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常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57755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概论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学概论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学概论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学概论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学概论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概论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概论常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常识1、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之父,德国哲学家)的美学专著美学(Aesthetik)等卷 的出版,从此,美学成为一门有别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艺术理论等的独立学科。2、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 感)这两大方面。3、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两条基本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逻辑与历史结合。4、毕达哥拉斯“美在形式说”柏拉图、黑格尔“美在理念说” 苏格拉底、孟德斯鸠“美在典型说”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5、美的本质: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美是一种特殊的

2、社会价值。6、为什么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宇宙太空的万事万物,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正如无所谓真、无所谓伪,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尽管那个时候,日月星辰, 山水花鸟都早已存在,并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但那不过是一些纯粹的自然的存 在物而已,还未取得美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属性和价值。相对于人的意识,相对于个人来说, 事物的美同真、善一样,都是客观的;然而,真、善、美,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直社会 价值,它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否则,它们就会失去自己依赖的社会依据。所以,美是客 观的、是社会的。7、为什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马克思说:“人的类特

3、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认识。 首先,人的本质力量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 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对象世界中只有通过具体的感 性形式,显示了人所特有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的事物和现象,才是美的。其次,人的本质力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生产劳动和整个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再次,人的本质力量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它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所达到的相对水平。因此,美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发展的、变化的,它总是随着人的创造 力的不

4、断提高,经历着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所以,人的本质力量通过鲜明的,生动的感性形象的对象化就是一种美。所谓美是人的本质 力量的感性显现,正是指客观对象的感性形象,体现了真与善相统一的审美价值而言。8、美的特征: 形象性: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用感官可以感觉得到的。 感染性:美的事物往往以情动人,以理启人,以形悦人。它不依赖于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 感受和判断,而依赖于客观的社会实践,其审美活动不是理智的、认同和欲望的满足,而是 情感的满足。 创造性:创造是艺术的生命,有无创造性是衡量事物美丑的标志之一。 进步性:美的事物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9、为什

5、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价值不同于物的自然属性,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 类的社会实践中。因此,要探究美的规律,把握审美属性的本质,不能到物的自然属性中去、 寻找,也不能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去寻找,而应该到人的整个社会实践中,首先是到人的生产 劳动中去寻找答案。(如是论述题,则加第 10题答案)10、真、善、美的辨证关系。真认识关系,善功利关系,美审美关系。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三大价 值。真,是指各个物种自身的自然状况及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凡是美的东西,一般说来首先 都应当是真的,是蕴含和符合客观规律性的,这在人类社会及其产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善的内容用感性形式显

6、现,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 值。美不能离开真与善,不能违背真与善,这只是真、善、美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美又有自身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不能同真、善简单等同,更不能以真、善加以取代。狄德罗 说:“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 真就变成美了,善也变成美了。”也就是说,只有当真与善以“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 表现出来,它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具有美的价值。11、审美价值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美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美 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美的相对性必然同绝对性相联系而存在。

7、另一方面,事物的相对 美是延伸发展的,组成了事物的绝对美。1、什么叫现实美? 现实美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即存在于客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2、美的分类: 研究角度不同、对美的本质的理解的差异,分类如下: 哈奇生,把美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这样两种美:“实在的美”、“相对的美”。 康德,认为美不在于事物的存在,而只有“自由美”和“附庸美”。鲍桑葵,把美分为“浅易的美”和“艰奥的美”。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与艺术美。3、现实美的地位。(加现实美的定义)首先,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其次,从现实

8、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看,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再次,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美。4、什么是社会美?社会生活及其现象的美都属于社会美。分为:社会实践主体的美,社会实践过程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5、社会美的特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与社会功利相关联,与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6、人的美包括形体美与人格美。人的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晶、综合。7、自然美指自然事物及其现象的美。8、名解:“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包括主客体两方面的关系。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所谓“化”,就是指主体利用、改造客体,在客体中实现自身的本 质力量的过程。通过这个“化”的过程

9、,客体自然界就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这种“人化 的自然”的实现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界是通过人的劳动实践而被“人化”的, 人化了的自然就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人的 对象化的自然。9、自然的人化与自然美的关系。 自然界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自然界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而获得审美价值。 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显示审美意义。10、自然美的特征。 形式性:自然美以形式为主,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高低等。 自然性:自然美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自然事物的物质属性。 多义性:自然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从而产生自然美

