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备课成竹在胸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7229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备课成竹在胸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心备课成竹在胸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心备课成竹在胸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心备课成竹在胸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心备课成竹在胸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心备课成竹在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备课成竹在胸(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备课,成竹在胸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项工作又体现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反应中得到落实。教师上好一两节课不难,但是要上出一种“意境”来,是靠长期、严谨、自成体系的教学行为造就的。下面就“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教学的备课,谈谈我在落实教学中的“八个精心”的几点做法。一、研读课本把书读厚因为教材的内容编写精炼,往往仅仅提纲挈领的,而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不能准确理会和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的。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协助学生把每一节课,课本上薄薄的两页内容,通过讲解,板书,练习和课堂交流等必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上这“薄薄的”两页,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迁移和新学知识的拓展,让这些内

2、容在脑海里“丰富”起来。比如:对“大一统”“休养生息”的概念引入,以及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文景之治的景象加以介绍。这样就为引入汉武帝作了铺垫。二、教法-崇尚贾岛“苦吟”精神 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教法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水平等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教学上我们不能年复一年的走老路,无激情,缺创新,我们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有更多的感动,要想收获成长的乐趣,就得以“苦吟”的精神精心设计教法。比如,本课的导入设计我采取了“秦始皇和汉武帝直接对话PK功绩”的

3、办法,将班级同学分为两部分,选两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秦始皇和汉武帝,引起了学生们极高的兴趣。再比如,本课三个子母,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授课方法。第一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取情景剧的方式。大致是这样:首先找到一些道具,汉朝的服饰帽子,儒家,道家,法家各自的服饰。找五位同学,分别担任汉武帝,董仲舒,孔子,老子,韩非子。汉武帝将诸家召集到大殿,询问治国方法,百家各抒己见。第二目“削弱封国势力”,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深入。1、为什么要削弱封国势力?2、汉景帝是如何应对封国问题的?结果如何?3、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其巧妙之处在哪里?第三目“强化监察制度”,承接上一目,提问“众多诸侯,皇帝如何管理?”

4、,学生自学归纳,教师点拨。三、抓住根本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的质量。有效教学有五个指标:有效率(充实);有意义(扎实);有生成性(丰实);有常态性(平实);有真实(厚实)。 回答问题竞争化。对于学生来说,大多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在课堂上变这种可能不利于学生的条件为有利因素,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引入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了知识,巩固了记忆。“考试法之

5、所以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并不是因为考试本身,而主要是因为使用不当。只要试题少而精,使用不过于频繁,掌握好命题原则艺术,相信学生们仍会喜欢这个历史课堂上的小小挑战” 。教师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有一种竞争的意识。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记忆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也能够采用五秒钟抢搭竞赛题。教师能够仿照幸运五十二快速答题的方法,谁举手快谁就回答问题,对于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给定时间,看谁能记住。知识竞赛活动一般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本课总结巩固等阶段。能够分成小组抢答也能够自由抢答。知识竞赛对于促动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对知识掌握

6、的准确性,但不能滥用知识竞赛,如果每节课都使用或用去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可能会偏离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历史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记忆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对所学的历史知识都能够理解并记忆80%左右的话,课后学生就不会再在历史这个学科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从一定水准上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实施课堂记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讲背诵练习巩固知识”,主要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则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长期以

7、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的激情也随之消失。而新课程则倡导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我能行”的独立学习的水平,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持续提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长征(川教版)一课时,在讲长征经过时,就由一个学生充当导游员,带领全班同学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路途上的困难、险阻,感受长征精神,这种体验式教学激发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四、重视课堂小结把书读薄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所谓抓住根本就是抓住学生

8、参与自主小结的黄金时间。备课时要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是这些教学要点如何真正落实到学生呢?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备课中我总是考虑到为学生充分“留白”,目的在于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他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由此,班级的课堂气氛日渐活跃,特别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能习惯课堂讨论。我认为历史课堂小结,是整个历史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进行的归纳。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

9、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小结好比唱“卡拉ok”,亲自参与发言与静坐听别人讲,感觉截然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我具体的做法是:1.有时设计多步小结。需要时,在一目讲授结束后,马上就进行小结或点评。有时运用口诀或简单的几个字,这样既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 2.有时在黑板上及时板书关键词或者画出示意图,以便帮助学生在小结时引用或借用。图文并茂便于加深理解;3.有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后请代表发言;4.有时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请已经预习过的同学,说一说本节课他认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什么?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让大家带着问题展开各项教学活动;5.特别对于不愿意发言的学生,则用请他“复

10、述”、“接龙”、甚至“板书”等方法,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因为有些学生开始虽然不愿说出声,但是上黑板写,往往能够写出来。如本课的小结我做成如下: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五、课后反思教学相长有人总结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认为当我上出一节自己满意的课后,总希望这种感觉始终保持下去;当对某一节课或课堂上某一个环节不满意时,又觉得非常遗憾,希望能有机会再重新上一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整理“课后反思”。此外我的反思还包括:1. 对学生作业批语的记录,对错题的分析,对作业情况的点评;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3. 与部分学生、学生家长的课后联系;4. 阶段性对学生的表现或成绩进行展示或点评,如:月考、期中或期末考试有进步的学生发放表扬信以资鼓励。总之,抓住课堂的根本在于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发言中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要创设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形式。当然,精心备课的目的在于上好课。在课堂上,真正能较大限度地发挥每一教学手段的作用,才是检验备课是否精心的试金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