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检验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57236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检验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粮油检验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粮油检验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粮油检验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粮油检验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油检验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检验技术(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油检验技术一、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那么1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那么 试行规定了储藏粮品质控制指标,见表3、表4、表5 表3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工程籼稻谷粳稻谷宜存不宜存陈化宜存不宜存陈化回归评分值,分70707070脂肪酸值,mgKOH/100g2525-32322525-3535粘度,mm2/S4.54.5-2.52.51010-44品尝评分值,分7070-60607070-6060色泽气味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有异味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有异味 表4 小麦和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工程小麦玉米宜存不宜存陈化宜存不宜

2、存陈化回归评分值,分7070脂肪酸值,mgKOH/100g4040-7070粘度,mm2/S44面筋吸水量,%180180品尝评分值,分7070-60607070-6060色泽气味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有异味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有异味 表5 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工程大豆宜存不宜存陈化粗脂肪酸价,mgKOH/100g3.53.5-55蛋白质溶解比率,%7575-6060色泽气味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有异味2 回归评分值(Y)计算公式:Y籼稻=70.7+0.07X发芽率-0.25X脂肪酸值+1.70X粘度Y粳稻=86.3+0.005X发芽率-0.61X脂肪酸值Y玉米=80.5+0.10X发芽率-

3、0.34X脂肪酸值说明:为了计算回归评分值,需要检验发芽率3 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3.1 储存品质控制指标适用于平安水分条件下正常储存的无污染的粮油。3.2 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划分把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划分为两局部:品尝评分值作为品尝指标局部,其它指标作为理化指标局部。3.3 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3.3.1 稻谷 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稻谷;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稻谷。3.3.2 小麦 有一项理化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小麦;判定小麦是否陈化,那么以品尝指标为准。“宜存和“不宜存的品尝指标

4、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3.3.3 玉米 回归评分值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其它储存品质控制指标,有一项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玉米;判定玉米是否陈化,那么以脂肪酸值为准。3.3.4 大豆 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大豆;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大豆。3.3.5 食油 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食油;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食油。3.4 除每年两次常规性的检测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外,还应根据储存过程中粮油的具体情况,随时扦样检测其品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粮油

5、损失。3.5 其它类稻谷的归属 其它类稻谷的归属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部门自行规定,其中省间调拨稻谷按调出方规定执行。二、试验方法(一) 样品 除执行GB5490和GB5491外,对于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等主要粮油品种还要执行下述规定。 1单位代表数量: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储存条件、200T的粮油为一个扦样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检验单位;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储存条件、200T的粮油,以200T为一个扦样单位,以整个货位为一个检验单位。 为了保证储存质量,根据储存实际情况,还要考虑扦取粮油品质容易变化部位的样品。假设有局部发热、潮湿、

6、发霉、变质等情况时,那么须适当增加扦样份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2样品登记:为准确反映储存粮油品质变化情况,扦样时除扦样单登记外,还要详细记录其它有关情况,包括:收获年度、入库时间、原始水分、储存条件、储存方式,以及虫害、发热、发霉、潮湿、药剂熏蒸、是否经过烘干处理等情况。 3样品保管与处理:样品应装在玻璃瓶或塑料袋内,存放在低温枯燥处,并尽快安排分析测定。粉碎的样品必须及时测定,当天不能测定(脂肪酸值要当天测定),应放置在冰箱内暂存。 为确切反映各测定指标间的关系,要求同一样品的各项指标测定工作应在同一时间(3天)内完成,其中发芽率按标准规定时间执行。(二) 水分测定法按GB 54978

7、5执行水分测定法(GB 5497-85)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含水量的测定。1 105恒重法1.1 仪器和用量1.1.1 电热恒温箱;1.1.2 分析天平:感量0.001g;1.1.3 实验室用电动粉碎机或手摇粉碎机;1.1.4 谷物选筛;1.1.5 备有变色硅胶的枯燥器(变色硅胶一经呈现红色就不能继续使用,应在103140温度下烘至全部呈蓝色后再用)。1.1.6 铝盒:内径4.5cm、高2.0cm。1.2 试样制备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一定样品,按下表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试样制备表粮种分样数量,g制备方法粒状原粮和成品粮3050除去大样杂质和矿物质,粉碎细度通过1.5mm圆孔筛的不少于90%