10、的多 义性。 稳定性:自然美不因时代、阶级、民族的不同而变化。1、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美存在于各类艺术作 品的审美意象之中,凝聚并显现于特定的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2、艺术美的本质。 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社会美为艺术美提供内容,自然美为艺术美提供形式。 现实美的缺陷使艺术美的出现成为必然。 现实美的缺陷:芜杂、分散、易逝、受某种条件的局限。 艺术美的优点:纯粹、集中、不容易消逝。 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加工改造)。3、艺术美的特征: 客观形象性 主观情感性 愉悦性 创造性 集中性 纯粹性 永久性。 是艺术美的特殊价值。4、丑的定义:不符合或逆社会发展

11、规律而动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底于或偏离正常事 物的尺度。丑的特征:1)丑的事物是违背自身正常发展规律的。2)丑的事物外在组合形式凌乱、不怡人。3 )有碍于人生健康。5、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如何? 艺术创作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展览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而是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美好的理想。通过对生活丑的否定,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这是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奥秘,艺术得表 现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在艺术中丑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丑衬美 丑中见美 丑转化为美(化丑为 美)。6、生活中的丑为什么会转化成艺术中的美?第五题答案再加一段话:由于艺术家们活灵活现地揭露了艺术作品中任务形象的丑恶灵

12、 魂,才使这些反面典型成为对实际生活中这些丑类的否定,从而具有了审美价值,转化为美 的意象。人们在欣赏这些意象时,也能得到一种审美的满足。7、艺术美的特殊价值(与现实美相比)。 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 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 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四1、崇高(名解)西方第一个提出“崇高”这个术语的是古罗马时期朗基驽斯的论崇高。博克是第一个将 “崇高”作为美学范畴来研究的。崇高是主体与客体,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客观规律暂时处于对立冲突的情况下,客体压倒主 体,客观规律压倒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甚至造成主体的流血牺牲、痛苦毁灭,但这种牺牲能 够唤起人们奋起、前仆

13、后继,把握客观规律,制服客体,从失败走向成功。这种指向成功的 内容与暂时处于劣势的形势之间的冲突碰撞和激荡。2、大致说来,在近代美学的范畴体系中,广义的美是包括各种形态的美的总称;狭义的美, 则是指优美,它与崇高、滑稽等范畴并列,它以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为特征。悲剧是崇高的最 高形态。3、何谓“悲”: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悲剧的特点:悲剧的对象、中心是人。悲剧包含深刻的社会 历史内容。 表现人的伟大崇高。 悲剧的审美效果既积极又消极。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引起 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的教育意义。恩格斯说:悲剧的本质正 是

14、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悲剧包括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 缚的普罗米修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悲剧渊源于古希腊人的酒神颂歌。4、滑稽:从感性形式看,是事物、言行的不伦不类的组合;从内容看,它是被历史否定了 的东西,它底于或偏离正常的历史尺度。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可称为喜剧、喜、喜剧性。 “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喜剧的特点:形式压倒内容 是历史的必然 本质是丑 审美效应是笑。5、应该怎样看待现代派、后现代派对于丑的表现与推崇?19 世纪末到整个 20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矛盾更加激化,人们时时处处都深切感受到

15、物质对 精神,客体与主体,社会与个人的对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而又有所追求的美学家、 艺术家,从对现实的迷惘、怀疑,发展到悲观、绝望。他们难以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愉悦, 因而借丑的讴歌来抒发自身的激愤;他们凭借科学的知识,认识到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 并不可能完全没有兽性,因而以为兽性、丑恶同人性、美善一样,都是人的品格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而不能以科学的世界观来区分现实生活中人性增值与贬值。所以,他们倾情于丑, 觉得丑能引起“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这种审美追求,虽是一种宣泄,一种抗争,却并不符合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也无助于人们 明辨美丑、善恶,从而奋起改造这恶的、黑暗的、不合理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派、后现代派往往只能在具有先锋意识的人文精英中才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而难以为大众所赞同的原因。6、优美:是实践主体与客体、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所呈现出来的美。这种和谐体现在主 客体的统一关系中,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美的完满性的浑然交 融。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征:和谐。五1、号称“现代美学之父”的费希纳,1876 年出版了他的美学导论一书,提出要把“自 上而下的美学”和“自下而上的美学”区分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