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7401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中华民国七十七年六月廿九日台劳安二字第一三四四七号令发布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六月三十日台87劳安二字第二七三五号令修正部份条文(修正 1,71,73,76,84,87,92,97,98,100,113,171,174,178,188,192,218,240.242.244.245等各条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则依劳工安全卫生法第五条规定订定之。第二条本规则所称高压气体如左一、在常用温度下,表压力(以下简称压力。)达每平方公分十公斤以上之压缩气体或温度在摄氏三十五度时之压力可达每平方公分十公斤以上之压缩气体,但不含压缩乙炔气。二、在常用温度下,压力达每平方公分二公斤以上之压缩乙炔

2、气或温度在摄氏十五度时之压力可达每平方公分二公斤以上之压缩乙炔气。三、在常用温度下,压力达每平方公分二公斤以上之液化气体或压力达每平方公分二公斤时之温度在摄氏三十五度以下之液化气体。四、前款规定者外,温度在摄氏三十五度时,压力超过每平方公分零公斤以上之液化气体中之液化氰化氢、液化溴甲烷、液化环氧乙烷或其它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液化气体。第三条本规则所称特定高压气体,系指高压气体中之压缩氢气、压缩天然气、液氧、液氨及液氯、液化石油气。第四条本规则所称可燃性气体,系指丙烯、丙烯醛、乙炔、乙醛、氨、一氧化碳、乙烷、乙胺、乙苯、乙烯、氯乙烷、氯甲烷、氯乙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氰化氢、环丙烷、二甲胺、氢、

3、三甲胺、二硫化碳、丁二烯、丁烷、丁烯、丙烷、丙烯、溴甲烷、苯、甲烷、甲胺、二甲醚、硫化氢及其它爆炸下限在百分之十以下或爆炸上限与下限之差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之气体。第五条本规则所称原料气体系指前条规定之气体及氧气。第六条本规则所称毒性气体,系指丙烯、丙烯醛、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氯、氯甲烷、氯丁二烯、环氧乙烷、氰化氢、二乙胺、三甲胺、二硫化碳、氟、溴甲烷、苯、光气、甲胺、硫化氢及其它容许浓度(系指劳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标准规定之容许浓度。)在百万分之二百以下之气体。第七条本规则所称容器,系指纯供灌装高压气体之移动式压力容器。第八条本规则所称灌气容器,系指灌装有高压气体之容器,而该气体

4、之质量在灌装时质量之二分之一以上者。第九条本规则所称残气容器,系指灌装有高压气体之容器,而该气体之质量未满灌装时质量之二分之一者。第十条本规则所称超低温容器,系指可灌装摄氏零下五十度以下之液化气体,并使用绝热材料被覆,使容器内气体温度不致上升至超过常用温度之容器。第十一条本规则所称低温容器,系指使用绝热材料被覆或利用冷冻设备冷,使容器内气体温度不致上升至超过常用温度,供作灌装液化气体之前条以外之容器。第十二条本规则所称储槽,系指固定于地盘之高压气体储存设备。第十三条本规则所称可燃性气体低温储槽,系将大气压时沸点为摄氏零度以下之可燃性气体于摄氏零度以下或以该气体气相部分之常用压力于每平方公分一公

5、斤以下液态下储存,并使用绝热材料被覆或利用冷冻设备冷,使槽内气体温度不致上升至常用温度之储槽。第十四条本规则所称气体设备,系指制造设备(不含与制造有关所用之导管。)中拟制造之高压气体之气体(包括原料气体。)流通之部分。第十五条本规则所称高压气体设备,系指气体设备中有高压气体流通之部分。第十六条本规则所称处理设备,系指以压缩、液化及其它方法处理气体之高压气体制造设备。第十七条本规则所称减压设备,系指将高压气体变换为非高压气体之设备。第十八条本规则所称储存能力,系指储存设备可储存之高压气体之数量,其计算式如左一、压缩气体储存设备Q = (P+1)V1二、液化气体储存设备W = 0.9wV2三、液化

