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3普通连续梁桥施工推荐采用菱形挂篮及三角挂篮,斜拉桥采用牵索式挂篮。4 挂篮设计按一次灌筑一个节段混凝土考虑荷载。5 挂篮应为无平衡重式。6 挂篮优先按一次走行设计,其次按分步走行设计。7 挂篮重量控制在最大梁段重量3050%,且不超过桥梁设计图纸规定。8 模板设计时,要考虑承受起吊、安装、振捣、拆模及走行,以及防止漏浆与拆装方便。9 对于曲线梁,外侧模板板面宜取直。10 挂篮主要结构件根据不同的材料、安装条件可选择栓接、销接、焊接。11 挂篮结构件尽量采用型钢及格构式构件,以利循环利用。12主要构件间的连接推荐采用铰接,以避免装配应

4、力。1.3 主要技术指标1.3.1 主要材料:材料选择Q235、Q345、40Cr、45#。1.3.2 安全系数:锚固、提吊系统强度安全系数K=3.0,其余一般部位K=1.5。1.3.3 主要刚度控制指标:1 底模纵梁1/400;2 底模前后托梁1/1000;3 侧模面板1/400;4 其它部位1/500。2 挂篮的制造及拼装2.1 制造技术要求1 模板面板下料对角线误差1mm。2 筋板、法兰、联接件之间及与面板之间要相互垂直,垂直度误差0.2mm。3 联接孔累计误差0.5mm。4 模板表面不平度为3/1000;测量数不得少于5处。5 模板联接错台小于1mm。6 焊接缝要满足图纸要求,焊缝表面

5、要光滑平整,焊后去除药渣。7 喷漆前要清洁结构件背部。8 所有钢材必须由国家正规厂家生产,并有材质单及产品出厂合格证书,禁用非标钢材。9 所采用的标准件,如螺栓、轴承、电机、液压系统、千斤顶、倒链等应要由正规厂家生产并有产品合格证书。2.2 拼装技术要求1 侧模板制成后,应平稳存放,防止变形。2 为减少高空作业,保证模板精度,外模(含支架)、内模、洞孔模及端模宜在岸边拼装完毕。使用时,用缆索吊机或其他吊装设备吊运到各墩安装。所有模板及其大小构件在吊运过程中,不允许与其它物体碰撞或跌落地面。以防止变形或损坏。3 模板拼装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模板支架不得停放在松土或坑洼不平的地方。模板水平放置时,

6、决不允许上面走人或堆放重物。3 挂篮性能试验为确保梁体施工顺利、安全、可靠,施工前应对挂篮进行性能测试。以检验其整体承载能力,消除非弹性变形,测试弹性变形,各主要构件受力状况与变形规律,验证挂篮设计的正确性。3.1 试验场地的选择1 宜在梁体0号(或1号)梁段完成后,直接在0号(或1号)梁段上组装挂篮,进行挂篮试验。应选择试验方法简单,费用低,实效好的方法进行试验。2 如工程工期要求紧,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加工厂内设试验台,利用预埋在试验台底梁上的竖向钢板作支承,完成挂篮加载试验;还可在工地附近选点设试验台,灌筑试验梁段,在试验梁段上组装挂篮开展试验。3.2 构件单件试验3.2.1 单件试

7、验主要观测杆件受力及变形。3.2.2 单件试验时相应的构配件,螺栓应一同检验。3.2.3 杆件受力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千斤顶张拉受力油压表测得量值,变形用油标卡尺测得,外观检查包括杆件是否出现裂缝、脱丝及异常变形等内容。3.3 整体静载试验3.2.1 主要进行挂篮整体承载力、前端挠度及各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等的测试工作。3.2.2 测试仪表及元件:测试中常采用电阻应变仪,配以应变片、传感器测得受力构件的应力、应变及拉力;用经纬仪测得挂篮在加载过程中的中线变化;用水平仪测得挂篮的整体变形及水平杆件的挠度;用百分表量得后锚杆的水平位移。3.2.3 加载方式:在桥梁上直接试验时,宜采用匀布5-6个水箱,

8、向水箱内分级充水进行加载。也可以通过地垅、承台生根,通过钢丝绳、滑轮及传感器等把力分级加在挂篮上;在厂内作试验时,利试验台及预埋于试验台底梁上的竖向钢板作支承,通过设置于竖向钢板间上下加载钢梁间的千斤顶进行加载;采用试验梁段作试验时,利用灌筑2号梁段混凝土重量及外加荷载加载。3.2.4 加载等级:根据挂篮结构设计的允许承载能力,分5-8级逐级加载至最大允许承载力。每级加载间隔时间为30分钟,持荷15分钟,满载后,持荷12小时。3.2.5 受力测试:在主梁支点处(主构架支点处,各构架受力杆件上)、前后托梁、纵梁、后锚杆(带)上贴设应变片,在下限位处安设百分表,在斜拉带(前吊杆)上安设传感器(或应

