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57216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我学习到了曼昆的西方经济学,说实话我真的觉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是我还是以我自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以及我至今学到和掌握到的西方经济学的程度来说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推理性极强的科学,在学习它的时候不仅仅要牢记它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她的推导证明方法等,这样的话我才能又知道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 经典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有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读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

2、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全书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本书第一章就有十大原理。前面七大原理阐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3、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21年的gd是985亿美元,而中国在01年的gp是1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的gdp是低于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

4、国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认真研究决定生产率的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货币供给变动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中曼昆很详细的谈到了“银行与货币供给”。 高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货币量增

5、加的唯一后果是上升。 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银行。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中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言而遇。但是低通货膨胀是否就一定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中很详细地谈到了两者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很好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但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曼昆是支持

6、菲利普斯曲线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很高,自然失业率是依然存在的。我认同这种观点。 在这些个原理里,就有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这是一本什么书。可是网上的评价让我匪夷所思,在我觉得一本写理论的书,是乏味的,但是我却看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让我很有兴趣去看他。并且看了后也没有失望,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阐述一个经济学原理以后就尽可能地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现在曼昆把“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来说明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一

7、书的绝大多数章节都有相关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大多数章节还设有“新闻信箱”,引用报纸上的新闻来说明如何运用经济学思想来阐述当前的社会问题。最后,这本书的体系结构也不同于流行的经济学初级教程。它不是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经济学研究什么”开始,而是在开篇第一章集中概述了经济学的十个基本原理,这使初学者一开始就能抓住经济学的精髓。这本书也没有严格遵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二分法,而是尽量模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界限。令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读后感: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曾经在无数篇介绍经济学入门书籍的文章中看到过这篇文章的芳名,终于有一天我按耐不住,把这本书的

8、书名复制粘贴到了爱问共享资料里,读后感: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从寒假开始读的这本书,一直拖沓到今天晚上才读完。感谢爱问共享资料和ioos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我很有可能到现在都没能读完,甚至不会读到这样一本好书。作为一个入门级别的经济学生,我无法对这本书做出多么专业的评价,一定要用个形容词来评价他,我会把“逻辑合理”这个词放在第一位至少是和我学习微观经济学时使用的课本:重大出版社版经济学原理相比较。犹记得一年之前开微观经济学课的情景:早上八点半的课,睡眼朦胧赶到教室,坐到教室最后一排,老师在讲台上天花乱坠,我在下面直打瞌睡尼玛听不懂啊;临堂作业一布置下来,立马慌了手脚,赶紧借

9、身边学霸作业一抄了事,读后感读后感: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期末也是看在老师情面下低分飘过,方能免于挂科的惨剧。现在回头想:要是当时课本用的是曼昆大牛的书,就算一次课都不去纯粹靠自学,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吧。这本书由远及近,有深入浅,分成了七个部分,有条有理,循序渐进。(回想重大版教材,我觉得尼玛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啊:“今天我们讲厂商理论,balaabal,明天我们讲市场理论,同学们回去复习哦”这个跳跃我实在是有点吃不消)。其次,作为一本入门级别的读物,他很好的完成了其最大使命:引发读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设疑解惑的不断循环深入让我无法自拔,即使在没有翻书的日子里也让我念念不

10、忘,最后对经济学前沿的展望让夜读的我一瞬间就热血沸腾起来(喂你被子是不是盖得有点多)。这本书对于我学经济学,就像linkipak对于我听摇滚,可能是比较simple,但是我就此踏上了这条(经济学人伪摇青年)的不归路。强力推。 第三篇:经济学原理(微观)复习提纲小结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原理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11、: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三章:相互依存与贸易的好处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均衡分析的步骤。确定该事件使何种曲线移动;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比较新均衡与原均衡。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框架 收益与弹性关系: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

12、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价格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弹性应用:分析小麦市场、石油市场和非法毒品市场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由此引起的过剩,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在卖者中配给买者的物品或劳务。 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则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由此引起的短缺,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在买者中配给卖者的物品或劳务。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结果: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减少。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弹性与税收归宿。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1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价格降低增加消费者剩余 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价格上升增加生产者剩余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自由市场把物品的公平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税收带来无谓损失,使市场

14、规模缩小到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之下。它减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福利,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超过政府筹集到的收入。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所以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都大于损失:出口国的得失:生产者状况变好、消费者状况变差进口国的得失:消费者状况变好、生产者状况变差 关税的影响:使市场向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移动,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政府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收入。限制贸易的各种观点: 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有助于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讨价还价筹码。 第

15、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五章:垄断 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资源、政府垄断、自然垄断垄断边际收益特点:产量效应:销售数量的增加可能增加总收益价格效应:价格的下降可能减少总收益利润最大化决策:pmr=mc(竞争企业:p=r=mc)垄断者的利润:(p-a)*q对垄断的公共政策:反托拉斯、管制、公有制、不作为价格歧视三个结论:价格歧视是利益最大化垄断者的一种理性策略 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推论:某些市场势力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可以增加经济福利 第十六章:寡头 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完全竞争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对于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曲线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