6、气体容器:W=V2/C算式中Q:储存设备之储存能力(单位立方公尺)值。P:储存设备之温度在摄氏三十五度(乙炔气为摄氏十五度)时之最高灌装压力(单位:每平方公分之公斤数)值。V1:储存设备之内容积(单位:立方公尺)值。W:储存设备之储存能力(单位公斤)值。w:储槽于常用温度时液化气体之比重(单位:每公升之公斤数)值。V2:储存设备之内容积(单位:公斤)值。C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值。第十九条本规则所称处理能力,系指处理设备或减压设备以压缩、液化或其它方法一日可处理之气体容积(换算于温度在摄氏零度、压力为每平方公分零公斤状态时之容积。)值。第二十条前条所称冷冻能力,依左列规定一、使用离心式压缩机之制造

7、设备,以该压缩机之原动机额定输出一二瓩为一日冷冻能力一公吨。二、使用吸收式冷冻设备,以一小时加热于发生器之入热量六千六百四十仟卡为一日冷冻能力一公吨。三、前二款规定者外,依左列计算RV/C算式中R:一日之冷冻能力(单位:公吨)值。V:以多段压缩方式或多元冷冻方式之制造设备,依左列(一)计算所得之数值;回转活塞型压缩机,依左列(二)计算所得之数值;其它以压缩机一小时标准回转速度之活塞压缩量(单位:立方公尺)值。(一)VH+0.08VL(二)600.785tn(D2-d2)算式中VH:于压缩机额定回转速度时最终段或最终元气筒一小时活塞压缩量(单位:立方公尺)值。VL:于压缩机额定回转速度时最终段或

8、最终元之前一气筒一小时活塞压缩量(单位:立方公尺)值。t:回转活塞之气体压缩部分之厚度(单位:公尺)值。n:回转活基一分钟之标准回转数值。D:气筒内径(单位公尺)值。d:回转活塞之外径(单位公尺)值。C:依冷媒气体决定之中央主管机关之指定值。第二十一条本规则所称移动式制造设备,系指可于地盘上移动之制造(含与该制造有关之储存或导管之输送。)设备。第二十二条本规则所称固定式制造设备,系指前条规定之移动式制造设备以外之制造设备。第二十三条本规则所称液化石油气制造设备如左第一种制造设备系指设有储槽或导管之固定式制造设备(不含加气站)。第二种制造设备系指未设有储槽或导管之固定式制造设备(不含加气站)。第

9、二十四条本规则所称供应设备如左一、第一种供应设备在供应事业场所以灌气容器或残气容器(含储存设备及导管之输送。)供应液化石油气之各该设备。二、第二种供应设备前款以外之从事供应液化石油气时之各该设备。第二十五条本规则所称加气站,系指直接将液化石油气灌装于固定在使用该气体为燃料之车辆之容器之固定式制造设备。第二十六条本规则所称冷冻机器,系指专供冷冻设备使用之机械,且一日之冷冻能力在三公吨以上者。第二十七条本规则所称制造事业单位如左一、甲类制造事业单位使用压缩、液化或其它方法处理之气体容积(系指换算成温度在摄氏零度、压力在每平方公分零公斤时之容积。)一日在三十立方公尺以上或一日冷冻能力在二十公吨(适于

10、中央主管机关规定者,从其规定。)以上之设备从事高压气体之制造(含灌装于容器;以下均同。)者。二、乙类制造事业单位:前款以外之高压气体制造者。但冷冻能力以三公吨以上者为限。第二十八条本规则所称特定高压气体消费事业单位系指设置之特定高压气体储存设备之储存能力适于左列之一或使用导管自其它事业单位导入特定高压气体者。一、压缩氢气之容积在三百立方公尺以上者。二、压缩天然气之容积在三百立方公尺以上者。三、液氧之质量在三千公斤以上者。四、液氨之质量在三千公斤以上者。五、液氯之质量在一千公斤以上者。第二十九条本规则所称特定液化石油气消费事业单位系指设置之液化石油气储存设备之储存能力,其质量在三千公斤以上或使用