9、变片),通过电阻应变仪测得各级荷载下,各受力构件的应力、应变及拉力值。与此同时,用经纬仪测量挂篮中线;用水平仪测量主梁前端、前后托梁及纵梁等水平杆件挠度;用百分表量测水平位移。并把测得各项数据分别记录于预先设计的表格中。3.2.6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得与各项数据,经计算、观察分析,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对照比较,符合下列四种情况者,则认为挂篮设计合格,否则应更改设计。1 挂篮整体结构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整体结构稳定,结构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内;2 各构件杆件没有断裂与塑性变形现象;3 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相符或基本相符;4 主要构件的测试应力、应变与位移值不大于设计值。3.4 整体走行试验3.4.1为

10、检验挂篮的整体刚度,走行系统的性能及测量挂篮走行主锚件、主锚梁、反扣轮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对挂篮应进行走行试验。3.4.2 若挂篮走行平稳,制动有效,能够最终同步到位,即认为挂篮整体走行可行。第二章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工艺1 预施应力设备1.1 设备的选用1.1.1张拉千斤顶的选用与预应力过程中预应力筋锚下的控制应力有关。为保证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准确性及便于处理在张拉过程中的滑丝现象,千斤顶宜按下列原则选用。1 千斤顶校验系数不大于1.05。2 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1.5倍。1.1.2 张拉油泵张拉油泵的选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两者的选用与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与千斤顶油压面

11、积(活塞面积)有关。即:式中:Pu计算油压表的读数或油泵的最小使用油压数(MPa); P 预应力钢筋张拉力(N) Fu张拉千斤顶工作油压面积(mm2)油泵额定油压数一般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油泵容量应为张拉千斤顶总输压量的150%以上。1.1.3 油压表油压表的选用要与油泵及张拉千斤顶配套。实际选用油压表最大读数为1.43-1.67Pu(即油压表最大能力的60-70%),以保证油压表能较长时间使用与工作的准确度。实际选用还应遵循以下几点:1 油压表选用要高于1.0级精度表。2 油表表盘直径应大于15cm,读数分格应不大于1MPa。3 油表应为防震油表。1.2 千斤顶校验千斤顶在张拉作业前必须经

12、过校正,确保其校正系数。其校正程序如下:1.2.1 千斤顶与校正过的油压表配套编号。千斤顶、油压表及油泵安装好后,试压3次,每次加压至最大使用压力的110%,加压后维持5分钟,其压力下降不超过3%时,即可进行正式校正工作。1.2.2 校正方法 1压力环(测力计)校正法:将千斤顶、油压表及压力环(测力计)安装在固定的加力架间,向顶内充油,按油压表每5MPa压一级,测出相应的压力环的压力。则:图3-1 采用压力环校正千斤顶 2 压力机校正法:将千斤顶、油压表安装在压力机上,先向顶内充油(约1/3行程),将泵的回路关紧,然后用千斤顶压力机,每50kN一级,测得相应的压力表读数。则: 3传感器校正法:

13、将千斤顶、油压表及传感器安装在固定的加力架间,向顶内充油,按油表每5MPa压一级,测出相应传感器的压力。则: 上述三法之一校正三次,取其平均值即为千斤顶校正系数。当千斤顶校正系数小于1.02,则按1.02采用;校正系数在1.02-1.05之间,则按实际数采用;如校正系数大于1.05,则该千斤顶不能采用。1.2.3 校正千斤顶的压力试验机的检验期限不得超过一年。1.2.4 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1 千斤顶已张拉50次者。 2 千斤顶校正期限已达一个月。 3 千斤顶经过大修,或漏油严重,经拆修以后。1.3 油压表的校验1.3.1 当油压表使用后,已张拉了200束钢铰线时,或按时间

14、规定一星期至三个月(按使用频繁程度及工作条件具体确定);及更换用油规格或使用或超过允许偏差、发现异常故障(预应力筋张拉时连续断裂、伸长值相差超过过大等)时,均应用精度为0.4级的标准表进行校验。1.3.2 校验方法:在油泵出口处接一三通管,分别接上标准表与被校验的油表,按每2MPa一级的逐级加压,分别记录两只表的读数,直到超过最大压力为止。依次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其校正系数: 式中:P校被校正表读数 P标标准表读数1.3.3 校正过的油压表应达到以下精确度:1 每作一次检定时,无论增压或降压,其误差不超过基本允差。 2每级(加压或减压)检定时,先后两次压力表读数的差值(来回差)不超过基本允差的

15、1%。 3仪表指针在分度盘范围内移动平稳,移动中当用手轻抬外壳时,指针的摆幅不超过基本允许差的一半(0.5%)。2 预施应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 检查梁悬段混凝土是否达到张拉强度; 2 清除锚垫板上的混凝土,检查锚垫钣是否与孔道垂直,如有偏差用楔形垫圈校正; 3 检查锚垫板下的混凝土是否有蜂窝与空洞,必要时需采取补强措施; 4 用空气压缩机向孔道内压风,清除孔内杂物; 5 在锚垫上标出锚圈安放位置; 6 计算钢铰线理论伸长值。3 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3.1 孔道摩阻的测试用2500kN传感器、应变仪、千斤顶、高压油泵、精密压力表等仪器设备对孔道做摩阻的测定。3.1.1试验布置图3-2孔道摩阻试验布置图3.1.2 试验方法 1 根据试验布置图安装传感器、锚具、锚垫板、千斤顶。 2 锚固端千斤顶主缸进油空顶200mm(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