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57323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设计原则的这三个方面是与设计审美表现的三个不同层次,(即实用美、形式美和艺术美密切相关的)。形式的基本内容为: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 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元素的基本内容为:文化、历史、民族、地域、气候等,设计是情感自我表达和审美大众化的实现。2. 现代设计的设计原则是在“ 需要、形式、元素”三要素之间的交互平衡。现代设计的三个要素之中,有时其中某个要素占主要地位,有时某两个要素占主要地位,有时三者都强调。设计首先应强调它的实用功能,而后强调形式美的需要,其他是艺 术性的体现及元素的选择,因此设计应体现科技性、经济性和艺术性。3. 设计的核心 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

2、的过程,设计求新、求异、求变,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 。设计的人性化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4. 设计的共性(1)为人类服务是首要也是其任务基础。(2)改变现状是主要手段。“设计”都是以满足人类生存为基础,改变人类生 活现状为目的。 推陈出新是“设计”的精髓 ,(3)体现时代特点是普遍特征 。5. 在哲学心理学的时代,心理学则被认为是阐释心里的学问,德国哲学家沃尔夫(B.WoIff)所著的理性心理学(1732年)、经验心理学(1734年)问世以后,“心理学”这一名词才得到公认和流行。6. 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 冯特(W.Wundt,18321920)受

3、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 验室之后,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7.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用户消费者;8.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生存,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自我实现10. 好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在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1. 人机关系实现的目标:安全 健康舒适 高效12. 设计心理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1、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升产品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满意度2、完善学科体系,揭示消费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13. 优秀设计的

4、三个特点:1、引起观众的注意和重视2、观众把这样的作品看成是自己最需要的东西3、看完以后不容易忘记,对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有很强的记忆,使观众 感觉到是一种具有天赋的创造力14.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5. 知觉就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16. 感觉与知觉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2.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3.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17. 视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18. 光线的方式1、直射光2、折射光3、投射光4、反射光19. 光的功能1、映照光(基本照明)2、造型光(重点照明)3、装

5、饰光(营造氛围,增加层次)4、导向光(引导受众行走方向)20. 人际距离:密切距离( 15 厘米之内)人体距离(个人距离)(45-75 厘米)社交距离 ( 1.2-2.1 米)公众距离 ( 3.6-7.5 米)21. 张力运动感1、向上张力感2、曲线分离感3、不平衡感4、放射开放感22. 设计的需要 设计的具体领域虽然千差万别, 但目的都是一个: 改善人、 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笼统的说,设计的需要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 功能需求2. 审美需求3. 文化需求23. 3R 设计理论1. 减量化( reducing )2. 再使用( reusing )3. 再循环( recycling )24

6、. 提出交往行为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根据其背后的合理性将人的行为分为三类一是目的行为二是戏剧行为三是交往行为25.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的三个主要成分:认知:情感:意志26. 卡耐基 梅隆大学 设计学院 布恰南 教授所说:“设计师, 不要简单地制造一件产品或物品, 而应创造一种有力的说服。 27. 设计说服的要素(1)信息源(2)信息媒介( 3)设计信息(4)接受者28. 设计说服的手段:1. 晓之以理2. 动之以情3. 符号性说服29. 消费者决策的方式1. 被动决策2. 经济决策3. 情绪决策4. 认知决策30. 情感设计的法则(1)、感官刺激(2)、

7、理性和效率感(3)、人格化( 4)、幽默感(5)、符号与象征(6)、叙事性和故事化(7)、自我实现的情感31. 设计艺术中的人格化:产品的人格化,环境的人格化,品牌的人格化32. 当前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分析1、面子心理2、从众心理3、名人心理4、贪占便宜 5、炫耀心理6、恐惧心理7、弥补心理8、习惯心理9、攀比心理33. 美的类型:形式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设计美34. 美的形态 : 优美、壮美、悲剧、喜剧35. 审美知觉的特征:(1)审美知觉的整体性(2)审美知觉的选择性(3)审美知觉的恒定性(4)审美知觉的理解性(5)审美知觉还具有情感性36. 审美标准的类型 :1. 形式美法则;2.

8、 意蕴尺度 ;3. 快感层次 ;37. 形式美法则包括 :;过渡与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安定与轻巧 ; 节奏与韵律 ;尺度与比例 ;多样与统 呼应 ; 重点与一般 ;38. 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 知识素养2) 创新设计能力3) 个性品质4) 设计师的人格要求39. 设计师心理包括哪几方面?(一)设计表现的心理(二)培养好的设计心理40. 分析儿童消费心理特点,谈谈如何开发儿童用品市场1) 从纯生理需要逐渐发展为带有社会性的需要2) 从模仿型消费逐渐发展为带有个性特点的消费3) 消费情绪从不稳定发展到比较稳定 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策略 注重商品外观。增强商品吸引力 注重广告宣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树立品牌形象41. 分析女性的消费心理特点,并加以举例说明1. 强烈的购买动机2. 求实的购买心理3. 富有联想,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4. 从众心理5. 自信心不强6. 爱美心理7. 注重直观8. 讲究服饰42. 影响工业设计的心理因素有哪些?1. 影响产品人机界面的心理因素2. 影响产品造型设计的心理因素3. 影响产品设计战略的心理因素43. 在室内设计中,应注意哪些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一)领域性和人际关系(二)私密性与尽端趋向(三)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需要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通盘考虑(四)从众与趋光心理(五)依托的安全感(六)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