8、大豆3050除去大样杂质和矿物质,粉碎细度通过2.0mm圆孔筛的不少于90%花生仁、桐仁等约50取净仁用手摇切片机或小刀切成0.5mm以下的薄片或剪碎花生果、茶籽、桐子、蓖麻籽、文冠果等约100取净果(籽)剥壳,分别称重,计算壳、仁百分比;将壳磨碎或研碎;将仁切成薄片棉子、葵花子等约30取净籽剪碎或用研钵敲碎油菜籽、芝麻等约30除去大样杂质的整粒试样甘薯片约100取净片粉碎,细度同粒状粮甘薯丝甘薯条约100取净丝、条粉碎,细度同粒状粮1.3 操作方法1.3.1 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1052。1.3.2 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

9、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至1h取出,置于枯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1.3.3 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合(W0)称取试样约3g,对带壳油料可按仁、壳比例称样或将仁、壳分别称样(W1,准确至0.001g)。1.3.4 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温度下烘3h(油料烘90min)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枯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再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如后一次重量高于前一次重量,以前一次重量计算(W2)。1.4

10、结果计算 粮食、油料含量按公式(1)计算:式中:W0铝盒重,g; W1烘前试样和铝盒重,g; W2烘后试样和铝盒重,g。 对带壳油料按仁、壳分别测定水分时,那么带壳油料含水量按公式(2)计算: 水分(%)=M1A+M2(1-A)(2)式中:M1仁水分百分率,%; M2壳水分百分率,%; A出仁总量百分率,%。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采取其他方法测定含水量时,其结果与此方法比拟不超过0.5%。2 定温定时的烘干法2.1 仪器和用具:同1.1。2.2 试样制备:同1.2。2.3 试样用量计算:本法用定量试样,先计算铝盒底面积,再按每平

11、方厘米为0.126g计算试样用量(底面积0.126)。如用直径4.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2g;用直径5.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3g。2.4 操作方法 用已烘至恒重的铝盒称取定量试样(准确至0.001g),待烘箱温度升至135145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送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5min内,将烘箱温度调到1302,开始计时,烘40min后取出放枯燥器内冷却,称重。2.5 结果计算 定温定时法的含水量计算与1.4同。(三) 发芽率按GB/T5520-85执行。 种子发芽试验是种子发芽能力的一种检验方法。发芽能力的大小与种子播种后的出苗整齐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发芽能力的大小是用发芽率和发芽势来

12、表示的。发芽率是指已发芽种子粒数占试样粒数的百分率,发芽率高,表示无生命种子少;发芽势是指在发芽试验初期的一定天数内已发芽种子粒数占试样粒数的百分率,发芽势大,表示种子发芽较快,出苗的整齐度大。发芽率和发芽势是种子分级标准中最重要的检验工程。 种子发芽条件 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有水分、温度和氧气,三者缺一不可。还有极少数种子发芽时需要光照(如烟草种子),但是多数种子在黑暗中或光照中都能正常发芽。 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时的首要条件,各种种子发芽时的吸水量因化学成分含量不同而各异,通常淀粉含量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吸水量较多。稻谷的吸水量(占种子重)约为23%,小麦的为486

13、0%,豌豆的为114186%,大豆的约为126%,菜籽的约为48%。水分进入种子后,溶于水的物质被溶解,不溶于水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也被转化成供种胚利用的物质。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水量过多与缺乏,均能影响发芽。发芽用水必须清洁,对吸水量较多的种子可先用水浸泡,在吸足水分后再作发芽试验。 在豆科种子中有时混有“硬实籽,用水浸泡数天也不吸水,这可能是由于种皮内富含硅酸、石灰质和纤维素组成的革状胶质所致,如果把种皮刺伤或擦伤,硬实籽便能吸水而发芽。 温度 种子发芽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否那么虽有足够的水分也不能发芽。适宜的温度是种子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各种种子发芽时都有其各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三种温度,低于最低或高于最高温度时,种子发芽那么受到抑制(见表1)。有些种子在恒温下不能很好发芽时,可采用变温处理。变温的作用是促进种子吸水,刺激酶的活动加强,从而促进发芽。变温处理方法,一般是在一昼夜24小时中先用30温度处理6小时,然后立即改用20或10发芽温度处理18小时。表1 种子发芽时的温度范围种子名称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水稻81230353842高粱6730333045玉米51032354045小麦、大麦1420283840荞麦3425313744大豆6825303940蚕豆342530豌豆1225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