11、导管自其它事业单位导入液化石油气者。第三十条本规则所称一般液化石油气消费事业单位,系指前条以外之液化石油气消费事业单位。第二章制造安全设施第一节甲类制造事业单位之固定式制造设备及第一种制造设备第三十一条事业场所应有明确之境界线,并于该场所外面设置容易辨识之警戒标示。第三十二条冷冻设备之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或承液器及此等间之配管,不得设置于堆积有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危险性物质(以下简称危险性物质。)或烟火场所之附近。第三十三条自可燃性气体制造设备(以可燃性气体可流通之部分为限;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者除外。)之外面至处理烟火(不含该制造设备内使用之烟火。)之设备,应保持八公尺以上距离或设置防止可燃

12、性气体自制造设备漏泄时不致流窜至处理烟火之设备之措施。第三十四条自可燃性气体制造设备之高压气体设备(不含供作其它高压气体设备之冷用冷冻设备。)之外面至其它可燃性气体制造设备之高压气体设备(以可燃性气体可流通之部分为限。)应保持五公尺以上距离,与氧气制造设备之高压气体设备(以氧气可流通之部分为限。)应保持十公尺以上距离。但依第八十条之导管设置规定设置之配管,不在此限。第三十五条自储存能力在三百立方公尺或三千公斤以上之可燃性气体储槽外面至其它可燃性气体或氧气储槽间应保持一公尺或以该储槽、其它可燃性气体储槽或氧气储槽之最大直径和之四分之一以上较大者之距离。但设有水喷雾装置或具有同等以上有效防火及灭火

13、能力之设施者,不在此限。第三十六条可燃性气体储槽应涂以红色或在该槽壁上明显部分以红字书明该气体名称。第三十七条储存能力在一千公吨以上之液化可燃性气体或液化氧气储槽及储存能力在五公吨以上之液化毒性气体储槽或以毒性气体为冷媒气体之冷媒设备之承液器内容积在一万公升以上者之四周,应设置可防止该液化气体自储槽漏泄时流窜至他处之防液堤。前项防液堤内侧及自其外面十公尺范围内不得设置该储槽之附属设备以外之设备。但左列设备,不在此限一、设置于防液堤内侧者与各该储槽有关之低温储槽之输液设备、惰性气体储槽、水喷雾、撒水装置(含储槽外面至防液堤间超过二十公尺时可自防液堤外侧操作之灭火设备)、气体漏泄探测警报设备之感应

14、部、除毒设备之吸引漏泄气体之部分,照明设备、计测设备、排水设备、配管、配管架台及上列设备之附属设备及被认不妨碍安全之设备。二、设置于防液堤外侧者(一)与该储槽有关之输液设备、惰性气体储槽、冷冻设备、热交换器、气化器、气体漏泄探测警报设备、除毒设备、照明设备、供防止扩散漏泄气体而设置之构筑物、计测设备、配管、配管架台及上列设备之附属设备。(二)导管或配管(膨胀接头以外之部分以距地面在四公尺以上高度者为限。)及其架台、消防设备、该事业场所设置之通路、具有可承受地盘荷重而埋设于地下之设施。(三)除本款前列者外,被认不妨碍安全之设备。储存毒性气体之液化气体储槽,其前项范围之距离,应依左列规定一、毒性气体中可燃性气体,应保持次表甲所示之距离。二、毒性气体中前款以外之气体,应保持次表乙所示之距离。5X10001000X甲10乙8第三十八条设置可燃性气体制造设备或冷媒设备之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或承液器及此等间之配管(以制造可燃性气体或毒性气体之制造设备者为限。)之厂房,不得因可燃性气体或冷媒气体之漏泄致使其滞留于厂内之构造。第三十九条可燃性气体、毒性气体及氧气之气体设备(除高压气体设备及空气取气口外。)应具气密之构造。第四十条冷冻用高压气体之制造设备应具有不因振动、冲击或腐蚀等致使冷媒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